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成长与愛德加•凱西

介绍愛德加•凯西的解读及其它灵性资料在正在到来的水瓶世代里,对我们每个灵魂发展的影响。凯西资料和一的法则均授权刊登!
个人资料
正文

拥舞生命--许宜铭-4

(2006-09-11 16:53:23) 下一个

第四章 智慧的殿堂

你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今天上算术课时,老师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 二加二等于四。你学会了。放学回家时,你在校门口碰到校长,他问你小朋友,今天上学 开不开心啊?’你说:很开心!’校长又问你:今天有没有学到些什么啊?’你会说:有啊,今天老师教我们算术。校长说:那我问你,一加一等于多少?’你很高兴地回答 一加一等于二。突然,校长沈下脸说:胡说,一加一怎么会等于二?一加一应该等 于三!你是哪一个老师教的?’在这一刹那,你会有什么反应?——请用你是第一天上学的那 个小孩的心情,而不是用现在的你去想像这个画面。我猜想,刹那间你很可能会陷入一片愕 然、混乱,不知所措。奇怪,今天老师明明教我们一加一等于二,怎么校长告诉我是等于 三呢?到底哪 一个才是对的?我到底要听谁的才好?我该怎么办?’甚至头脑一片空白,不知 该如何是好。可是如果今天让你回到现在的你,有人告诉你一加一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三时 ,你会很肯定的告诉他:一加一不是三,而是二。你不会有那种无所适从傍徨、疑惑的冲突 及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我经常在研修课程中告诉学员们:生命潜能不是理论、不是技巧、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智慧 、一种经验——一种你要重新回到自己本身存在的经验。这是一门向自己本身的存在、向自 己的经验去学习、去觉察的研修课程。我也经常告诉学员们:如果你要学习的是理论、是知 识与技巧,那么花这么多天的时间,花这样高的代价到这儿来太可惜了;如果你想成功,只 要到书店买一本成功之道;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想要改善人际关系,随时可以到 书店,花二百元以内的代价,买到一本如何成为快乐的人、买到一本如何建立人际关 ,那里面会告诉你所有的方法、技巧和理论,而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和时间来参加生命 潜能的研修课程。

任何时候,去问一个小孩:小朋友,你知道一个人要怎么样才会成功?’他一定会说:一个人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自信、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才会成功。连十几岁的孩子随时 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在生命里有成就的人、快乐的人,却是如 此少呢?这使我想起一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在现 代的教育制度下,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现在的教育偏向于知识的收集、资讯的累积与 技巧的学习,教孩子学会怎样在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怎样去看外面的世界,而很少做到往内 自省,和自己的存在在一起。这整个时代、价值观、文化,都教我们如何修饰外在的自己, 偏向外在的价值,在外在的世界寻找我们所要的,而没有一个教育系统告诉我们,其实我们 的内在才是最丰富的宝藏,我们存在的每一个刹那才是真实的。

记得小时候和邻居小孩一起玩,碰到意见不同或有冲突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告诉对方 爸爸说怎样,我妈妈说怎样。用大人所说的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再年长一点,上学了 ,回到家里,和家人意见不同时,就开始会说老师说怎样,再长大一点,我们从更多的 人,更多的地方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会开始说孔子说、孟子说、某某人说怎样。甚至 我曾经看过两个小孩在游戏之后,有一个小朋友不认帐,另外一个小朋友告诉他:孔子说 不可以耍赖。我不记得孔子说过这句话。或许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 们就一直活在别人怎么说的世界里,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自己的需要是 什么?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我们总是要藉著外面的世界,许许多多他人的经验来证明自己的存 在价值,我们学会了堆积、累积许多知识与技巧;总是要用别人觉得那是对的来证明自 己是对的,而这就是知识与经验最大的不同。

