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

探索生活, 感悟人生
正文

伴儿留学在美国

(2011-03-07 19:59:08) 下一个

                                                                       伴儿留学在美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儿子从九岁随我们来美国算起,他在这边接受基础教育已近十个年头了。最近,刚刚接到大学的提早录取的通知,令人欣慰和超出我们预期的是,他还获得了大学的几乎全额讲学金。该校是全美学费最昂贵的综合私立大学之一,这对我们在美的工薪族家庭来说,无疑是特大的喜讯和极大的鼓励。欣喜之余,很愿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儿子平时教育和大学报考策略方面的点滴感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多年以来,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大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近年出现的虎妈、猫爸现象,也在华人家庭中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新一波出国留学浪潮正在兴起,冲击世界名校和常青藤大学成了国内外众多家庭的梦想。其实,我们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问鼎名校,但关键是要结合孩子的能力、特点,选择适合的学校甚为重要。我们这一代其实也受长期僵化教育体制的影响,千军万马独木桥,一场考试定终生。比如作为理科毕业生,我们都在国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培训,长期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但也仅掌握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人到中年,倍感知识匮乏,多元知识结构的单一,特必是人文知识的欠缺,生存技能的不足。因此,儿子有机会在美接受基础教育,我们尽量提供宽松的求学环境,让其在心理和智力能得到平衡发展。

刚到美国的第一站是芝加哥,我们在大学工作就近联系一所完小,注册之顺利出乎意外,只需要年龄证明(护照)和父母住址证明。我们第一次体会了美国的教育优先和小孩优先的规则,知道了公立学校从学前班到高中全部免费,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如同我们一样的暂住居民,即使是非法移民,也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想象,星期四还在国内的小学,突然星期一就坐在完全陌生、语言不通的教室里,那上学的滋味多么的难受,难怪最初的两天,当接回放学时,眼睛里总是噙着泪水。还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他的英文水平提高很快。只要过了第一周的恐惧期,以及两到三月的适应期以后,很快就融入了正常的学生生活中。正如我们后来与儿子聊到这段时,他感到这里的学校好多了,如老师在你刚来时,当听不懂课程时,让你在教室后玩电脑,等到了简单的娱乐课程时才让你加入,可能愉快教育的理念更适合现阶段的学生。还有老师很有耐心,一有点点进步总是鼓励。当然,学校和教室环境的整洁和舒适也是他最为满意的。正因为这些因素,儿子在几个月之后,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加入学校设立的阅读比赛,从最初简单的读物到后来的短中篇小说。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儿子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上了两年小学,于 2005 年返回美国,在纽约开始了中学的学校。我们在不同住过的地方,都尽量安排当地的旅游,给孩子提供见多识广的机会,经常比较中、美、加的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也强化了他的国际观。难怪他的很多作文都记叙很多旅游胜地。我们给他注册的这所初中,坐落在曼哈顿中城,是该学区较好的学校,她属于比较综合、规模较大的多族裔多元文化的学校。我们感觉我们是外来移民,最好选择多族裔综合学校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在后来两年的学习和成长中,通过平时观察和与老师的交谈中,认为儿子学习属上游,性格随和,同学交流互动较多,班级活动活跃,与父母能经常沟通。同时,也爱贪玩,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关于电脑游戏,也经常与小孩交流,原则是可以玩,但一定要节制,更不能影响学习。遇到大节日或生日,他的要求可能是一张游戏盘,我们一般也尽量满足。关于和同学的交流来往,我们一般是积极鼓励的。但与女同学的交往,他们学校也开有生理和性知识课程,告诉他的原则是,在你没有独立以前,与异性的交往要特别慎重。其实,也不是象很多家长担心的这里中学生交往较混乱,当然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两年的初中生活过得很快,最后一年的半期中,就要准备高中升学的工作了。纽约可能是全美最为特别的,特殊重点高中升学要实行考试选拔。一般情况下,升学考试与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必然联系,教学进度不会让步于学生的升学考试,更不会组织考前复习,最多代为市教育局发放通知。相对而言,白人、犹太裔和亚裔的家庭和学生更热衷于报考重点高中,所以周末的各种补习班就应运而生,特别是华裔、韩裔等亚裔的考前班特别火爆。我们也不能例外,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儿子进行约六周的补习,当然最后也顺利考入了纽约市最好的公立高中。

