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海和白塔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有现实的有过去的,有传说的有神话的。据说北海的白塔底下镇着一个海眼,所谓海眼就是由此可以直通到大海的一条地下水道,若是不用某种神物镇着,就会大水汹涌淹了北京城。海眼的故事从小就听,讲得活灵活现,又有实际东西摆在那儿,弄得人半信半疑不知真假。
传说北京城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两人建的,建城时发现有几口海眼可以通到大海。最大的两个,一口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底下,一口就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小些的在离东直门不远的北新桥。
最大的两个海眼上面都有建筑物比较稳定,故事也就不多。故事最多的就属北新桥的海眼了。传说中讲,刘伯温为了镇住海眼以防水患, 施功念咒把一条老龙锁在了海眼里,并承诺,在上面修一座桥,等桥旧了,路灯朝下不朝上了,就放老龙出来。可人们并没有在上面修桥,而是在上面盖了一座岳王庙,还把这个地方叫做北新桥,即便旧了还是新,老龙上了人们的当被永远镇在井里,虽说后来有了电不用松明蜡烛了,路灯可以朝下,但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老龙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 北新桥这个地名至今还有,实实在在,该地确实也从未有过桥,“北新桥”的叫法实在是蹊跷。
听老话讲,在日伪时期,日本人不信邪, 强迫老百姓拉出锁龙的铁链,拉了几天,摆的满大街都是,还是没到头,可恶的小日本还让继续往上拉,这时井里突然往上反黑水,而且井里还传来了乎乎的怪声,吓得小日本也不敢再往上拉了,赶紧叫把拉上来的链子顺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根日本人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白塔下面到底有没有海眼,没人能说的清,文字流传的到是言之凿凿众口一词,都说真的确有其事。除了海眼,北海白塔还有另外的一个迷,一般藏式覆钵塔多为实心,而北海的白塔却是空心。据记载,塔内有一根九丈高的通天柱,柱子顶端放了一个经盒,盒中供奉着真佛舍利子,很多僧俗信众认为白塔是有灵气的。塔身南面的佛龛有很多小佛像,神态容貌各不相一,按着一定的说法去数佛像,数到哪个数了,这个佛像就是你自己,然后就怎么怎么样了,说的很神很灵。我不信,也就没数过,更不清楚里面细致的说法和道道,有待知道详细的人赐教。
文化大革命,北海公园一关十年,重新对公众开放的消息一出来,京城的人可说是奔走相告,像是要过重大节日一样,人人感到兴奋。结果是乐极生悲,据说开放日那天,上白塔的人太多,把最上一层的汉白玉石栏挤断了,一堆人连着石栏砸下来,下一层的人躲也没法躲,眼睁睁地砸死了好几个,由此可见京城的人对白塔的情结有多深。
白塔自身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每个京城百姓又都有自身的故事可讲。看似一个普通的白塔,上面真是凝聚着太多的世态炎凉,酸甜苦辣,有高兴有悲伤,有轻松有沉重……
北海公园是京城百姓常去光顾的一个地方,夏天可以荡舟,冬天可以滑冰,春秋自然是观景散心了。除了儿童家庭外,男女约会是白塔下的一个永远主题,说的大一点,京城里哪位现在的夫妇,交朋友时没有来过北海呢?说到这儿,想起自己一段往事,也与白塔有关:
上大三时,有一位远房亲戚的小孩来北京,她父亲是南下干部,家在郑州,比我小两三岁,只知道她叫“小颖”, 大名儿不清楚。我觉着既然是亲戚,来了总要照顾一下,她准备来年考大学,想看看北京的学校,我就带着她走了几个地方,边看边聊,觉着十分谈得来。看完学校,意犹未尽,她说想看看北京的全景,我就带着她爬到白塔最高的平台上。四处观望,正赶上下雪,京城灰灰蒙蒙的,一片肃穆,中轴线上的鼓楼,影影绰绰透着沧桑,眼前的中南海一片冰封,显得格外神秘。当时的北京还没有高大建筑,穿过北海的冰面,视线所及一片低矮的平房,院落里干枯的枣树和椿树枝枝丫丫,托着白雪且舞且抖充满诗意;威严的紫禁城匍匐在脚下,红墙黄瓦覆盖在皑皑白雪下,挑梁飞檐高低错落参差不一,显得非常壮观王气十足。记不清是谁出的主意,我俩越过亭栏矮树,坐在面向故宫的假山石上,任凭雪花满身满脸的洒落,一直海聊到街灯昏黄,清园的人来喊。要不是当时正在谈朋友,很可能就此与这个女孩儿擦出些许火花。 她可能也感到有些意思,回去后给我写过很多信,可我一封也没看到,都让母亲给扣掉了,不知当时母亲这样做知不知道这是侵犯人权。如果我看到了她的信,现在的生活轨迹肯定会是不一样的。直到她毕业,她还在给我写信,尽管我一封也没回过。最后一封信,她问我她的毕业去向,说是可以分到北京,让我拿主意。这些内容都是近年才听姐姐说的,听到这些,心里对这个仅有几天缘份的女孩产生了一种不安,不知她写着一封封有去无回的信时是怎样一种心情。责怪自己的家人吗?她们可能只是现实地考虑两地分居。而我自己要是真有意,会在结束那段无聊后去找她,但这我却从来没有想过,直到听说她一写五年的信才怦然心动,陷入一种失落情缘的懊悔。尽管这算不得是一段情,可她后劲勃发,越来越困扰着我,一个不知道大名的女孩子,小颖,在我的心上刻下一道深深的痕。
小颖,不知你能否看到这段文字? 真心的祝你过的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