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08年11月07日

(2008-11-09 03:44:35)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五 08年11月07日
  
  
  
  
  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
  
  
   【北京7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下午应约同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双方就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交换了意见。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温家宝强调,战胜这场金融危机需要全球行动,合力应对,包括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支持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改革,在应对当前危机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温家宝表示,中国愿在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与有关各方加强合作,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布朗表示,英方赞同中国政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世界有利。英国重视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时事点评】这是条来自中国外交部的新闻稿。因此,请大家注意新闻稿中的“每一个字”。在我们看来,新闻稿中有三个地方需要特别留意,原文分别是:
  第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下午应约同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
  第二,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第三,布朗表示,英国重视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在具体解读这三个细节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有关欧盟金融峰会的综合消息。
  
  
  
  欧盟希望快速采取行动进行全球金融改革
  
  
  【综合消息】有媒体报道称,欧盟领导人将在周五的会议上呼吁各国,在下周华盛顿召开的全球金融峰会上必须采取改革措施,以避免新一轮的信贷危机爆发。作为欧盟轮值国的法国,预计欧盟需要100天的时间来采取行动,例如委托IMF以取得先占优势,或是缓和未来危机。德国和英国坚称,11月15日召开的G8和新兴市场峰会,必须打开改变美国的大门。
  周五多数亚洲股票市场再次下跌,跟随隔夜欧美股市跌势。IMF周四预计09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出现二战以来首次全年收缩的状况,而由于企业财报的疲弱,周四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降息举动未能止住股市的下跌。包括日本汽车业巨头丰田(Toyota)在内的诸多企业均削减了利润预期。
   某德国政府官员表示:布什政府此前采取的措施更多限于保守立场,我们希望见一见奥巴马,我们希望华盛顿峰会能够建立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一个明确的计划。由于部分国家开始稍微得到喘息,因此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进行大修的准备工作正在削减。
   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的新闻发言人则呼吁对二战以来的世界金融体系进行重建,表示逆转当前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是至关重要的。该发言人称:这不是短期减少偷着和公共支出的合适时机,现在世界发达国家紧急的需求是利用联合的财政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而这也将是首相布朗在周五的会议上所要强调的。
   根据媒体报道,欧盟领导人将在周五就法国提议的一份改革日程表进行讨论,该日程表包括5大关键点。
   1. 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的立场,对重塑经济信心的措施给予建议,并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 2. 对信用评级机构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 3. 协调全球会计标准,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利用规则; 4. 采取行动确保所有细分市场,领域或是金融机构都受到监管,包括对冲基金; 5. 落实行为准则,以避免金融业的额外风险,包括细查企业高层的薪资。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上述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两个字,那就“焦虑”。
  
  ●三段文字揭示了一个事实: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成功与否”对欧盟实在是太重要了
  
  
  请大家注意这三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德国和英国坚称,11月15日召开的G8和新兴市场峰会,必须打开改变美国的大门;
  第二,作为欧盟轮值国的法国,预计欧盟需要100天的时间来采取行动,例如委托IMF以取得先占优势,或是缓和未来危机;
  第三,欧盟领导人将在周五就法国提议的一份改革日程表进行讨论,该日程表包括5大关键点.........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欧盟而言,不论是它所需要的“100天时间”,还是它所强调的“必须打开改变美国大门”之坚定决心,更或者是“日程表包括5 大关键点”的“具体计划”,都是以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的“成功召开”为“计时标准”、或者“操作平台”的,换句话说,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成功与否” 对欧盟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华盛顿金融峰会”开成了“茶话会”,欧盟首先要承担的后果就是........
  
