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从孩子放学到他们睡觉,是我们家最忙碌的时间段。做功课、煮饭吃饭、刷碗洗漱。。。本来我曾想好,坚决不请人帮手做家务,一切都由自己来。但是国内学校的功课实在太多,人工又实在太便宜,我扭头那么一寻思,我老人家何苦硬着头皮瞎坚持嘛!耽误孩子做功课睡觉不说,还把自己搞到焦头烂额。
看来这人要腐化啊,是非常非常容易的。只是不知,假如日后条件不允许我再腐化了,我又该当如何?
总之月前,通过朋友指点,在家政公司找到一位阿姨,每天来帮我们做一顿晚饭。
在家政公司,被问到请人的要求,我说,我们全家都爱吃辣,请一位四川人煮饭就好。当时正好有位潮州阿姨在场,很急于得到这份工作的样子,拍着胸脯对我说:“我就可以啊。我是潮州人,潮州人很会煮饭的。家政这一行我做了二十多年啦,什么都做得来。煮辣我也会的,我知道你们北方人喜欢吃辣。”
问了大侠,他说潮州人好,潮州女人尤其好。于是就定了下来。
1.
阿姨煲得一手靓汤,烧菜也颇用心思,逼她马虎她都不能。洗菜择菜炒菜样样细致,蔬菜一定要用淘米水浸泡至少半个钟才肯下锅,洗过的杯盏从未被我发现过半点污渍。她的干净整洁甚合我意,所以虽然做事迟慢,也毫无时间观念,我却不能计较了。像我这种洁癖人士,向来对人家洗过的碗碟一万个不放心,常常半夜爬将起来重新洗过。现如今,终于能够对某人洗过的东西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已属大不易,得要知足。
阿姨对自己的烹调手艺与持家习惯也颇自信,常常夸口说有多少人家抢着要她去做,喜欢她的烹调手艺和洁净周到。“不过我跟你们家有缘,几个小孩好乖好懂事,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没这么礼貌。你们大人也好和气。做事情开心要紧,要选喜欢的人家的。”
而且她果然会煮辣。自从来了我家,每天几道菜,不论荤素,一律放辣椒。只是放来放去,都是我从山姆店里买回来那一大瓶剁辣椒。因此她煮出的菜,模样味道都很相近。出锅以后,码放整齐,拼成花一样的形状,顶上摆一绺香菜,一绺香葱,中间堆一坨剁辣椒。这么样的吃法,起初对我们全家算得新鲜,众口称颂。可是过了些日子,她却不变花样,依然是花朵上面摆香菜,香菜上面摆辣椒。吃得久了,不禁心中叹道:唉,您这会煮辣,和别人的会煮辣,好像有点不同诶。
尤其当我偶尔闻到从邻居家飘来的各色不同辣椒的香味,分辨得出是炸辣椒烤辣椒还是焖辣椒,有着各自的麻辣或者香辣气息,真是把我们家的剁辣椒给扔掉的心都有。
我曾试着告诉阿姨,这辣与辣也有不同,并非都是剁辣椒一个口味。还跟她说,虽然我们家爱辣,但是有些菜,比如青菜,是不必放辣椒的。她听后非常吃惊,显然觉得我们双方对于辣椒的看法,有着天与地的不同。
2.
