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

探索生活, 感悟人生
正文

北美生活散记------芝加哥印象

(2009-09-05 22:16:09) 下一个

         2002 3 月中,春寒乍暖,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因为第一次出国远行,我带着儿子,几分兴奋,也几分不安,匆忙登上了美国联合航空的班机,去芝加哥与分别多时的妻子重逢。我们在奥黑尔机场的相见至今还记忆如新,当妻子去美离开我们的时候,儿子刚上小学,一脸稚气,饭桌上还常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可再次相见时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难怪儿子刚见到妈妈时,羞涩、拘谨而又有些期待,还好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和重逢后的家庭生活。

         新环境的生活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我们所处的城市------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北部,靠近五大湖之一------密西根湖的南端。我们之前所知,她是一个工业城市,其实她更是一个建筑之都,在城区集中众多风格独特、设计一流的摩天大楼,从湖边一侧眺望,湛蓝的天空下,错落有致的摩天楼群和湖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宛如一座风景如画的海滨之城。在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中,不能不提西尔士大楼,她是芝加哥的标志建筑,造型完美、设计独特,也是全球建筑教材中的经典设计。据说纽约世贸倒塌后她便是全美最高的大楼。同时,芝加哥也是全美交通枢纽,据说她的奥黑尔机场是全美最繁忙的机场。当然,她还是一座风城,受加美洛基山脉东侧气压的冲击,加之五大湖气候多变的影响,每每进入秋冬季节、甚至到了初春,每当狂风大作,犹如山呼海啸,公寓的窗户被晃动发出撕裂般的声音,如人在大风中行走,很难直行前进,仿佛随时都有被掀翻的危险。

         几个月以后,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对芝加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印象。相较以前的了解和不同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比较,有了以下一些观感: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背景,你都可以在那里合法的生活和工作;你可以申请相应的身份证和各种医疗养老保险;小孩可以就近在公立中、小学校免费读书;医院系统有富人常去的私立医院或私人医生、中等民众可以在普通公立医院或网络诊所就医、如穷人或没有保险的老人可以申请医疗卡到政府医院免费就医。我曾经帮助一位探亲老人就医的经历,老人来美探亲子女,因患有糖尿病眼疾需定期检查,她没有医疗保险,就凭护照和合法签证记录直接到医院申请了免费医疗卡,它可以用于门诊、各种检查、药费和甚至手术费用。当然这种免费医院,由于等待就医的病人很多,每次就医往往要排队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另外,我们曾陪儿子看急诊,即使有相应的保险,只做了简单的检查,可也要好几个小时,大概这就是该医疗系统的弊端吧。

        说到儿子的就学,我的体会是感觉非常的好,因为全美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公立中小学是真正的义务免费教育,当然更没有异地赞助费等,直到现在儿子高中阶段还享受着该系统的优惠。记得当时儿子周末到达,周一就去了学校,之前唯一所作的事情就是一个电话,告知我们儿子的年龄、何时到达等信息。在刚上学的几天时间里,儿子的糟糕感觉可想而知,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朋友、英文上课一片茫然,还好在老师细心照顾和鼓励下,比如正式的课程请他在电脑上玩,到了轻松的游戏活动,让他加入一起活动,从开始的鼓励张口到后来的简单对话,逐渐地儿子有了些感觉和信心。也许这就是娱乐教育和鼓励启发的结果。

        因为芝加哥是访问北美的第一站,对她的环境、人文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特别的留意。早就听说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多民族的移民大国,如在我们居住周边,有多个民族的混居区域,当然也带来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几乎在每条街道都有风格迥异的教堂,基督、天主、犹太、东正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的教堂。大多数中国人一般常去华人教会聚会,读圣经、唱圣歌和节日的聚会就是我们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们中有信教的、也有很多只是有想了解宗教文化的兴趣。

        这里的生活环境自然、气候舒适,有较多的城市绿地和公园,一年四季到处可见觅食的松鼠。人们日常生活也轻松自然,待人彬彬有礼,文明用语随处可听,这里对小孩、老人甚至女人特别的优待,如儿童第一、女士优先的用语随处可见。

       在一年的生活里,我的感觉这里的政治生态特别的异样,人们没有政治学习和说教,基本的道德修养靠的是宗教理念进行规范,基本的政治信念来自媒体的传播、体现在各种地方和国家的选举活动。各种政党基本是选举党,你认同哪一党派的理念你可以在选举前转换党籍。我的体会这里的政治是生活化的,各种大小选举是生活的常态,政府和国会的专门电视频道全天候开放,只要你有关心政治的兴趣,随时可以加入政治。

       芝加哥位于伊利洛伊州, 该州是一百多年前著名的林肯总统的故乡。在芝加哥生活了一年后的第六个年头,也从这里走出了一位新的总统------2009年入主白宫的奥巴玛。这是芝加哥的幸运,也是伊利洛伊和美国的幸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