  别的不说,如果15日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最终开成了一场“茶话会”的话,那么,首先要承担的后果就是:欧盟“准备用来采取行动”所急需的“100天时间”,就不能从11月15日开始算起,并要推迟到“日后”了,至于这个“日后”是今年的12月15日,还是明年12月15日,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也正因为如此,一到“关键时点”,欧洲国家中救市的急先锋-率先在金融行业“搞国有化运动”的布朗,代表欧盟、是一个劲儿地往北京打电话。
  
  ●再谈10月14日的“温布通话”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布朗在10月14日也主动打了的个电话。那个电话“本质”上也是一次“会前准备工作”,既是为萨科齐与巴罗佐“联诀访美”、向布什当面“逼宫”做“会前准备”,更是为即将在北京召开的“欧亚峰会”做“会前准备”。
  
  针对“上次通话”,我们曾经强调了这么几点:
  
  其一,布朗“上次电话”的大背景是欧盟刚刚抛出“重归布归布雷顿体系”,且通过一系列媒体宣传、领导人讲话,将“重归”进行提前“定调”,既:“未来的国际金融体制”绝对不能由美国单独领导、但必须由西方国家继续主导。
  
  其二,在“其一”的大背景下,“上次电话”至少打出了“三层意图”:
  
  首先,在重归布雷顿体系的问题上,或者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它与其说是代表“G7”或者“北方”在“事前”与中国进行“沟通与合作”、倒不如说是“事后”向北京、或者“南方”“通报”来得准确;
  
  其次,在第一的基础上,这通电话显然有着“试探”中国、或者“南方国家”对“重归森林”的“具体反应”;
  
  最后,在“首先”与“其次”的基础上,“上次电话”是布朗代表欧盟、甚至是整个“北方国家”,为即将在北京举行的欧亚峰会做“会前准备”。
  
  其三,在“其一”、“其二”的情况下,通过中国外交部给出的相应新闻稿,从温家宝总理对布朗首相的“具体回应”中,我们针对“上次电话”做出了“火药味非常浓”的判断。
  
  在我们看来,温家宝总理在“上次电话”中,有两层意思非常引人注目,一是明确地将中国金融业自我定位在“起步阶段”;二是明确地表示“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中国政府有信心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那样,这两层意思“本质”上对布朗首相(实际上就是欧盟)的公开警告,“警告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不论怎么说,将中国金融业自我定位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政府,已决定不会为一个“自己没有决策权的国际金融体制”掏大把的银子,做实质性贡献,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制如此,即便是对“回归到西方主导的布雷顿体系”也将是如此:
  
  第二:如果“西方国家”不向中国、及其它南方国家“充分释权”,欧盟与美国也好,“三边撕裂”的各方也罢,既然你们只想在“G7”的“西方小圈子”里讨论、并”私下圈定”这些个重大问题,那你们就关起门来自己去玩自己好了,中国决不掺合!
  
  
  ●直至目前为止,本质上讲,这场金融危机仍然是一场“欧美”金融危机,或者是“三边内部”的金融危机
  
  第三,相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初级阶段”,“欧美”的金融业当然就处在所谓的“高级阶段”了。
  然而,在世界前四大经济实体中,次贷危机源于美国、却“迅速地”席卷了欧洲、虽然也“飘”出了“欧美经济圈”,令中国等主要“南方经济体”受损,但相对欧美而言,冲击相对较小,在“欧美”之外,受冲击最深的反倒是日本金融。也就是说,直至目前为止,本质上讲,这场金融危机仍然是一场“欧美”金融危机,或者是“三边内部”的金融危机。
  在东北方评论员看来,事实已经证明,且将继续证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打击最深的就是所谓的“高级阶段金融 ”,而且随着时间的继续拖延,尽管这场金融危机也必将影响像中国这样的“初级阶段金融”,且时间越长、中国经济受损程度就越深,就越大,但比较所谓欧美、或者三边之类的“高级阶段金融”,仅就过程,“初级阶段金融”受损加深情况可能是“线性式逐步加深”、而所谓“高级阶段金融”受损加深情况恐怕将呈现“几何级数式跳跃加深”;
  
  
  ●“线性加深”的“金融后果”是相对可控,“几何级数式跳跃加深”的“金融后果”极可能导致瞬间失控
  
  
  因此,就最可能的结果而言,一旦“欧美金融危机”全面扩散为“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么,线性加深的“金融后果”是相对可控,极端情况则是“相应经济逐渐失控”,而“几何级数式跳跃加深”的“金融后果”极可能导致瞬间失控,这又会导致“相应经济迅速失控”,最起码会在“初级阶段金融、及相对应经济”失控之前就步入失控。
  
