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上无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小记】:风中一叶林语堂

(2007-12-10 22:19:03) 下一个


断断续续地,终于读完了林语堂次女林太乙所著《林语堂传》。

近来又是年底少不了的忙碌。公司诸多事务需要了结,家里也得为大人小孩的各色party和礼物筹划准备。不过每天晚上,总能偷出空来读几段书,比起可以随时倒在沙发上不管白天黑夜的阅读,不可不说是另一样奢侈。一天的劳作全都歇了,一书在握,灯光之外的黑夜,它负责收走凡世的嘈杂。白天里所想的圣诞之岁岁年年,到了书中,转变成多少读者在同一段文字上面生过的感怀,与窗外那么几载岁月的灯火变幻无关。感情的波澜就这样,得以相传万代。

我从前读过一些林语堂的作品,但是关于先生的生平,我了解不多,更不要说是系统地看待林的创作与生命轨迹。对于他的反面宣传,当然自小听了不少,不过,从我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就对加在他身上不合道理的微词不以为然了。他的文字和文字表露出来的态度,总能令我开卷有益。

然后才读到这本传记,并且意识到,能够先阅读他的作品,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其作品的价值,再去看待传记中他的一生,倒是十分合理。不论什么人去看什么人,都免不了主观的判断。因此林太乙对自己的父亲,尽管借助大量事实与考证,也不可能完全公允。于是她有她的主观,我有我的主观,这两种主观吻合,有人认为是传记文学写作和阅读的大忌,我却觉得刚好相反。比如我曾经看过一部三流记者所写的克林顿传记,极尽投机之能事,虽也有褒有贬,可却丝毫触动不到读者的内心,仿佛写的是一份考古报告。原因就是,他离被写的人物太远,没有走近对方的心灵。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太乙写自己的父亲,非常合适。

每每到个阶段,只要是去回顾,就能够作出某种总结。然而直到躯体衰亡,否则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总结。一切生命的总结,大体都会一样,这是《林语堂传》末尾部分给我最大的感想,也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段落。到今天,这位大师的一生,早已经有了句号。但是他的思考,由他女儿和其他有着同样赤子情怀的人们继续进行,得以延伸,尽管仍然,不会有什么终极的答案。

林语堂在一生当中撰文无数,很多都是论及生活方面的艺术,也是一路走一路记录心得体会。可惜他没有机会读到自己女儿记录自己最后的日子,而如果读到了,该会发出什么感慨来呢?

从小,我到处去,都被人指道:“她是林语堂的女儿。”。。。别人所不知道的是身为林语堂的女儿的意味。我从小所见所闻,都是他指给我看,讲给我听的。是他他打开我的眼睛,教我观赏世界的美妙,是他教我培养好奇心,是他对我说:“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是他教我与大人物和贩夫走卒在一起时同样自在。是他告诉我,人在世上只有一条命,所以应该想尽办法去享受,并且对人要仁慈。那便是身为林语堂的女儿的意味。

这样智慧的父亲,总也有老迈的时光。尤其是在白发送走黑发之后,晚景的凄凉,即便是林先生如此快乐为本的人,也难于从容面对。林语堂长女如斯自杀之后,林太乙写:

我听了感到天翻地覆,赶紧打电话给妹妹,再打电话给黎明。我们三人赶到台北,走进家里时,父亲扑到我身上大哭起来。母亲扑在妹妹身上也大哭起来。顿时我觉得,我们和父母亲对调了位置,在此以前,是他们扶持我们。现在,我们要扶持他们了。那“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瓣未泯的童心,现实主义的理想家;满腔热情的达观者”变成一个空壳子,姐姐掏去了他的心灵。那时父亲是七十六岁,母亲比他小一岁。

我们把两老送进医院,他们哭哭啼啼地对彼此说:“我们不要再哭了,我们不哭了。”。。。

其实我们无论是谁都还不能够接受姐姐自尽的悲剧,我也问爸爸,“人生什么意思?“

“活着要快乐,”他简单的说。他没有再说下去。

于是老人的病容与老态正式翻开篇章。

我去医院看他时,他侧身躺着,呼呼大睡,身上没有盖毯子。我看他稀白的头发,微红的后脑勺,瘦削的骨架,纤长的手指,像年轻人的双脚,也仅仅是一撮毛发、骨头、神经、血管、器官、腺、肌肉,全身躺在那里,可以触摸,可以秤量,可以伤害,可以受突击,不可预防。他不是跟平常人一样吗?他的精神就躲在这具肉体中吗?我听他稳定的鼾声,感到安慰。爸,睡觉吧!不要做梦,好好的休息。我心如刀割。

