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逸事15:同性恋在美国 --- 人权运动决不是“请客吃饭”

(2010-03-19 09:21:02) 下一个

大约是电视里看到每年一次的同性恋大游行,给人产生一种印象,美国的同性恋有着开放的社会制度的保护,一定都是很公开的,或者至少活得很自在。其实不尽然。大城市的情况好得多,但在小城市和乡村,尤其南方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地区,同性恋者们和很多其他国度一样,仍然遭受着“特殊”待遇,生活在同人类大多数人的偏见的斗争过程中。

去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马修·谢皮尔德法。此法案是在1969年通过的“仇恨犯罪法”的基础上,把仇恨犯罪的内容扩展到因对性别,性倾向,性别混乱,残疾,等等因素而发生的犯罪行为。

之所以叫马修·谢皮尔德法,是因为十多年前的一件犯罪案:1998年,在怀俄明州两个男子把一个叫马修·谢皮尔德的同性恋男子骗取到荒僻的地带捆绑毒打,然后被遗弃在那里,三天之后马修独自惨死于荒郊。死后亲人要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要求被拒绝(美国人死后一般都要在教堂举行葬礼。这是基督教的传统)。这件惨案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不公平,引起了美国近几十年最大的一次同性恋人权活动 --- 聚会游行,各界同性恋名人和同情者都纷纷出来演讲抗议。

美国的这种由于对同性恋的歧视导致的犯罪,远远不止这一,两次。不必说此案之前,就是在此案通过的当年2月,加州一个15岁的青年因性倾向年被同班同学枪击身亡。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同性恋的处境在美国,虽然比起好多落后国家来情况来说好的多(伊朗等国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以法律处死),但绝不是在世界上最好的(比较欧洲和加拿大)。所以马修·谢皮尔德法案的签署,是美国同性恋人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同性恋者被杀害,在今天能被叫做“犯罪”,不能不说是人性的进步。因为在人类有记载的大部分文明史上,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同性恋这个事实本身才是“犯罪”。

人类历史上对同性恋的迫害是非常残酷的,之所以不及中世纪迫害科学家和“巫女”那样的声势浩大,不过是因为同性恋者们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完全不可能公开自己的真实性倾向。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宗教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道德都占绝对统治的地位,所以由于同性恋几乎被所有宗教(当然也包括非宗教的社会中)认定为绝对的变态甚至犯罪行为而将之列为禁忌,同性恋者的处境可想而知 ---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被彻底压制。少数因各种原因而被暴露者,受到的“待遇”,是“当之无愧”地可以写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那一页上。

为什么宗教会给同性恋定罪?这个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本文的主题。不过简单地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宗教在人类早期起着现在的政治和法律的作用。宗教的很多规则,并不是或者并不完全建立在道德的真实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社会的实用功能上。而很多宗教教条都在历史的过程中被修改,甚至废除。

不用提同性恋者中的平凡之辈,就是在历史上为人类做出过最大贡献的天才大师们,都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倾向。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柴可夫斯基,死于自己的创作盛年,历史学家基本断定是自杀,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同性恋的身份暴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可能由于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相对开放,不必自杀,但其同性恋的身世却并不广泛地为后人所知。著名英国作家王尔德,因为同性恋行为而被打入监狱,两年的苦役摧残之后,也英年早逝。之后的英国作家毛姆,因为王尔德的教训,一生都隐藏自己的性倾向的事实。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因自己的同性恋情一生未婚,被后来的学者们猜测为是因为她的男性情人早逝而选择单身隐居。还有很多很多。我赶下一个断言,在历史上的名人册上有记载的单身未婚的人中,很多都有可能是因为同性恋的性倾向而不得不选择单身的,而之所以后来的人都已各种“冠冕堂皇”借口掩盖这个事实,是因为:同性恋中有这么多“正常”的人甚至天才,实在是不符合人类主流对同性恋的认识。

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我们人类对什么是“正常”,什么是“自然”,也是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或者说是“进化”着。曾经,我们认为左手做事“不自然”,曾经,我们认为女人“不缠小脚”是不自然;曾经,我们认为男人不留辫子也不自然。更不必提,曾经,我们认为地球“自然”地是平的;太阳“自然”地是围着地球转的;人类,“自然”地是亚当和夏娃两人而繁衍出的。。。

罗素认为,历史上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和宗教的激烈较量,并且最后都以科学的胜利和宗教的让步为标志(注一)。而同性恋在今天,也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科学阐释的“自然”和人为理解的“自然”的较量过程。

美国是个基督教势力很强大的国家,据统计,75%的人信基督教。而基督教教义对同性恋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一个字:罪。在旧约中上帝明确“明确指示”同性恋者应该被乱石打死。所以,同性恋的权利在这个国度,自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在基督教盛行的南方地区。幸运的是,美国同时也是个科学发达,科学精英聚集的国度。所以,如果说美国普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保守的话,科学家却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为文明的进步尽着自己的责任,使生活在这里的同性恋者能从中受益。

1973,科学就这样在同性恋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美国精神病协会正式把同性恋从精神变态症的条目中除掉。从此,同性恋者在思想开放的人的眼中成为了“正常”或“自然”的人种。后来,美国的心理学协会也正式承认,对同性恋的心理咨询疗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治疗手段,因为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参见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网站www.apa.com/)。1999年,加拿大生物学家布卢斯·巴格米尔(Bruce Bagemihl)观察到同性恋行为非常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界(据观察到的就有将近1500个动物种类。应该提到巴格米尔绝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事实的,但他的观察工作是巨大而确实的)。这个发现,使科学在对同性恋产生的原因的研究上 - 是先天还是人为后天 – 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除了科学的贡献以外,美国同性恋者有个相对开放的今天,更离不开同性恋者们自己的抗争。美国的几乎每一次法律和制度的改变,都是因为同性恋们自己的勇敢,甚至以生命的代价而换来的。