  值得强调的是,85年广场协议是美国在欧洲的帮助下,强迫日元升值,将美国经济危机通过金融渠道转嫁给日本,本质上是种“三边撕裂”、或者“北方阵营”内部的危机转嫁模式,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面相对较小;
  
  而97年亚洲金融风暴,则是“欧美”联手,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霸权,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将欧美经济危机向亚洲新兴国家(地区),及当时在经济上远不如目前强大的中国、俄罗斯,也包括“已经失去了十年的”日本进行转嫁,本质上是“南北撕裂”框架下的危机转嫁模式。而“三边”之内、或者北方阵营的日本也再次受到沉重打击。相对而言,这种方式对世界经济的冲击面相对较大,但由于当时的“北约”非常牢固,“上合”也并不存在,中国、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甚至“国际政治实力”都远不如今天,从而也被迫在转嫁过程中“被动买单”。
  
  显然,今天的情况已经与十年前有了本质的区别。
  
  
  ●“欧美”的“初步共识”有这样两层意义
  
  
  因此,不论欧盟对“美元本位制”有多么地不满,也不论美元对欧元毫不掩饰其“抢班夺权”之心有多么地厌恶,但“欧美”最终还是在“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从深层次上讲,“欧美”的“初步共识”有这样两层意义:
  
  首先,它是“打倒美元本位制进程”的初步胜利,是欧盟对美国、更是“非美势力”对美国的一大胜利,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它也是美国对欧盟发出的一种警告。
  
  在具体展开这一点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消息。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以色列防长说在伊朗核问题上不排除任何选择
  
  
  【耶路撒冷消息】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7日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举行会谈时说,以色列不会排除任何选项以应对伊朗“核威胁”。
  《耶路撒冷邮报》援引巴拉克的话说,以色列相信伊朗仍在“寻求拥有核武器”,这对以安全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不会将任何选项从桌面上拿掉”。
   报道说,巴拉克在会谈中还提到了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有意与伊朗对话的问题。以色列外长利夫尼6日曾就此表示,她不支持美国与伊朗对话,如果奥巴马就职后推行这一政策,可能被解读为“示弱”之举。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指责伊朗发展核计划旨在谋求拥有核武器。伊朗否认这一指责,并坚称自己的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
  
  
  【时事点评】以色列国防部长所说的“以色列不会排除任何选项以应对伊朗核威胁”,我们暂时放在一边,先来关注赖斯此次访以带去的信息,那就是“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有意与伊朗对话的问题”。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奥巴马的“有意对话”与布什的“无意对话”,不过是“美国伊核政策”这枚硬币上的“两个面”而已。
  
  ●“正面”还是“反面”,这种猜测也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就目前而言,如果我们将美国下一任政府的“有意”当作“正面”,即将下台的现任政府之“无意”视为“反面”,那么,随着美国政府即将交接,这枚硬币也就被再次抛起,在硬币最终落下来之前,它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对“有心人”而言,这种猜测也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欧美”单方面、或者双方面就可以将自身的危机转嫁出去的“可能性极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次通话”之后,从萨科齐、巴罗佐携带“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文件飞赴华盛顿对布什进行“逼宫”,到布什最终接受欧洲的威胁,被迫同意在美国大选当月15日就召开金融峰会,并明确“会上将讨论全球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其“本身”就已“承认”了这么一个事实,既:由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南方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再加上以“中俄这两个核大国”为核心、从而可以集经济、政治、安全防卫功能于一身的“上合组织”已经成型,象85年广场协议、及97年金融风暴那样,“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欧美经济”只需选定某个特定目标,单方面、或者双方面就可以将自身的危机转嫁出去的“可能性极小 ”、或者说那样干的“风险”极高、高到美国都难以承受、更别说欧盟了,相应的“后果”也就不可预料。
  
  显然,所谓“风险”就是前面所说的、“高级阶段金融”的损失将随时间的拖延而呈现“几何级数式跳跃加深”、直至瞬间失控;而所谓“后果”,就是“高级阶段金融”瞬间失控带来的可能是欧美经济的迅速崩溃;
  