在真实的人生里,我们经常像个刚上学的一年级的孩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些知识、都是一 些别人告诉我们所谓对的情况。可是有一天,突然另一个人告诉我们不,这是错的, 应该那样才是对的。时,刹那之间我们会陷入困惑、迷惘、挣扎而无所适从。因为在我们 的内在没有自己生命的经验做为智慧的根本,在我们生命里没有觉醒、没有洞察;我们不知 道自己的存在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我们一直依附在这个社会及历史的一些人物上,当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现实环境产生冲突时,就开始有了挣扎和冲突;当我们所学的好坏对 与他人所学会的好坏对错发生对立、冲突时,就会开始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与对 立。像这些只在脑子里的学习,未经过生命的经验,未经过自我的洞察、觉醒,都只是属于 知识层面的。

如果那个刚念小学一年级的你,当天没有碰到校长,回到家里妈妈给你一个苹果,爸爸下班 回来又给你一个苹果,加起来刚好是两个,你开始用自己的经验去证实了一加一等于二。在 此后无数次的人生里,你用自己生命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学会了一加一等于二,所以直到现在 ,当有人告诉你一加一不等于二的时候,你不会再感到迷惘、困惑,反而会认为这个人不正 常。

如果我们的生命里有了洞察、觉醒的智慧,那么我们将不止存在于知识的领域中,更能开始 拥有生命的智慧。

智慧是伴随着经验、觉察所产生的,如果你此时觉察到自己内心有悲伤、难过或生气,而你 又开始敬重自己生命里的智慧,那么无论多少人告诉你这些悲伤、愤怒、难过是应该或不应 该、是对或是错,它都存在于那里,那是一个事实。在这一刹那开始,你便跨入了智慧的殿 堂,开始了解生命的如其所是,所谓的菩提、所谓的智慧、真知、真相就开始产生。所以智 慧是跟着觉察而来,而知识只是接受他人告诉你什么是对、错、好、坏;知识是属于眉毛以上 三寸的东西,而智慧则是你用自己的生命、灵魂去学习,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 在生命潜能研修中我们特别着重于内在的一些觉察以及和自己接触,了解自己这一刹那在想 什么?我有些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情结在我内心深处、在我灵魂深处正在 发生?当下的我在生命里发生了什么?我正在经历些什么?

然而有许多人活在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的领域里,他们不但未曾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理解、去 充实自己生命的智慧,反而用他们所学会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去教导别人。我记得几乎每年联 考时,电视台或一些传播媒体,为了鼓励考生,总会找些知名人士给考生一些勉励。我最常 听到的就是他们告诉考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如果能以平常心去应考,就可以发挥 实力,得到好成绩。我常想:要做到把持平常心是何等困难,当然在知识的领域来讲 ,这三个字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在智慧的领域里,我想花上三、四十年都很难做到平常 这三个字。我听过对平常心最好的解释就是:假如有一块长二十公尺、宽三十公分 的木板摆在地上,你当然能很轻松的从上面走过,但是如果同样的木板是架在悬崖上,下面 是万丈深渊、嶙嶙巨石,这时,如果你也能从这块木板上走过去,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样的安稳、同样的从容,这个时候你便可以说你做到了平常心。像林海峰这样的围棋高手,也在这个领域里浸淫了三、四十年,才能在重要争一子胜负的关键时刻,保持了平常心来下那一盘棋。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人碰到困难及挫败,在求助于别人时,有许多宗教的法师、许多所谓的老师会告诉他们:看开一点嘛,想开一点就好了,只要你把心里面现在的感觉放下了, 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佛陀也告诉我们必须要放下;像这样知识性的教导何其多,但是 他们真懂得放下?他们真的用自己的生命经验了解了放下?他们真的具备放下的智慧吗?什么是放下’?连释加牟尼这样有智慧的人,也花了六年的时间不停地求道、 不停地追寻,用尽努力,但是最仍然绝望了——什么都没有。他灰心至极,拖着疲备的身体 渡过恒河,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刹那间,他抬头看到天上的星晨,他得道了,这时候 他真的懂得什么叫放下。这个放下是释迦牟尼花了六年的努力,终于决定放弃的那 一刹那,在他生命最深的地方了解什么叫放下。我想生命的智慧是要用自己的每一个过 程,每一个经验,带着觉察,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未曾经历追寻的人,不懂得什么叫放下;未曾经历过生命里大悲伤的人,不懂得什么叫慈悲未曾经历过害怕、软弱的人, 不知道什么叫勇敢。我们将在下一章——烦恼及菩提——这个生命潜能基本的哲学观中更详 细的讨论它!

