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无奈与苍老。不管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总是希望风儿吹过,带起片片涟漪,涌起层层水涛,掀起滔天的巨浪,将那沉淀水底的淤积尽情宣泄...
个人资料
占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唱红歌,唱得不知所以

(2012-01-01 15:48:44) 下一个

国破家亡的时代,唱的是《义勇军进行曲》,心中充满的是仇恨与悲愤;

翻身解放的时代,唱的是《东方红》,一种由衷的舒畅与赞颂;

意气风发的时代,唱的是《我们走在大路上》,浑身是使不完的力气;

路不拾遗的时代,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和谐互助互爱;

改造山河的时代,唱的是《咱们工人有力量》,充满着主人公的豪迈;

破旧立新的时代,唱的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与旧事物决裂新风迎面;

社会转型的时代,唱的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香风臭气目不暇接;

走进全新的时代,唱的是《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歌曲是时代的脉搏,火红的年代,唱的是红色的歌曲;绚丽的时代,唱的是五彩缤纷的歌曲;黄灿灿的时代,唱的是金色的歌曲;靡靡之音自然属于迷茫的时代。

题外话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人们的后天所学,除了书本上的东西,就是生活中听到的,实践中接触到的种种榜样了。一个让人从心底想去效仿的榜样一定是这个时代多数人众推崇的精绝。

在一个物质贫乏,相对平等的时代,社会尊崇的是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与宗教里的“基督”精神相似,“舍己为人”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那个时代,也有很多不平,物质上的差别是“茅屋”与“砖房”的不同。

时代进步了,住“茅屋”的人住进了“砖房”,条件大为改善,再不用为屋上茅草被秋风卷走发愁。可身边住“砖房”的人却住上了智能化的摩天大厦。巨大的反差使住上“砖房”的人还来不及高兴,心理上就产生了彻底的失衡。大家原本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台,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自己不够勤奋? 是,又似乎不是。原有的社会结构彻底改变了,凭着惯性去思维显然是错误的,看不懂当下的光怪陆离,可顺着来路回头去寻。

唱红歌,老电影,双百人物,树道德模范,重提日军侵华的暴行;这些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原版,在今天听来看来总觉着不太合拍。身教重于言教,事实胜于雄辩。曾有的清净公平,在现实中已经不在,这些情操高尚的人与现实的感知格格不入。

民众愚昧,紧盯的只是身边的琐事家事,担心的是手里的钱缩水太快,忧虑的是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寻思的是托谁的门子去找个关系或是关心下一张彩票能不能中奖。

现在的中年人都是受过传统教育和红色教育的一代,都曾有过一种为了崇高理想愿献终身的激情。小时候学的那些英雄至今令人感动,夏明翰、裴多菲、邹容、格瓦拉……

可这些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和主义哪里去了呢?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转弯,将那么崇高的理念转为相当务实的“奔小康”。相对于那些坚持理念而献身的人来说,他们的死毫无意义,他们所坚持的,能用生命去捍卫的信念是一种空无。大同世界分出了圈圈块块;同样的主人公有贵有贱;共同的资源成为少数人的私有;同一旗号下却是不同的信念。

如果说物质上的富足必定要以精神上的匮乏为代价,社会的不公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那么现在提倡的榜样和宣扬的理念就是错误的。如果承认这种精神上的高点是人类最终的追求,那就要下力气去消灭现有社会的不公。唱一千遍红歌,不如扫除一件不公,树一百个榜样,不如枪毙一个恶贯满盈的千夫指。一个剧场里空气污浊,垃圾遍地,最好是先通通空气,打扫干净垃圾,人们才会有心情坐下来听歌。环境好了,心情舒畅,听什么歌都会是愉悦。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给人温暖的社会环境,心中涌动的自然是爱,一个让人感到被欺骗,被排斥,处处需要警觉提防的环境,心中自然会生出怨恨。

“曾经沧海”不仅仅是指情感,有过信仰,倒塌了,同样是一种痛苦。再唱红歌,引发的是杂乱的记忆,有些不知所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