阿姨烧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放糖。始终记得她炒的第一盘莴笋,我吃了一口,即刻问她,您是不是把糖当成盐了?她说没有,是有意放糖的,放白砂糖下去调味,菜才会好吃。
我实在怕吃甜口的菜式,便认真地对她说,以后不要放糖了好么,尤其是青菜。她点头答应,然而下次烧菜,照样落糖下去。她的做法其实我特理解,就是她有着自己多年形成的做菜原则。如今她不能因为我单方面的要求,破坏了自己一向烧菜的原则与水准。而那水准,大半的功劳可能是在砂糖上面。
我既然不好在放糖这件事情上没完没了地纠缠,就只得偷偷将砂糖给扔了,呵呵呵。
阿姨当天便发现家里没有了砂糖,催我去买。我敷衍了两日,总说太忙,没空去买。她遂天天唠叨,说菜不好吃了,就是没有砂糖的缘故。受不住她的压力,我跑去买了红糖,硬着头皮对她说,我婆婆是营养专家,告诉过我,砂糖不好,少少吃些红糖还凑合。
“红糖好的,红糖好的。”她连应了两声,也不去碰那一包红糖。我想她是瞧出了我的意思,不愿跟我冲突。但是每回做好了菜,如果哪一样有剩,她都还是会忍不住自言自语道:“没有砂糖来调味,菜是不会好吃的。”
3.
阿姨炒菜的另外一样法宝,就是油。从前够我用上一个月的油,如今她一个礼拜就能用光光。每个菜都被油泡着,看得人不敢下筷子。我不好意思直接挑剔她,只得取只空碗,趁她在厨房忙活,悄悄把浮油捞起来倒掉,再动口吃菜。
油还好,能够捞得出一些。但是盐和酱油,就比较麻烦。阿姨做的菜有奇怪之处,有时很咸,有时很淡。我一直不清楚咸淡的规律在哪里,是否潮州菜的特色便是如此?后来有一天,她拿鼻子去闻一瓶调料,我正好路过看见,她红着脸解释说:“我身体很健康的,不会有病。闻一闻,是怕调料跟菜不配,你别介意啊。”我这才恍然大悟,阿姨的菜之所以时咸时淡,一定是因为她并不曾品尝过调料和菜。
说到这一点,得要回到起初请她。按照常规,她是应当同我们一起吃饭的,但她死活不肯,希望我补贴饭钱给她。他们出来做体力活的人,很多都是如此,重要的是能够多赚一些银子,至于辛苦与饥饿,那是很次要的问题。
于是我就答应了她。既然不吃饭了,那么为了避嫌,她从来不用嘴去碰我们的食物。
这些我起初不晓得,是阿姨慢慢告诉我,她这一辈子做下来,学得了哪些属于她那个行业的规矩。
比如到了她该走的时间,事情还没做完。我怕她急着回家照顾自己的小孩,也怕她路上不安全,所以一再催她快走,并且跟她一起忙活。她却总要把我推出厨房:“我来吧,这些事我来做,你去搞小孩功课。我把事情做好了才会走,不可以做到一半就走掉的,做事不能够那样。”
如果我要晚上煲次日早点要喝的砂锅粥,被她发现我已备好了材料,单等她走后下锅,她就一定不走,非要帮我煲妥才肯离开,原因是我不如她会煲粥。
说来也很奇怪。自从她来了,我就真如她以为的那样,做不好家务了。不是打翻菜碟,就是开水烫脚。现在每有事情,阿姨都赶过来,说:“你快走开,不用管这里,我来就好了。”
从前总有朋友,笑称我是铁女人,什么都亲力亲为。我只有苦笑,说如果将你们换到我的位置,也肯定样样都能。如今我在生活上与心理上对阿姨逐渐生出的依赖,佐证了我当年的苦笑。
4.