  
  ●“正、反两面”,实质上,分别就代表了“非军事解决”与“军事解决”两种可能
  
  
  当然了,作为某些人“非经济解决”的一种方案,以“发动局部战争”的方式发出警告、并“借这种警告”发出“在经济层面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肯定会考虑军事解决方案,从而发动局部战争,即便是引发全面战争,甚至核战争也在所不惜”来对“其它势力中心”、特别是对“与其它势力中心核心利益”紧密相关的“关键国家”(比如:叙利亚、伊朗、巴基斯坦、朝鲜、缅甸等)进行战争警告,
  
  因此,美国伊核政策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美国即将进行政权交接的“档口”,本质上而言,被非常巧妙地“注进了”“非军事解决”与“军事解决”两种可能性。
  
  ●对某些国家而言,再等待一段时间、等待“另一份机会”,也就成了作为一种选择项
  
  在这种情况下,对害怕“反面”、寄希望是“正面”的、且即将赶赴美国参加“G20金融峰会”、但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比如两核问题)又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某些国家而言,由于地理原因,或者其它因素,从其切身利益出发,一种选择就是“不妨等等看--等待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后”。比如沙特阿拉伯。
  
  
  尽管“中欧俄”都希望“尽快”开始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但是,在美国下任政府“有意”与伊朗展开对话的前景下,针对附着在伊核问题“最最核心层面”的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来说,对“某些”虽然是“G20(比如南亚的印度、中东的沙特、非洲的南非、南美的巴西)”、甚至是“G7(比如东亚的日本、南欧的意大利)”正式成员国、却又不是“两核问题会员国”的国家而言,由于在真正的全球政治事务决策圈--伊核六方会谈中没有取得话语权,但又想以“自己所在区域代表”的身份挣上一份“国际事务发言权”,在“伊核六方”、特别是“欧美’都需要自己“理解”的关键时刻,再等待一段时间、等待“另一份机会”,在15日的华盛顿金融峰会上,既不轻易支持伊核六方中的谁谁谁、或者反对伊核六方中的谁谁谁,也就成了作为一种选择项。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美国政府将这枚硬币抛得“够高”,那么,在15日G20会议上,在除了欧盟、中国、俄罗斯之外的国家中,这种心态或许会成为一种主流。
  
  
  ●美国的确将硬币抛得够高,这一手似乎取得了效果
  
  
  显然,从美国日前越境袭击叙利亚、发出战争警告的动作来看,美国的确将硬币抛得够高。然而,从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再爆军事冲突、阿拉伯国家集体沉默的情况来看,美国人的这一手似乎取得了效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某些国家而言,即便撇除“对战争可能引发自已所处地区大范围动乱”的恐惧因素,所谓“另一份机会”也是非常诱惑人的,试想,一旦“ 美伊”果真展开“双边对话”,则意味着“伊核六方会谈模式”将会根本改变,最起码也会将“伊核六方会谈”扩充为“伊核七方会谈(加入伊朗,从而类似包括有朝鲜这个当事人的朝核会谈模式)”、由于伊核六方会谈会谈实质是“中欧俄美”将牌局设在中东、玩四角游戏的战略平台,因此,对中东地区、或者靠近中东地区有影响的地区大国而言(比如 沙特、特别是印度),一旦“中欧俄美”中的一方,或者几方需要,是有“被妥协进去”的可能性的。
  
  这个理由很简单:朝核问题是事关东亚、或者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核心问题,地处朝鲜半岛,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有关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上的韩国、朝鲜,在韩国、日本 驻军的美国)是一个都没有少。
  
  同样,伊核问题是事关全球新秩序(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问题,且地处中东,靠近南亚,滨临地中海,因此,一旦“伊核六方会谈”向伊核N方会谈”发展,那么,有关国家(中东大国沙特;美洲南部大国巴西、欧洲南部的意大利、亚洲南部的印度,这些都是地区大国)也就有了获取“会员证”的“可能性”。
  
