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无奈与苍老。不管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总是希望风儿吹过,带起片片涟漪,涌起层层水涛,掀起滔天的巨浪,将那沉淀水底的淤积尽情宣泄...
个人资料
占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佛与禅

(2012-09-22 22:28:17) 下一个
在不知道信什么的年代,向佛参禅的不少,由不得想说几句。看书一向很杂,没看过的都想看看,可是一看那涂着金字的《大藏全书》 满满地摆了一书架,实在是有些晕。抽下来翻一翻,文字生涩难懂,实在是不敢拜读。到是国内国外参加过几次法会,也领一个贴,上面“ 崩,叭,弥,哈,脎”地写些怪字,该念诵时,跟着节奏念一遍。对佛教仅知道一些皮毛,有什么;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有密宗,有禅宗,喇嘛教里分什么红教黄教。佛教应该有他自身的道理和魅力,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我比较景仰的一个人物,做什么精什么,一介书生,留洋海外,不可谓没有见识,家中巨富,纨绔子弟,最终却能安心地归依佛门。李叔同也曾试身道观,但终觉着心难归依,退出道观又入佛门。 歌手李娜,当红之时,激流勇退,跑到美国做了尼姑。还有许许多多的列子可证明佛教的魅力。可对佛教我总有一些不恭的认识与成见。每到寺庙,经常会遇到寺里的老僧人,碰面即说; “施主悟性极高,与佛有缘,愿早入我门,以成正果。”这样的事,比较清楚的至少有三次。不过在听禅学讲座时,确实感到不太费解。不知诸位看没看过“刘伯温”这部书,里面就有很多禅语,很好看,我看了不止一遍。比如现在想写点儿东西,却懒得动笔,去问佛;“想写点儿什么,就是没时间,懒得动。” “即来问,心已动了,懒人没心。” 佛说。我喜欢禅学里面的机智与简洁,是智者之间的默契与心会。非对人生万物有心灵感悟者,难享其中乐趣。这也是我对佛学唯一感兴趣的地方。其它的东西多少都有些保留。佛教起源于印度,可在印度找不到佛教,印度多数人信奉的是印度教,印度教崇拜的对象千千万万,不计其数,中国佛教里面的大肚如来,不过是其一,并非是释迦牟尼的化身。我去过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到过那个鹿苑,也在13个岩石影像前站了站,但只是一个参观者,连想上去摸摸的心态都没有(佛门信众看到这些该忿怒了)。佛教到了中国又柔进了很多中国人的理念,修成现在这样的寺庙,放尊泥胎在里面,有事了,去烧一炷香,临时抱佛脚,其实一本佛经也没看过。寺院里的所谓香烟缭绕,实际的效果是熏得屋内黑黑乎乎,再加上梁上垂下的那些幔布,整个佛堂让人感到压抑不爽。活人对着泥像又叩又拜,总觉着是一种滑稽。如真按佛学讲的,“四大皆空,普渡众生”, 身为尊者的佛祖,何必要人前去拜才显灵,吃人间供奉呢?慧眼看穿一切,看到谁有难有劫,直接帮助就得了。中国的佛是拟人化了的佛,不值得一拜。毛泽东套用民间打油诗形容庙里的泥胎;一声不吭,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坐不动。十分无用。 身入佛门要做梯度,不分男女都要剃成光头,穿一身麻衣佛袍,以此表示自己六根清净,不在意美丑,自毁其身。这又和佛理有悖,佛理讲修身要修心,心静身静,才能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既然已经四大皆空了,何必要用外在形象去显示呢。在意外在有形的东西,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就说明你六根不清净,是一种虚伪。门外人妄言,绝非恶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