阿姨家里有两个小孩,比我的孩子略长几岁。她是典型的潮州女,家中的顶梁柱。管教孩子、料理家务、赚钱养家,靠的都是她。这样的女人,哪怕原本没有主见,被生活历练得,都要有主见起来。所以她到了哪里,都肯定是要操心的,拦也拦不住。
来我家工作,她始终认定我是一个不大会做家务的主妇,大概因为我住得起大房子,养得起三个孩子,还请得起做饭的工人,这些都是自己不善家务的标志吧。所以她难免替我操着心,教我各样事情。
我买汤骨回来,她要批评,说是应当让肉老板将骨头剁成小块,骨髓露出来,煲进汤水里边,营养才齐全;排骨要买前排;瘦肉要切梅肉;活鸡要选鸡冠鲜红的那一只。
菜市场里人多,我常常缺乏耐心,懒得在人堆里去挑去抢。玉米随便摸两条回来,给她煲汤用。她又是批评,说玉米要拣中间嫩黄的买。我才不理她,认为没理由为那几根嫩玉米挤得满头大汗。她叹几回气,干脆自己去小摊上帮我带几条好的回来,说,这个没有抽检过,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吃,但是很便宜,也很新鲜,我帮你煲进汤里吧。
除了买菜的事情,她还监管其它,看不顺眼就每日唠叨不停——天凉了,不可以再给孩子穿短袖上学;牛奶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喝,对肠胃不好;粗粮孩子消化不了,不可以多吃;孩子喝水的杯子,应当换成陶瓷的,喝进嘴里的水才会甘甜;二饼常去厨房翻垃圾桶,是因为没有喂饱;苜蓿芽生吃不好,应当拿来煮汤。。。其中有些是民间传说,有些是生活常识。她不分是什么,都当作真理说给我听。我几乎从来都不反驳,满口地答应着,有些照办,有些左耳入右耳出,有些则时时防备——例如我的宝贝芽苗,生怕一眼没看住,就被阿姨煮熟了吃!
因为这些唠叨,我有时暗想,老大,在你没来的时候,我照样也把全家老小养得结结实实屋里屋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你一来,简直成了我花钱请的婆婆!有时候也把她老人家的教训当成笑话告诉大侠,他也笑,说广东人是这样子的,凡事非常讲究。
我其实也算个讲究干净讲究健康的人,但是又有不拘小节的一面,热了就灌冰水喝,牛奶从来饮冰的,空调成日开个不停,什么都图眼前痛快,那管身后洪水滔天。现在倒好,身后洪水倒是没有,但是有一双雪亮的眼睛,随时注视我的行动。
5.
但凡自己做菜的人,都对自己的某些烹调手艺相当自信。我一直用自己的饭菜喂老公喂孩子,自然也很以为了不得。人说要想留住老公孩子的心,就一定要伺候好他们的胃。在这一方面,我自认为做得相当成功。不论他们去到哪里看到什么新奇景色,落到果腹一事,必定要回来找我解决。只有我最最清楚他们每一个人都爱吃些什么,怎样做才会令他们满意。配料火候多一点点太多,少一点点太少。
阿姨来后,我想告诉她如何做出合家喜爱的饭菜,但是她不听我。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大家喜欢我做的原料偷偷藏起来,等到阿姨不在的时候做给他们吃。或者偶尔在我不忙的时候,请她打扫房间,由我来煮饭。可是她天生操心啊,打扫完卫生也不肯回家,定要守在厨房看着我做,挑东挑西,熬不住便开始抢我手里的家伙,说我做得不对不好,不如我来洗菜切菜给她打下手,由她来炒。
这让我想起从前我的一个美国同事,说她的婆婆来访,她有约法三章,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许婆婆管厨房的事情。当时我也同婆婆住在一起,不如我的同事厉害,不敢同婆婆约法三章,只能尽量不在婆婆煮饭的时候插手插嘴。但是又不能完全不管,因为怕婆婆怪我懒惰。有时自己动手,请婆婆休息,她舍不得就休息,始终站在我身边,一路认真而诚恳地批评着我,别扭得我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搁了!
如今指望请个阿姨,我又可以做回自己厨房的大姐大,对人指手画脚,让人俯首听命。没有想到,结果还是沦落成了一个碎催。
刚刚回国的时候,我曾经抱怨这套房子的厨房太小。现在想想,厨房实在不需要怎么地大。因为不论大小,它是容不下两个女人的。
这炒菜放油太多有损健康,我坚决拥护无名跟阿姨展开殊死搏斗,争取重掌厨政大权!