  
  ●伊核六方会谈“会员证”的价值何在?
值得强调的是,在某种意义上讲,伊核问题本身“不是个东西”,它不过是伊拉克战争的衍生产品,一般人也看不出它到底重要在什么地方,只有当“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伊拉克战争胜利的格林斯潘神话”最终被“伊核问题”狙击出“次贷问题”、继而引发一场正在兴起的“国际金融体制革命”之后,人们才真正了解它的“历史价值”。
  
  至于伊核六方会谈“会员证”的价值何在?在这里,东方评论员也不想做过多的展开,我们只想强调一点,那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伊朗不仅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还连通着中东、中亚两大能源中心,并位居中国、印度通往中东的陆上交通要道,还扼守着波斯湾、印度洋的主航道,因此,在国际金融体制“革命”、及国际新秩序慢慢构成的进程中,在“中欧俄美”核心利益的不断撞击下,不论是G7也好、G8也罢,更或者是即将大放光彩的 G20,仍在领导中东和平进程的中东四方工作小组,其“功能”恐怕最终都会被更具代表性、且也不失精干、高效的“伊核N方会谈”所吸收。
  
  
  ●美国在耍一个小手腕
  
  
  “经济上的G7”已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政治上的G8”只是个形式,因为金融危机而突然大放异彩的G20,其规模则过于庞大(最新消息是还要扩员,西班牙也要加入),这样的话效率必然就低,作为一个指导全球新框架建设进程的决策机构,必须精干,且具代表性,因此,在伊核六方会谈的基础上,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再挑选一些区域代表性国家进行小规模扩充,是最有可能的。
  
  至于联合国,由于体制所限,在事关“中欧俄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仍然将扮演一个效率低下的“只开会,不决定”的角色,但将不时地为“伊核N方会谈”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做“背书”工作,毕竟联合国是国际法的代表。
  
  上面的这段讨论,只是想说明这么一个问题,既:在美国政府即将进行交接,“美国伊核政策”这枚硬币被再次抛起之后,被欧盟“逼宫”、从而不得不同意在11月15日主持“华盛顿G20金融峰会,并讨论金融改革问题”的美国决策者,在耍一个小手腕。
  
  
  ●印度、沙特阿拉伯是最有可能“被妥协进”伊核N方会谈的两个国家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仔细浏览一下G20的花名单。所谓G20,是除了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即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还包括欧盟、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
  
  而在我们的评估中,日后,如果大国需要,印度、沙特阿拉伯是最有可能“被妥协进”伊核N方会谈的两个国家。
  
  ●印度是“欧美”向“中俄”讨价还价的一大因素
  
  
  
  敏感的人们可以已经感觉到,恰恰是这两个国家,对推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就目前而言,沙特本身就是“石油美元体制”最重要的“客户”,但又在伊拉克及叙利亚旁边,对“战争警告”自然是非常敏感的;而印度的政治抱负,又令它成了欧盟、特别是美国向中国施加战略压力的一张牌,此外,印度是否加入“打倒美元本位制“阵营,是美国在15日峰会上“是否”交出“美元本位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印度是否公开支持“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否愿意参与中俄正在尝试的“结算体系另起炉灶”,则是欧盟向“中俄”讨价还价的一大因素。
  
  
  ●对印度而言,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既期效益”并不高、有可能加入伊核会谈的诱惑力却非常大
  
  
  值得强调的是,与“中欧俄”不同的是,对综合影响力在全球相对有限的印度而言,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所带来的“既期效益”并不高,“将来在欧美的支持下,作为牵制因素,有可能加入”伊核六方会谈的诱惑力却非常大。
  
  
  
  ●为什么说是美国对欧盟发出的一种警告呢?
  
  
  
  在搞清楚上面这个背景后,我们再来看前面的一个观点,既“欧美”的“初步共识”有两层意义,除了是“打倒美元本位制进程”的初步胜利,是欧盟对美国、更是“非美势力”对美国的一大胜利,是值得肯定的之外,它也是美国对欧盟发出的一种警告。
  
  
  为什么说是美国对欧盟发出的一种警告呢?
  