在这边人们常说,高中四年是人生最要的阶段之一。难怪往届毕业生家长特别重视高中的学习成绩,因为直接关系到以后大学申请。另外原因是,很多学生也就此毕业进入社会,所以高中毕业典礼也尤为隆重。我们孩子还有四个月才毕业,学校已经开始准备毕业典礼和毕业生的大型狂欢舞会了。这与中国大陆的高中毕业生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他们正忙于紧张的复习和备战,直到暑假之前。刚升入高中时,我们与孩子交流中谈起怎样度过四年的高中生活,基本还是鼓励他在学习上尽自己的努力,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在最初一年下来,发现他在学习上后劲不足。我们父母也深知在这所高手云集的重点学校里,学习是有很大压力的。经过与他和部分老师的交谈后, 我们认为他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他也同意在第一年学习放松了。我们后来也观察到,他在科学课程方面或生物医学方面(尽管曾利用一个完整暑假在生物医学实验室做义工)好像兴趣不大,但在人文,中美文化差异,国际热点新闻等饶有兴趣。在后来的时间里,他的成绩确实有较大的提高,但对父母的要求还是有点距离。因为这里说是有点私心也好,还是暗中激励儿子也可,我曾与儿子有一个约定,我先调进一所常青藤大学工作,我们共同努力,你以后争取考入该所大学,一来是名牌大学,二来我争取提高职位以便申请免去你大学的学费。

在高中阶段,除了学习成绩的关注外,我们也特别注意儿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心理的健康,学校的适应情况,和老师同学的相处等等。由于他的性格较好,活泼好动,语言能力较强,一般对他的心理健康不太担心,即使父母有时因为工作原因中国美国两地生活,暂时一方照顾他的生活,也没有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但我们还是有份担心,曾经两到三次由学校辅导员和科任老师打来的电话,一是难度较大的数学 TEAM 课程,他想放弃或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二是中文课对老师的课程安排带头提不同意见,三是化学课,同学间讨论太多,干扰老师上课等。我后来与他聊天交流,他也提出很多理由,我建议他首先要尊重老师的教学,对不喜欢的课程可以申请要求更换等。还有一件事很令我们忧心,他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因在卫生间玩火不小心引发小型的火灾,学校领导要严厉处理甚至送交警察局。此时,学校意见分歧、争论较大,我们儿子处于同情,竟然领头组织签名希望学校网开一面,抗议学校剥夺该生的学习权利甚至会葬送他的前程。后来听说在各方的妥协下,总算解决了此事,我们真的很担心儿子卷入太深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随着儿子的长大,我们没有感觉到众多父母担心的沟通障碍,他还是回经常谈起他学校的学习和老师讲述的有趣话题,当然,我们交流更多是在每天的饭座上。给我们影响较深的一件事,他有一个英语老师,教授英国文学,自称是一名失败的作家。该老师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他为什么从一名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变成一个贫困潦倒、自抱自弃的酒鬼,再变成今天的中学老师。很多年以前,当他在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时,他突然悟到了一个道理,他在认真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后,他幡然醒悟 ------- 人的一生不应该是这样度过的,至少对得起自己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激起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儿子也经常谈起刚学到的中国历史。从中国古代史中,他粗略了解到一些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也基本能背出我给他挂在书桌前的中国历史年代纪元。当然,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他从课堂学习带着很多问题问我们,我们一般是能回答的都尽量回答,回答不了的,让他查找资料。但对一些他感到迷惑的政治敏感问题,基本不回避,因为他们老师提供资料来自各个方面,也让他们独立思考,有的问题不急于下定论。如北韩难民遣返问题、中国八十年代政治风波问题等。

下面我们想侧重谈点在美国报考大学的体会,在美国报考大学与中国的高考有很大的不同,要报考美国的大学首先要了解美国大学的系统和特点,主要包括: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无疑是全球最发达的,号称两千多所大学,真正属国家级综合类大概 250 所左右,这里面又分为明星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根据办学经费来源的不同又分为以私募基金为主的私立大学和以各州、市拨款为主的公立大学。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又分为研究综合型大学和规模较小的文理学院等。报考大学的基本条件: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大学入学标准考试( SAT , ACT ,类似中国的高考,但可以报考多次,选最好成绩提交学校)、学校课外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以及特长记录等。严格来讲何时报考大学、怎样报考大学与高中教学进度没有联系,我们儿子所在的重点高中比较重视和提前准备,从动员、咨询、到请大学招生老师来校介绍等。但有些普通高中基本没有开展与报考大学的准备工作,全靠家长和学生自己咨询和准备。大学录取的基本方式:提早决定( EARLY DECISION ):一般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一旦录取必须接受,唯一例外是该校没有满足你的奖学金最低要求,一般在入学前一年十二月中得到通知;提早录取( EARLY ACTION ):可以报考一所大学以上,可以提前得到录取通知,但可以有所选择 ,一般在入学前一年十二月底或当年初得到通知;常规录取( REGULAR DECISION ):可以报考多所大学, 一般在入学当年三月份得到通知。

