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逸事25:凯恩的“玫瑰花蕾”

(2011-06-02 12:41:21) 下一个

---也谈美国(西方)人的“无为”人生观

 在“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ion)排列的百年历史上的百部最佳影片的名单中,高踞首位的,是一部早期(1941)黑白片: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此影片是当时年轻且又才气横溢的奥尔深·威尔斯(Orson Welles,经典玄疑片“第三者”的第三者的扮演者)的代表作。此片在电影技术性和艺术处理方面有很多创新,以致被认为影响了整个现代电影。久闻大名之后,我最近终于抽出了时间看了这部经典影片。虽然此片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并非想象的那么吸引我,但此片的主题却使我感慨万千,觉得应该大书一笔。

影片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开场是年事已高的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凯恩孤独地在自己豪华的庄园去世,临死前喃喃吐出四个字:“玫瑰花蕾”。这激起了各界人士的极度好奇,一家新闻社记者更是立志要解这个“谜”- 隐藏在这个词后面的深刻含义。于是电影就借一个记者的调查采访,展示了凯恩传奇的一生。

凯恩的童年和父母在加州过着贫穷的生活,不过由于他家的占地被突然发现含有金矿,一夜暴富之后,他母亲决定把他送到芝加哥的有钱人家受良好教育。幼小的凯恩不懂得自己为何要离开母亲,坚决不肯,但还是熬不过母亲的意志。之后凯恩在做报业的养父家生活着,成年后他开始接管报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报社一举成功,成了美国的报界第一巨头,甚至雄心勃勃欲投身政界。青年时代的凯恩过着几乎任何一个人都向往的日子,青云直上的名誉,用不完的金钱,皇宫一样的豪宅,等等一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凯恩的事业走上了下坡路,最后他几乎完全是孤独地在自己的“皇宫”里度过晚年。

记者采访了和凯恩有关系的各种人:他的养父,女友,朋友,等等,一直到电影快结束时,都没人知道“玫瑰花蕾”的意思。最后记者终于决定放弃,说道这样一个大人物的一生,肯定是不可能被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概括。于是电影以焚烧凯恩的遗物告终:堆积如山的凯恩家当,被一件一件地扔进火中。而就在观众可能也要和记者一样放弃的时候,镜头却朝着一个焦点慢慢拉近,落在一个雪橇上:那就是凯恩童年时玩耍的雪橇。一个工人毫不经意地拿起这个雪橇,扔进火堆之中,此时镜头再继续推进,最后在晃动的火焰之间,观众不难看出雪橇上写着四个字:玫瑰花蕾。

此时,谜底终于揭穿:凯恩临死的心思不过是:他所有的一切成功,都无法和他童年的快乐相比。这,就是和功利人生观相反的“无为”,或者说“幸福”人生观,也是电影的主题思想。

看完电影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样的无为人生观,真实和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不谋而合。

 

也许,我们很多中国人都会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中国独有。对此我决不苟同。如果我们把道家思想理解成一种对生命的自然属性的热爱,对刻意的功利和物质主义追求的不齿,那么道家思想其实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之中。而西方文化,这个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最活跃的文化,更是一直不乏这样的观念。

在我前面的嬉皮士一文(“爱在夏天的旧金山”)中就提到,这种反正统文化和反功利的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出现了。著名的犬儒学派就是例子(代表人物迪欧吉尼斯,他就是主张简朴的物质生活)。在欧洲的启蒙主义时期,卢梭的思想,也具备非常明显的回归自然的特色(虽然卢梭本人的生活作风及人品是很有争议的)。19世纪美国的思想家亨利·大卫·梭罗,更是身体力行地实行这个的哲学:只身来到瓦登湖畔,从一无所有开始伐木,建房,种菜,自给自足,彻底孤独地和湖光月色厮守了整整两年。而美国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也有很多强烈的回归自然的内涵,可以说是西方社会对主流文化的集体反动。

我个人认为,在西方文化的多元因素中,最灿烂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很多其他文化中,传统的道德总把人为的价值观置于人的生命之上(比如印度的种姓,中国的三纲五常,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条),而人道主义哲学的精髓,就在于把生命本身看得高于一切。

我们很多中国人往往会不加思考地把金钱主义(物质主义)全盘怪罪于西方资本主义。这个并非没有原因,因为西方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主义大行其道,金钱,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再加上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大肆入侵,几乎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都认为物质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产。然而,西方文化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其最有生气的部分,就是它的多元化特征。虽然在社会的很多方面功利思想和物质主义非常泛滥,但在思想界,人道主义的思想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西方文化。所以即使在工业革命的盛期,也会出现象狄更斯这样的作家,为正在轰轰烈烈的金钱战场大泼冷水。而在工业革命之后立即活跃起来的现代文学艺术,几乎都清一色地起着反击人的物欲化倾向的社会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作为科学和哲学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西方现代心理学,对“人”- 这个人类科学史上的难度最大的研究题材 - 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代心理学从研究病态人格开始,现在全面转入对健康人格的研究,即:人如何在能生活得幸福。这个对“幸福”研究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对功利主义的否定。因为功利主义,虽然能带来在别人眼里“辉煌”的一切,却往往不能带来生命的最重要的东西:爱。只有爱,尤其是自爱,这个人在起码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的第一需要,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保障。