  
  在我们看来,如果印度在“战略诱惑”之下,暂不参与“中俄”正在尝试的“相互贸易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的结算模式”的话,那么,中俄用“另起炉灶”之方式向美国、欧盟施加战略压力的力道就会小许多,反而凭空多出了一块掣肘(事关巴基斯坦局势稳定),对美国而言,有了这块掣肘,面对“中欧俄”必须交出美元本位制的“逼宫”,就可以分头对付;对付“中俄”,它可以用“愿意同意欧盟的条件,既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由西方共同主导国际金融”去对“中俄”施加压力,欧盟也可以用“美国愿意简单回归”为依据,拒绝考虑“中俄”之“必须考虑中俄等南方国家的金融话语权的合理要求”;而对欧盟,欧盟“仍然不愿意放弃金融主导权”的私心,足以让“中俄”只愿意提供“有限支持”、那就是“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但由于不可能接受“西方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结果,对欧盟非常重要的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很可能在“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但如何打倒、特别是打倒之后的国际金融体制是个什么样的争论”中,开成一场“茶话会”。
  
  
  
  ●军事袭击叙利亚、让马英九同意“两岸三通”,都不过是为了实现弱化“三边撕裂”、激化“南北撕裂”的手段而已
  
  
  值得强调的是,对“被迫主持”这场华盛顿金融峰会的布什政府而言,拖过11月15日,捱过12月15日,将白宫的钥匙将给下一任政府,将“美元本位制” 尽可能地“喘息”下去,就是眼下的头等大事。至于军事袭击叙利亚以恐吓中东握有大把石油美元的国家,并威胁欧盟的地中海计划;让马英九同意“两岸三通”,以向北京示好的方式,最大可能去离间“中俄”、“中欧俄”之间的战略互信,都不过是拖延“欧美金融危机”、并指望欧盟让步、从而最终实现弱化“三边撕裂 ”、激化“南北撕裂”的手段而已。
  
  
  ●“中欧俄”对美国的“离间道”是保持着高度警惕的
  
  
  对此,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欧盟的反应是,由欧盟轮值主席法国出面,对陈云林访台、签订“四个协议”表示高兴;而北京则正式确定胡锦涛主席亲自参与15 日华盛顿金融峰会,并公开表示“必须尽快国际金融体制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改革,这是继续支持欧盟、继续与俄罗斯一道对华盛顿“逼宫”;
  
  俄罗斯也发表声明,声称“俄罗斯准备与其它国家一道,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显然,在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之前,“中欧俄”对美国的“离间道”是保持着高度警惕的。
  
  
  ●对面英国首相的“重视中国”,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仍然是老调重弹
  
  而另一方面,由于欧盟仍然不愿意放弃“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计划,因此,在布朗再次打电话、并声称“英国重视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之后,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仍然是老调重弹,既“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非常清楚,英国(欧盟)所谓的“重视”,北京没有兴趣。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那五条”的具体内容。
  
  
  ●“五条”也就成了欧盟精心策划的、“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步
  
  根据媒体报道,欧盟领导人将在周五就法国提议的一份改革日程表进行讨论,该日程表包括5大关键点。
   1. 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的立场,对重塑经济信心的措施给予建议,并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
   2. 对信用评级机构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
   3. 协调全球会计标准,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利用规则;
   4. 采取行动确保所有细分市场,领域或是金融机构都受到监管,包括对冲基金;
   5. 落实行为准则,以避免金融业的额外风险,包括细查企业高层的薪资。
  
  对此,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如果撇除IMF这一条,其它“四条”都很好,说的“很对”,但是,如果被委以重任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不改革的话(欧美都拥有“否决权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所拥有的股票权重甚至不如欧盟的一个小国),这“五条”也就成了欧盟精心策划的、“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步。
  
  在这种前提下,再好的“后四条”也都是“不好的”了。显然,在接到布朗首相的试探电话后,温家宝总理也就只能“老调重弹”了。
  
  
  ●继续支撑起“欧元的野心”,并让“时间因素”对欧盟进行“逼宫”
  