让她打下手,你来炒菜,这样最好。说不好你就心稍硬点,话挑明了说,这家是我的,我说了算。伤了阿姨的心是有可能的,但我想她应该能明白。菜里放糖也不好,口味不好在其次,不健康才是问题。我现在天天研究饮食健康问题,把工作彻底带入生活了。
江南也有这个习惯,因为有提鲜的作用,我以前也喜欢放,但后来,被天津的女朋友大惊小怪之后,就渐渐改不放糖了.
在国外的调料总没有国内的多而全,我现在老是用MAGGI的,很别扭.
对了,那啥,老花不是“外人”,是“外国人”哈!
那啥,阿小名,额那时只会潜水,不会浮水,就算葛姐叫额外人,额也认了。不过,现在额就当然是内得不能再内的“内人”了咯!hiahiahia!
订亲是四、五年前的事,你不晓得情有可原哈~~
如果我跟老花说要退亲,他一定会很LM地说:退什么退,两头占着!
哈哈~~
周末愉快!
嗯,阿小名你煽风点火的搅和功夫没到家!
葛姐,额不知道你和老花是两亲家诶!久仰久仰!哈哈哈!
你和豆豆家结亲也成,反正都没我啥事儿:-)),额就等着吃葛姐的'嫁女饼'就成!
这还要自圆其说?本来就没方过呀!
你们几人,当然那个外州来的是“外人”喽!
阿葛你要仔细解释啊,要自圆其说啊,要有理有据啊,我去接孩子啊,你们不要掐起来啊,hiahiahia
我在外面转悠,还没回家呢!呵呵
一直想问你,上次,你和花老乔把酒论人生,谈得如何呀?
哎呀,你还没原谅我啊,不去见面,那不是有外人吗!
我明年去广州时抽空去看你和孩子。
已经和花老乔的大公子订了娃娃亲。要不,找个理由退婚,咱这边近水楼台?
谢谢各位同学夸奖。我不是能把生活琐事写得这样生动,而是生活琐事竟然也挺有趣。以前没当全职妈妈之前,还没怎么意识到。今天阿姨过来,我要跟她打听打听自梳女的事儿。
至于这菜里放糖,我这么多年了总也习惯不了,大概真是南北方的口味差异吧。南方人觉得提鲜的东西,我的舌头一碰,就是觉出甜得奇怪。要知道,吾们北方人早先冬天只有白菜帮子吃,好不容易吃着新鲜的蔬菜了,恨不能都吃生的呢还。回头考证一下,北方人爱吃凉拌菜,会不会跟这个有点儿关系?:)不只是蔬菜,就连有口皆碑的叔嫂传珍西湖醋鱼,我到现在,都是一听名字就拼命摇头。用小珊的说法,我只识得吃大陆货,不好意思,呵呵。
grace和额做邻居吧,没准还能做成亲家,阿小J和额的儿子已经见面过了,年龄差距太大, 于是无名靠下一代侵吞额家巨额财产的阴谋没成功,
另外,我老想和你做邻居的,不为别,就是我烤了点心炖了糖水,可以笃笃敲门送给你,你帮我消灭了东西还对我心存感激,一举两得,多美的事啊。
都放多辣椒,不好,不好!
不过,阿姨也是可爱啊!哈哈
给沙发上的小小人问个好!
菜还是少油,少糖,少盐的好。但第三条,我不太喜欢,太淡的菜我也是不喜欢的。呵呵。
趁今天机会,一块儿都对你说了吧:
就是你做的菜好吃的不行,搞得我筷子下个不停.又不好意思白嘴吃菜,只好去添饭---饭好吃当然也是真的.添饭都添两次了,搞得自己更加不好意思加罪恶感缠身:阿小珊我一向吃饭,米饭只吃半碗,一记吃三碗,那是N年前干的勾当拉!于是悲愤交加,借口都找不好,更不记得夸你了,只一个劲儿说:米好,米好!