林语堂在给安德生编撰的《林语堂精摘》序言中说:我喜欢中国以前一位作家说过的话:古人没有被迫说话,但他们心血来潮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谈论重大的事件,有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说完话,就走。我也是这样,我的笔写出我胸中的话。我的话说完了,我就要告辞。

如今这位天才的作家,他已经同我们告辞。他的爱女为他所著这本传记,写的虽然是位传奇人物,不过也以普通的方式,过完了自己的一生。这让我想起先生在我很喜欢的长篇小说《风声鹤唳》“Leaf in the Storm中那段话来:

“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楼闲话和老太太聊天时一定会把几千个风飘弱絮的故事流传下来。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有心灵、有感情、有热望、有梦想的个人,每个人都一样重要。



又一记:

周末的下午,阿小J午觉醒来,挤到沙发上,跟我合盖一张毯子,我们两人各自读各自的书。我偶尔拿笔在纸上写几个字,她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做笔记,因为书里有的地方特别好看,想要记下来,可以反复地读。她听后特别兴奋,说她也take notes呢。她的老师最近正在给孩子们读一本关于五月花的书,她试着做了笔记,正在写一篇文章,想象自己是五月花上的乘客,述说自己的经历。我对她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喜欢看到她将掌握的事实,跟自己的想象揉和在一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猪猪笑了 回复 悄悄话 it is very nice, thanks :))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了.其实我昨天忍不住已经搜来开始看了.呵呵.
xerl 回复 悄悄话 你是女中林语堂,好喜欢这篇
雪玲珑 回复 悄悄话 在你这里, 很容易成为话唠..呵呵
对喜欢的, 人很容易苛刻! 其实写小说, 很难不去[迎合]大众.所以我更喜欢看人家写的杂文, 自述, 因为可以感受作者的心理路程.京...里面提倡的文化与林的信念或者说生活理念是相悖的.至于你提到的"经济上的角度" 我没得驳.

我看过新闻周刊对mitt romney的一些报道. 觉得他的摩门信仰, 更多的是一种家族上的传承. 他的现实生活所表现的我觉得更接近于天主教徒. 他之可爱, 是信了摩门, 却只娶妻一个, 而且婚姻美满幸福. 我看过电视台对他妻子的现场采访, 很真实的一个女人. 据他们的儿子说, 他们的妈妈是亲力照管他们长大, 这点, 我很佩服.
  不知道你看过milton friedman的文章没有? 我倒希望美国的下一届总统, 多关注一点民生经济. 当然欧洲式的社会主义是不可取的, 尤其在医疗改革方面.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盈袖,信仰之旅在这儿可以看到:
http://www.ctestimony.org/2004/20040401.htm

虽然不完备,但是很真实。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对他的信仰改变很感兴趣,他出生基督教家庭,却一直不信,直到老年才归顺于主.不知道他还写过一本信仰之旅,一定要找来看看.谢谢阿小名
我喜欢他可能是我觉得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善意,以及做人的态度和他很接近吧.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盈袖我跟你感觉一样。所以摘抄的笔记,都没有写进这篇文章里。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草你最近的任务就是加紧在msn上盘查你老爸,把他的老底都套出来。。。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奇怪京 华 烟 云 怎么也是禁字啊?!

雪玲珑同学,我觉得虽然他写这部书的时候不太富裕(其实他一生都不富裕),但比起试制明快打字机那会儿的经济状况,是要好很多的。比《生活的艺术》时也有起色。既然《生活的艺术》没投机取巧,从经济角度来讲,京。。。云也不必。

至于他的信仰,其实他一生中基本笃信人文主义,到晚年才又回归基督教。他在《信仰之旅》中就这方面谈了很多。

不过不论文章还是信仰,别说我们,就连他自己,恐怕都无法看清楚自己。很多执着思考的人,反倒比其他的人更像个孩子。

你提出的话题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Mitt Romney,我总觉得虽然他时摩门教徒,可并不影响他作为候选人的可爱。你觉得呢?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很喜欢林语堂,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还一直是一个开头,不像平时那样一气呵成.林太乙的这本传记我已经在看第二遍了.喜欢她叙述的生活里的小事...比如她在电车上吹风很爽,而父亲以此教她写文章的事,dengdeng
雪玲珑 回复 悄悄话 这文学城顶诡密的了. 怎么会把其中的书名给闪掉了呢..