  显然,北京公开表示“必须尽快国际金融体制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改革,并不是接受“简单回归”,这既是在向美国施加压力,更是在与俄罗斯、欧盟保持战略协调,只有在“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问题上“中欧俄”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继续支撑起“欧元的野心”,并让“时间因素”对欧盟进行“逼宫”。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某德国政府官员表示:布什政府此前采取的措施更多限于保守立场,我们希望见一见奥巴马,我们希望华盛顿峰会能够建立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一个明确的计划。由于部分国家开始稍微得到喘息,因此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进行大修的准备工作正在削减。
  显然,这个所谓的“部分国家”恐怕就是在特指美国,在时间面前,欧盟的“焦急”可想而知。
  
  
  对欧盟而言,只要无法放弃欧元的野心,那么“时间”将是它最可怕的敌人,就目前而言,在这场“欧美金融危机、或者三边金融危机中”,在“金融损失” 上,“欧美”几乎对分,而在“损失承受能力”的问题上,欧盟的承受力不如美国,不要忘记了,尽管“打倒美元本位制”的呼声不断,但“美元本位制”仍然在那里,这就是说,美元可以凭借其“现时结算货币优势”,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元较欧元可以更加有力地支撑自己的经济体。因此,在时间面前,欧盟经济的耐力不如美国经济。
  
  ●中俄的办法也简单
  
  这样一来,在这场比拼耐心的“金融博弈”中,如果欧盟与美国达成的“美国万不得已、也愿意简单回归森林的共识”是“真”、如果美国果真愿意将“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对欧金融底线”,那么,中俄的办法也简单:
  
  第一,在大的政策层面,就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欧盟的“必须、且必须尽快地进行国际金融改革”之主张,这是对付“美国”的手段,在欧元PK美元的过程中,与欧盟继续保持协调,从“道义”上对欧盟表示“同情”,但具体到是支持欧元还是美元的问题上,不要公开表态,具体到实际政策上,就是“绝不公开表态”是否大量购买美国债券;
  
  ●尽可能地“帮忙促成”美国资金、高技术人才向欧盟流动
  
  在具体行动上,一方面要继续少量地买进美国国债,这是中美贸易结构所决定的,并可以尽可能地缓冲金融危机引起的中国出口下降;另一方面,要继续“高调地要求”美国开放高技术出口,及“ 放开行业进入条件”,如果美国不同意,就“高调关注”欧盟的高技术行业,趁着金融危机对欧盟日益严重的冲击,看准之后,入股、收购欧盟的高技术企业,金融企业,并尽可能地“帮忙促成”美国资金、高技术人才向欧盟流动,这都是可以考虑的手段,从而从“实质”的层面“推进”欧元结算,并维持“欧元的野心”,通过“无间道”的手法,对同处于“欧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进行反向“逼迫”,
  
  
  ●坚定地继续尝试人民币、卢布等“非美元结算”,对“美元本位制”的一种“既时冲击”
  
  
  第二;坚定地继续尝试人民币、卢布等“非美元结算”、这既是对付“西方”的通用手段,因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仍然是“欧美间的金融危机”,但“欧美最低共识”是仍然不愿意向“南方国家”让出金融话语权;但它也是“暗中助欧”的一种方式,试想,作为“上合”的两个核心国家,又是世界经济大国、能源大国,一旦人民币、卢布结算在两国之间成了气候,这本身就是对“美元本位制”的一种“既时冲击”,在这个问题上,欧元倒相对有一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洒脱”。
  
  不过,这种“洒脱”是相对、暂时的。一旦人民币、卢布结算在“上合贸易圈”中成了气候,再被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观察员国所认可,并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扩展到南美、非洲的某些国家(比如南美的委内瑞拉、非洲的利比亚)、甚至扩展到东盟、中东,美国想保持“美元本位制”也好,欧盟想重回布雷顿森林体系也罢,恐怕都为时已晚了。
  
  
  ●除了继续执行上述“简单办法”之外,北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华盛顿被迫开出的“两岸三通”给坐实了
  