(2008-11-07 02:53:15)
潮州女人的好处,说不尽道不完.阿小珊几个死党都是潮州人,我自己还险些做了潮州婆婆的媳妇,厚厚厚!潮州女人的好,额布置作业,交给阿小菲来写---夹叙夹议文,至少500字,得文字生动,图文并茂,限期交作文!
你这个潮州阿姨保姆,让我联想古老时候,广州大户人家的顺德女佣.
顺德女人有到大户人家做佣人的风俗.很多顺德女佣还"梳起不嫁",就是所谓的"自梳女".
顺德菜是粤菜的起源和精华所在.顺德女佣自小学得一套厨中艺,还精于察颜观色,深谙为佣之道.老爷今天嘴唇干裂,煲个白肺金银菜南北杏汤,润润肺,'以型补型'啊;太太脸色有点白,就给弄个红莲椰汁官燕当宵夜,滋阴养颜;小姐少爷火大,额头冒红豆豆,熬锅土伏苓老龟咸瘦肉汤拉,清火解毒去痘;老太夫人筋骨酸痛,骨火大啊,煲竹芋干咸瘦肉吧,味鲜下火又够温和;......
家有一个/N个顺德佣人,厨师是她,管家是她,保姆是她,孩子是她们带大的,老人是她们送终的,家运不济了她们甚至掏出自己积蓄来维持一家生计,而到了她们生命的尽头,家里的孩子们反过来,侍奉床前,端茶倒屎,养老送终,一如自家祖母.她们是一家人的anchor,所谓"义仆"是也.
那种年代和时代背景是一去不复返了,追忆品味的是那份古老情怀和那种温暖古朴的人情.
(2008-11-07 02:37:24)
至于和阿姨的厨房大战,阿小珊免费过你一小招:就让阿姨把所有食材洗切腌好,到点了就叫你来下锅炒就成了,那你爱炒什么味道就炒什么味道,还一样省你不少时间.
不过估计阿姨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厨政大权.
还"估计你不成,你太nice."---哈哈哈,碎催专用,豆豆原创,珊瑚引用.
关于厨房战争,厨政大权,一山不容二虎,一厨不容二女,一室不容二妻,一......那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多说拉!
(2008-11-07 01:53:57)
别的先不说,我最要紧说的是那砂糖的问题.
***阿姨说的对,炒菜放些少糖,是粤菜精髓之一.
***你说的对,放了糖的菜甜口,很古怪.
问题关键,可能是阿姨手重了,糖放多了.而你们这些没经过训练的舌头也太敏感了.少少糖可能都觉得受不了,何况多多糖呢?
放糖,目的是中和青菜里少少的青涩味,象中药里的"药引",引领舌头一层一层的探索,感受,获取每种菜各有不同,个性鲜明的滋味.
所以,放糖的关键:少少.
时机也很重要.要是菜做熟了才放,甜味是甜味,菜味儿是菜味儿,各不相干.得菜一下锅煸炒两下,就立刻放极少极少的一点糖,高温可以把糖焦化,带出焦香气儿,也制造一个"高渗"的环境,让菜叶子梗子渗水,免了额外加水进锅,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汁原味儿".
判断放糖量的适度与否,就是成菜后,吃一嘴,只吃到菜的香甜和一股莫名的暧昧的幽香,却有说不清道不明这幽香从和而来......
嘿嘿,过一招绝的给你,以后每顿饭,就扔给阿姨一小包那种"brown sugar",Starbucks用的那种,对那厮说:你做多少盘菜都好,就只能用这么多糖拉,哈哈哈哈哈,看阿姨不愁死!
(2008-11-07 01:33:17)
笑死了,没机会用钟点工也心理平衡了。
宝贝儿,你生日那天没赶上,现在再补不合时宜,明年吧。
zt
And my kitchen is also always one person inside.
So we have peace with each other.
俺跟阿小名脾气差不多,以后还是不要请人:))
把生活琐事写得这样生动,佩服!
宝贝儿,你生日那天没赶上,现在再补不合时宜,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