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孟刚画作:大气
墨韵寄情尚神趣
-写在《中国书画艺术赏析》讲座之前
鬼谷雄风
相对于中国各个时代的其它艺术,书法和绘画是最能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同时,在表现形式、分类、技法及着色与用笔等方面,中国书画又与西洋画有很大不同,从而使其在千百年来,独树一帜,且画派繁多,作品流传甚广。为此,如何欣赏中国书画,是我们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及审美旨趣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书画自其初始便二者融为一体,是其与西洋画的最大区别之一。唐代张彦远谓,“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历代名画记》) 。盖因在中国,书写文字的工具与绘画的工具一直就是一体不分,而在西方,这是相互分离的。因此,谈到中国的绘画,则须将其与书法连在一起。换言之,一切中国书(法)与(绘)画的欣赏与评价,皆须从这个“书画同源”的现象出发。
之所以称中国书画是一种艺术,是因其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注重神韵。以人物、山水、花鸟为创作对象的传统中国绘画,基本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中国绘画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自晋至唐已臻成熟,宋元时达于顶峰。自这时起,山水画成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主流,而其中又以追求意境、寄托情趣的文人画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这些中国画所要表达的大多是作者的某种观念、思想、情绪或某种寄托,即所谓托物寄情,崇格尚趣,亦即山静居论画所说的,“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
而我们在欣赏中国绘画时,首先要看的是其气韵,然后是其笔法。尽管中国画论中早有“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山静居论画》)之说,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表达的“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不仅是传统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也把绘画的精神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此,中国画如何能遗貌取神,做到气韵为先,则是我们喜爱中国书画者所要首先了解的。在昆士兰中国人协会组织2005年布里斯本中华文化艺术节的中华文化系列讲座时,我们有幸邀请到昆士兰著名的水墨画家孟刚先生和书法家居学功先生,作为中国书画艺术赏析专题的主讲嘉宾,以他们深厚的中国书画功底及渊博的中西绘画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中国书画的一些常识及解答如何欣赏中国书画的相关问题。
孟刚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潜心钻研中国水墨画三十余载,现居于布里斯本,专事作画、教学,桃李遍布。观其画作,墨色浸润,笔法秀劲,意境悠远,大气天成,尽得笔墨精髓。比如说,在2002年他于布里斯本首次举办的个人水墨画展上所展出的那幅《白塔晨曦》,画面上的白塔屹立在晨曦中,任凭惊涛拍岸如冰如雪的浪花冲击,迎接着即将东升的旭日,画面上的每一朵浪花都因晨曦而透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站在这幅画前,首先让人感受到的就是其磅礴气势,震撼人心灵的神韵。无论是从其笔墨趣味、构图、着色和用笔以及笔力,在在显示出画家艺术审美所追求的意境和艺术把握的深厚功力。
作为中国画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用笔,大体上则要讲究粗细、急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这与书法是相通的,尽管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亦是何以“书画同源”之原因。因为要把水墨画的用笔使到恰到好处,倘若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又焉能达到?而在书法方面,居学功先生堪称大家。
居学功亦受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亦居于布里斯本,自幼习书,曾师从书法大家徽派詹瀛生、浙江沙孟海及天津孙其峰诸先生,由隶而草,由碑而帖,数十年精心临摹,多方研习,意念相通,终有大成。观其书法,或行或草,笔走龙蛇,变幻有序,高古飘逸,亦以大气势胜。其书法作品,源从古人来,字字有出处,然其结构用笔皆在法度之内,意趣韵味又在法度之外,追求着人书合一的境界。例如,他做成碑帖拓片效果的油画书法作品如临孙过庭的《书谱》、米芾的《逃暑帖》和苏轼的《江上帖》等,就展示出了章法分明、意境隽永、苍润遒劲、潇洒自如、张力飞动、凝重而飘逸、厚拙而雅致的鲜明艺术风格,尽得书法真谛。
笔者与孟刚和居学功二位先生相识多年,时相过从,得有机缘,一睹其画作墨宝真颜。实际上,孟刚兄虽长于水墨,然诗、书、画、印皆臻化境;居学功兄虽以书法见长,但于绘画与治印亦有独到之处,且开创油画书法之先河,于中西绘画书法之结合有所创新,前途光明。可以说,书画相通在其二人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如何鉴赏中国画的寓意象征,如何体会中国画崇格尚趣的意境,如何理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趣的文人画,以及如何鉴赏中国书法的章法、布局、结构和笔力等等问题,相信都会从孟、居二兄的讲座中得到答案。
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中国书画艺术赏析讲座,从中体验中国书画笔精墨妙之神韵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