我不喜欢的是 和. 不喜欢的理由跟他用英文创作无关. 只是故事里所描述, 推崇的妻与妾的美好关系,如: 曾夫人和桂姐. 还有对缠足的欣赏, 让我觉得很鄂然. 其实这些应当与他的严格的基督教家教相矛盾的. 林在国外, 有一段时间, 过得窘迫.要 写一部在西方风靡的小说, 最好的题材是西人很"迷"的小足和古老东方的妻妾文化. 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向往随意人生的人, 在现实面前, 也有不得已和无奈的时候.

"串串文学" 很形象, 其实我们在海外流浪的人, 就是一大群窜窜
孤草 回复 悄悄话 不禁想到,如果要为自己的父亲立传的话,竟然对他的生平是如此的不了解。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豆鼠啊,瞅你们俩那点儿出息,咱都互相删除了就完了,又跑回来干嘛?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关于这个用英文写文章给西人看,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应当怎么看待。比如哈金也是想走这条路,我就不大喜欢,总认为他有点儿像老谋子,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展现给西人的都是差不多的一个中国,两头讨便宜,倒是符合我以前的网友湾区老猫的叫法,“典型的串串文学”。不过林语堂所处的时代毕竟不同,理应另当别论。

其实对于这一方面,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过于苛求。真正重要的是文学艺术价值,而不是创作的工具。哪一样工具用得最顺手就用哪一样,没必要把学徒那些认识守一辈子死不撒手。只是具体到一件作品,就很难不去照着自己的想法苛求一番。

其实我对林语堂的喜爱,更多是由于他文章里写出来的性情。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雪玲珑的评论:嗯,关于家乡的山,他在自传里写过:
  我生在福建南部沿海山区之龙溪县坂仔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哪吒 回复 悄悄话 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 额虽有很多难言之隐,但只好和阿小豆一起手拉手回来了。给关心额们的人鞠躬敬礼并献上诗一首以表达额们的复杂心情:


女作家忽然被杀
警方怀疑我是谋害之主
审讯室里
嫌犯轻易就将我供出

有三页文件
可以证明我无辜
但作家生前反复叮嘱
机密万不可泄露

被置于一个伦理的悖论
我日夜被折磨得很苦

犹豫再三
将最不要紧的一页取出
悄悄跑到庙前
一把火烧为烟土

总统办公室
有密令将我保护
但依然不知
我是否将会被捕
红豆豆 回复 悄悄话 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 额虽有很多难言之隐,但只好和阿小鼠一起手拉手回来了。给关心额们的人鞠躬敬礼并献上诗一首以表达额们的复杂心情:


女作家忽然被杀
警方怀疑我是谋害之主
审讯室里
嫌犯轻易就将我供出

有三页文件
可以证明我无辜
但作家生前反复叮嘱
机密万不可泄露

被置于一个伦理的悖论
我日夜被折磨得很苦

犹豫再三
将最不要紧的一页取出
悄悄跑到庙前
一把火烧为烟土

总统办公室
有密令将我保护
但依然不知
我是否将会被捕
雪玲珑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这句, " 走近对方的心灵." 是走近而不是走进了. 我们不可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 但我们可以因为懂得, 了解, 在某个时刻可以窥见彼此思想的火花.

林语堂好象说过, 他是大山的儿子. 不喜欢他的小说 和, 感觉那是写给西人看的.

你前面说的荔枝, 我小的时候, 第一次是随便吃的, 到了第二天, 娘却让醮着细盐吃, 说这样一来可以降火. 又咸又甜, 味道也不错.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握手了丰子,另外给你八个卦。林语堂的neice就在我们教会,是教会一位兄长看了我的博客告诉我的,我想可以请他去吃萝卜糕,呵呵。
sanfengzi 回复 悄悄话 喜欢!

风中一叶虽说出自林语堂之手,形容他这个硕果累累心地纯朴厚实的人是不是有点飘?

感觉来自福建林语堂象他们那里的榕树一样,是个榕之子。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
。。。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