我们想结合儿子的大学报考过程谈点具体的体会,主要有下列因素作为选报学校的参考: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 SAT 综合成绩、性格特点、潜在专业爱好、大学近三年在本高中的录取记录、大学的综合排名、大学的近三年的平均录取率、大学的平均奖学金资助额度、大学的地理位置(大城市或小乡镇)。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在高中三年级就开始资料收集和选择参加一写大学推介会,儿子自己开始参加标准考试准备和复习。在众多分析比较、与不同学校招生办老师咨询、以及利用暑假实地考察了相关学校后,我们把学校确定才在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之间,主要考虑该地区学校集中,离家也只有四到五个小时车程。一共列出近八到十所学校, 这里面遵循难、中、易三大原则,每一档次二到三所学校,最后确定以乔治华盛顿大学为提早决定报考,以密执根大学和本周的宾汉姆顿大学为提早录取,以纽约大学、威克森林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为常规录取报考。我们为何以乔治华盛顿大学为首选?一方面儿子喜欢社会科学,如政治学、国际关系、法律预科等,报考的学院就是国际事务学院,在首都是最佳的地理选择,当然在 DC 的另一所大学 --- 乔治城大学是更好的大学,但儿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另方面,在侯选的几所私立大学中尽管她是学费最贵的、排名还靠后一些,但有可能给与的奖学金资助额度多一点(也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收入而定)。还有一方面考虑,据说该学校提供在 DC 的实习机会较多,包括国会、白宫以及各大联邦政府机构。我们报考的结果是:去年十一月十日截止日之前发出完整网上申请(一个提早决定和两个提早录取, 常规录取的材料都已备妥,只等提早报考的结果后再作决定),十五日前寄出纸质前一年的税表和家庭收入记录。在几周的等待后,终于等到第一个好消息,当时正在雅典开会,会议期间打开邮箱,看到儿子转发来的大学 EMAIL 录取通知(正是提早决定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更多的是兴奋、激动,随即就将好消息传遍了在国内的众多家人。这里面还有一点悬念,我们报考时提出了需要部分奖学金资助,究竟大学能提供多少当时还是未知数,只在 EMAIL 里注明奖学金计划将在两周后连同正式录取通知一并寄出。

在等待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正式通知和奖学金计划同时,我们也在随后的一周收到了密执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但该校属于州立大学,虽然排名不错,但我们属于外州学生,在学费方面将有较大的负担,且该校的国际关系专业属于普通的艺术和科学学院下面,决定放弃该校的录取。在圣诞的前一天,我估计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信件应该快到了,当打开公寓的邮箱时,迫不急待地打开信封,焦急地寻找资助信息,终于看到了资助金额,并反复核对该数量以免错认了小数点。至此,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儿子的心仪大学梦想成真,我们父母的压力也随之而去。我们随后在规定截止日寄出了接受录取的押金,当然也在网上取消了其他的候选大学的报考。

在近来的几个月里,儿子一脸的轻松和愉悦,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他的高中最后阶段学习,尽管选修了一些 AP 课程,但感觉学习进度还是放松了一些。我们父母又是不断地提醒,不应该太放松了,这也是录取大学要求在高中最后阶段必须保持相应的成绩。也不断告诫他在大学期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成绩,才能连续享有收到的奖学金计划,每当此时,他总是不耐烦的答应,今后会努力学习,向他的母亲一样保持在大学的好成绩。做父亲想送给他几句话,他因为喜欢社会科学,结合他的特点 --- 聪明、好动、有爱心、规则意识较强,但意志力和吃苦精神不够,建议他在大学期间加入军队预备军官( ROTC )的训练,很多大学都有这一训练计划,一方面我有军队服务二十余年的经历,有一种军人情节,另方面,让他记住的三点:磨练意志、强健身体、感恩美国。

今年暑假,将是儿子中学阶段在家里的最后一个假期,从此他将飞离这个小家庭,进入到社会的大家庭当中,我们希望他能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的每一步。我们设想当开学之际,把他送进大学校园的时候,他能明白自己新生活的开始,新的人生起航了,在首都华盛顿、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我们此时行进在连接纽约和华盛顿的九十五号高速公路,就当做他人生起航的加速跑道吧。

无意当中,想到我们为何选择了乔治华盛顿( GW )大学,原来父母的姓氏缩写为 GW ,在纽约居住地是 GW 高地,连我们经常购物的中国超市也是 GW (大中华超市)。看来 GW 是非他莫属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 March 06, 2011, Manhattan, New York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