不用说本文开始提到的马修·谢皮尔德法,众所周知的美国一年一度的同性恋大游行,举行在六月份,为什么?因为在1969年的6月份,纽约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同性恋大规模的和官方(警方)冲突的事件。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同性恋者还是非常隐蔽的“人种”,同性恋者们很少有公开的活动,对主流社会的“对抗”不过是靠一些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同性恋题材去争取主流社会同情的非常温和的行为。当时就是在像纽约这样的国际艺术大都市也没有任何正式的文机构接受的同性恋的存在。同性恋者一般都只能聚集在一些酒吧自得其乐而已。

然而“革命”还真的不是“请客吃饭”。你想要“躲”在“阴暗角落”里过太平日子么,主流社会不允许。在那个时候,警察三天两头地会袭击这些酒吧并随便找借口胡乱逮捕同性恋者。“石墙”(Stonewall)酒吧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始同性恋者们也忍气吞声,但渐渐地,也许也受到当时的其他人权运动(妇女,黑人,反战等等。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人权运动的黄金时期)的鼓励,终于在1969年6月28日这天当警察们再次冲进酒吧胡乱逮捕时,同性恋者们不再沉默,开始了长达三天的“不再那么和平的”对官方的反抗,游行,散发传单,对美国法律中的反同性恋倾向的进行了公开的抗议。

这次运动,被称“石墙骚乱”(Stonewall Riots)。由此,同性恋运动在以前的以争取主流同情和“宽容”的态度为主的“温和传统运动”之外增加了一项激进的项目:同性恋解放运动。后来每年一度的同性恋大游行,就是为纪念这次“骚乱”而组织的活动。

从此,同性恋和主流社会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斗争,一直到今天。自然,这样的斗争也导致更多的人牺牲。看过2008奥斯卡获奖影片“米尔克”的人都知道,影片的主人公就是美国第一个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政治家,在上任不久就被刺杀而死。当然,历年来在生后中被普通人侵犯甚至杀害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说起运动,我们好多中国人就觉得恐怖,就想起文化大革命。殊不知,文革那样的运动,是愚昧的大多数人在强权的支持下向弱势抽刀;而人权运动,是弱势(不是弱者)为自己的起码做人的权利向强权挑战,向愚昧的传统挑战。这样的运动,是勇敢者的举动,是使人类历史摆脱愚昧,往前发展走向文明的真正动力。

在美国,虽然建国先父们宣誓“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这个“人们”,却并没有包括黑人,妇女,更没有包括同性恋。这些弱势群体想要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靠“坐等”制度和多数人的思想开放,几乎不太可能。这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轴心而思考问题,而在没有牵涉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上面,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不关注的。奴隶不反抗,奴隶主不会主动给你解开镣铐;罗萨·派克斯(注二)如果听从了白人的要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就不会有“黑白平等”的今天;如果没有妇女解放运动,今天的美国的妇女,仍然不会有选举权。同性恋的情况也是一样:由于人类的大多数都是异性恋,他们没有需要去认识同性恋,同情同性恋,更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同性恋是自然还是反自然。所以没有同性恋者自己的努力,站出来公开自己的身份,大多数人仍然会不加思考地接受传统观念,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甚至参与迫害同性恋的事件。

所以“革命”真的不是“请客吃饭”。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的文艺界名人。美国的政治分“左”和“右”(当然还有“中”),左派多为思想开放人士,右派多为保守的传统卫道士。文艺界的名人多为左派,思想开放。他们中间有很多同性恋,为同性恋的人权运动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每一次同性恋遭受不公平的待遇,都会有这些名人站出来演讲抗议。目前被评为“世界最有名的女同性恋”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就是一个从最社会“底层”靠自己的才能在演艺界成功的一个自我奋斗的典范。在她刚成名时,她并没有暴露自己的性倾向,而终于有一天,她决定暴露自己,之后,她的事业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曲折,但她没有放弃,继续真实地对待自己,终于从新回到屏幕,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女艺人。

当然,名人都是天上的“星”,不受凡人左右。出了名同性恋者们可以“天马行空”,而一般的同性恋者,还是遭受着大多数人的歧视。就像黑人虽然有法律保护他们,在生活中仍然不时受到别人的“软”歧视一样,同性恋在美国,仍然处处受到“特殊”待遇:在军队中,同性恋者仍然要遵守“不问不说”的法律,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注三);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同性恋婚姻仍然未得到认可;在弗罗里达州,法律甚至规定同性恋者不能领养小孩。而生活在美国的人,每年都不可能不听到这样的消息:某州某人因为其同性恋的身份而被打死,或被骚扰。。。

是的,同性恋在大多数“正常人”的眼中仍然还是“变态”,或者“不自然”人种。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注一:勃兰特·罗素:宗教与科学

注二:罗萨·派克斯,1913-2005,美国黑人妇女,在五十年代时期美国法律规定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座。1955年12月1日,派克斯下班后因太累就坐在了前排,一个白人男子上来后要她让座,她拒绝了。由此被逮捕,由此引发了当地长达一年的黑人据绝坐公共汽车的和平抵抗运动,也导致乐马丁·路德金的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罗莎·派克斯自己后来也成了黑人民权运动的主导者。2005年去世,美国政府给她以国葬待遇,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女性。她被誉为“民权之母”。

注三: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承诺要废除这个制度,至今还未见成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riverside的评论:
感谢支持!
riverside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论述得很仔细,有根有据的。支持!
这个题目我本来也有心要写,但是我肯定不会写得这么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