  
  从上面的讨论内容,我们不难感觉到,欧亚峰会之后,或许是内部的“老毛病”,政治上没有统一的欧盟,不太可能在7日的欧盟金融峰会上、对国际金融改革方案做出“务实选择”,再加上美国玩的那个“威胁加诱惑”的小花招,G20国际金融峰会很可能开成一个“茶话会”,除非欧盟在未来几天表现出“务实”的一面,否则,急需开始“100天进行行动”的欧盟,只好从12月15日,甚至是明年某个15日开始“计时”了。
  
  在欧盟仍不放弃“简单回归森林”、而不得不“继续欧美互玩”期间,对中国而言,除了继续执行上述“简单办法”之外,北京需要做的,就是将华盛顿“被迫开出”的“两岸三通”给坐实了,尽最大可能将“随时可以撕毁的一纸协议”坐成“不可逆转的两岸融合”,当然了,中间,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高度警惕“欧美一方向另一方的“妥协的可能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下任总统所谓的“考虑从伊拉克撤军、向阿富汗增兵”的方案,本身暗含有“大中东计划向地中海计划让步、以换取欧盟的伊核支持。这种支持包括阿富汗支持、巴基斯坦支持”的意思,这也是美国伊核政策那枚硬币“反面”上的部分内容;这是中俄、或者“上合” 需要警惕的。也是欧盟需要警惕的,尽管它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这种意思本身就具有诱惑性,特别是在欧盟仍然死抱着“西方必须主导国际金融体制”这块僵尸舍不得放手的心态下(注,这是南北撕裂的弱点),更是如此。
  
  二是要高度警惕一旦“欧美”形成妥协,“台独”在台湾部分地区制造“科索沃模式”的可能性;
  
  三,也是最重要的,务必要对“方方面面”保持这样一个战略态势,既:不论国际风云如何,不论国际金融改革进程走到了哪一步,也不论马英九政权表现得多么 “热情”,一旦战略时机合适,中国中央政府“必”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武力收台。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保持这种战略姿态,是从根本上防止“出现一、二条” 的基础条件。
  
  
  ●“中俄”已经开始了推进欧亚全面合作进程,突破点就选在“三边”之一的日本
  
  最后,就是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与俄罗斯一道,关切各方面的核心利益,关切各方面的优势(比如欧盟的金融、日本的技术,中国的生产、俄罗斯的能源)与劣势,在“和谐”与“互补”的基础上,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如何进行”的争论与僵持中,瞄准“三边撕裂”的弱点,全面推进欧亚大陆(包括英国、日本)的经济整合,并将这种合作扩展到非洲与南美。我们认为,再没有比这更好地、从根本上“打倒美元本位制”、并解决这场金融危机、并重新构建全球新秩序的办法了,这才是“策”、相比之下,其它的都是“术”。
  
  ●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
  
  有意思的是,随着俄罗斯外长的来访,在亚欧峰会时,还“强拉”中国与日本一道支持美元本位制的日本,已经开始放风“准备在华盛顿金融峰会上提出金融改革建议”了。
  
  然而,就日本人的做派,需要日本提出的所谓建议不过是份向“中俄”、“欧美”同时开价的“方案”,尽管如此,“三边撕裂”的裂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了。再加上朝核问题的撕扯,日本对美国抛开日本人的感受“单方面为朝鲜摘帽”、并默认马英九承诺“两岸三通”所形成的“孤儿感”,都是俄罗斯外长访日,并可能重启俄日领土谈判进程,催促日本向英国人那样,与美国远一点儿,往欧亚大陆“靠一点儿”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访问日本期间,正式提出“建立新欧洲安全体系建议也适用亚太地区”的观点,显然,在“三边撕裂”的欧盟仍然执迷于“必须由欧美主导金融体制”的同时,“中俄 ”已经开始从另一端推进这一进程了,突破点就选在“三边”中一直备受挤兑的日本,相信“日本经济”在这轮日元“单独升值”的过程“认真回想了当年的广场协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老话,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
  
  
  在一段有关俄罗斯外长访问日本的相关新闻后,东方评论员将开始今天的东亚部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