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无奈与苍老。不管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总是希望风儿吹过,带起片片涟漪,涌起层层水涛,掀起滔天的巨浪,将那沉淀水底的淤积尽情宣泄...
个人资料
占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无题

(2016-03-16 20:26:19) 下一个

建国初期,中国就谈不上有工业,东北有点工业基础都是日本时期留下的,小丰满水电站曾印在五毛钱纸币上,作为中国工业的象征。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发展工业策略就是实行“工农剪刀差”,这也是从苏联学来的经验。就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全力发展重工业。后来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都是保证这一策略具体落实的形式。摊丁摊粮入亩,农民无条件的上缴公粮,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农民出工出力很多还要自带干粮。改革开放邓小平延续了这一政策,口说收缴公粮却是连年的打白条,连乡村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幸免。要说亏欠,所有吃粮票长大的人都亏欠着这些农民弟兄。胡温时代,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自身有了发展的雄厚资金,特别是土地成为有价地产,可以说掘开了一个无可估量的金库。这时候再对农民征缴公粮实在说不过去,由此开启了免征农业税,大作物政府定价包收,主要农用资料实行政策性补贴,直到现在的基础养老和新农合。可以说没有农民的牺牲(尽管这种牺牲是被动的强迫性的)也就没有中国的现在。

治国要有基本的治国之策,要有权衡利弊取其重的眼光和手段。这样大的一个农业国家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实现了基本工业化,半现代化,其中没有牺牲是不可能的。有牺牲就必然有悲壮有悲惨,同样的牺牲也有中国的前三代工人们和那些虽说穿军装却是服徭役的老铁兵们,拿着勉强糊口的工资,不分日夜地完成生产计划,只为了全国最最基本的物资保障。老铁兵两身军装,每月六块钱的津贴,干的是开山挖河,铺路修道,人间最最没有人性的工作。写到此,想起那首雄壮有力,却又催人泪下的《铁道兵之歌》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地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你要问我们到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又见那东海腾细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
又闻那个江南稻花香。
同志们——啊!
迈开大步啊,朝前走——啊,
铁道兵战士啊志在四方。

一支衣衫褴褛,扛着铁镐拿着锹的部队,蜿蜒攀爬在二郎山的高山之巅,紧勒腰带掘地挖泥在郑广铁路复线建设的两边,打眼放炮,风餐露饮,做着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艰苦。面对这些做出牺牲和付出青春的人们,我们真是无言以对。苦不怕,只要苦得其所。向经典致敬,更应该向这样的人们致敬。

注:建国初期从郑州到广州的铁路还是单线,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既有的铁路也在战时毁得七零八落。是这些基本由农村青年组成的铁道兵们,在近乎无偿付出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开出了一条条通往四方的铁路和公路。铁道兵建制直到84年才正式取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