不光是在文化思想界,就是在一般人的平常生活中,美国人(西方人)对金钱和功利的追求,和现在的中国人相比起来,也是要大逊一筹的(这和基督教的贡献分不开:作为西方人长期奉行的宗教,基督教在控制人的物欲泛滥方面功不可没)。这从培养儿女的方式上就看得出来。中国父母注重孩子越来越早的技能训练,就是为了保障儿女以后在功利意义上的成功,而美国人更注重孩子的童年幸福,就是为了保障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成为孩子”,是西方人都懂得的基本育儿法则。这就是为什么“虎妈”一炮打响后震惊了美国人,绝大部分的美国人的反映大都是惊骇(甚至有人认为要把逮捕虎妈)。

 当然,美国不是没有虎妈这样的功利型人物。功利型的人格存在与任何一个社会中,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现在有,过去有,将来还会有功利熏心的人。“凯恩”的母亲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她自己没有亲手把凯恩塑造成“成功”人士,但她间接地把儿子送到上层社会,其目的和“虎妈”的想法是殊途同归的。然而,这样的做法,早已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误入歧途。美国人似乎基本上都懂得,只有在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带大,让孩子享受最直接,最无条件的母(父)爱,才是对孩子人生幸福的最大保障(参见“美国逸事12:美国的全职母亲”)。

 了解了西方文化中的这些方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民凯恩”这部票房并不最高的影片却能够在美国一百年中的一百部最佳影片中荣俱榜首,更不难理解,西方的物质主义,并非是好些中国人理解的那样泛滥成灾。

另外,我想提一下西方的“无为”观和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差异。前面提到,在看完“公民凯恩”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观念和道家思想不谋而合,然而仔细对比之后,我发现了差异。虽然两者(中西“无为”观)都反对刻意的功利追求,反对过度物质主义享受,两者都崇尚俭朴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但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无为”思想在对人性欲望的压制上走的比较远,而西方的无为思想则主要针对人的金钱欲和权利欲,并不排斥人的正常欲望,甚至推崇健康的享乐。更重要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还不在于这个“欲”排除还是保留,而在于“爱”的存在与否。“爱”这个人性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东方哲学中几乎清一色地缺乏(即使有,也是非常惨淡的色调),在西方哲学哲学中几乎是清一色地存在着。所以,即使在中国道家思想最有“奔放”的地方,我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性”(比如道家的房中术),而在西方的回归自然的哲学中,甚至在科学化了的心理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强烈的“爱”的色彩。

 

最后,我还是不得不再次提到我在前面一篇“美国逸事”中提到过的那位“光彩照人”的美国人。他名叫马特·洛本(Marty Rubin),自称一生清贫,但什么都不缺。我不知道他退休前做什么工作,但他提到过他做过体操教练,曾经跳过一身热情奔放的桑巴舞。从网上的了解来看,他是读过不少书(自称床头放着一本“道德经”)。一次有人问道,如果你突然发财,你将会做什么?他回答道:我会做和我现在所做的一摸一样的事。又有人问到:你实现了你的潜能吗?他回答道:从我一生下来的那天就实现了。下面我就用他写过的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格言,来结束本文:

      山坡上充满了山顶上看不到的惊喜。(The slope contains many wonders not found at the summit.)

谁跑得最快真的那么重要吗?(Does it really matter who the fastest runner is?)

      我宁愿要有爱的“输”也不愿没有爱的“赢”。(I'd rather lose with love than win without it.)

      翅膀太沉重的鸟不能飞翔。(When the wings are too heavy the bird can’t fly.)

      我曾经在每一颗钻石上发现缺陷,而今我为每一块石头的完美而惊叹。(I used to see the flaw in every diamond. Now stones astound me with their perfectio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偲力 回复 悄悄话 mei, 我已经有一年没来看你的文章了。也很久没去Fb了。今天忽然想起你,过来,就读了这篇。写的很好,喜欢。你好吗?身体好些了吗?祝福!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知凡!
知凡 回复 悄悄话 "又有人问到:你实现了你的潜能吗?他回答道:从我一生下来的那天就实现了。"

好像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的:我不比我刚出生时更聪明。。。

很喜欢这位 Marty Robins 的话... he is gorgeous:))

非常喜欢你最近的文章,you are gorgeous too...:))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