有勇气去经验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去看每一个存在的事实,才能在生命里开始拥有智 慧。跨入智慧的殿堂之后,你将会发现整个世界和以往我们活在知识领域里所看到的表象是 不同的。你将看到许多事物存在的本质,你看到的是一个跳脱分别差异心如其所是的世 界,这时你对生命的本质有洞见的智慧而不只看到它存在的表象。就如同刚才我们所说的, 当你感觉悲伤、生气的时候,无论有多少人告诉你那是不应该的、不对的,可是他们都不能 改变这样的事实,因为你了解那个悲伤的存在,不是任何人可以否定的。这时候你便渐成为一个 有智慧、有大勇气的人,会去承认、去看整个世界的真相;你看到的不是孩子偷钱这个表象 行为,你开始可以看到他更深层的存在,而你之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存在,是 因为你曾经勇敢的经历过充满欲望的自己,所以你才能看到世界这些存在的真相,而不迷惑 于表面行为的好坏对错;因为存在的事实是没有好坏对错的,它就是如此。

这让我想起社会大学的创刊号杂志在探讨生与死时,曾经问我对生死的看法,我想当你跨入 生命智慧殿堂的时候,你已经不会以一个人是否还在呼吸、还在行动来确定他是活的还是死 的,我们将会更有智慧看到一个人当他能活出自己、能存在于自己存在的当下,那时候他就 是活着;当一个人随波逐流,别人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时,即使他仍然在呼吸、走动,也如 同是死了般。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和自己内在每一个发生、和世界每一个发生接触的能力,然而我 们却在用同样的方法爱我们的孩子,也同时在否定我们的孩子。小时候,我们生气时,很难 碰到一个父母会认同我们的愤怒、悲伤、怨恨,因为他们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活在别 人觉得好坏对错的世界里,他们以为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我 们;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生气、不要难过、不 要怨恨,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那是不好的、不对的,自然而然,我们也学会了用同样的 方式来对待身边的人及孩子们。当身边的人难过时,我们也会告诉他们:想开一点就好了 ,你只要放下,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们也会试着告诉他们:也许对方并不是这个样子 ,你只要试着去了解他就好了。我们真的很关心身边的朋友、我们的孩子,希望他们开心 、不要难过、不要生气,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学会了难过生气是不好的。我们无法敬重朋友 和孩子们真正的感觉,无法告诉他们:我了解你现在真的很难过、很生气。因为我们自 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被敬重,不被接纳,所以我们学会了否定这个世界上许多存在的事实 ,当然也会将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里,而让我们离存在的事实及智慧的殿堂愈来愈远。每当我们要接近它的时候,内在深处就会升起很大的恐惧和害怕;每次试着要去接触、接纳存在的真相时,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那可能要与生命里所有的制约、伤害对抗,而那种对抗是如此的痛苦,唯有下定决心,愿意用无比大的勇气去觉察生命里过去一直避开、否定的自己,及一直未曾觉察到的真相和事实,开始带着觉察的能力去看内在的每一个发生、去看外面世界某些丑陋、残酷的真相;也唯有如此,我才会说智慧是要有无比勇气的人才配拥有和享有的。今天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安全的领域、顺着别人所说的去度过生命的话,那么你是安全的,可是你的生命也是平凡、平淡的。但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单只满意什么也没有的自己;有痛苦、悲伤,有欢笑、有眼泪及爱的生命才有深度,才是有力量、有智慧的生命。

我经常在上课时告诉学员: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表象的快乐,如果你觉得只有快乐才有价值 ,那么你一定会痛苦。生命潜能是一个跨入智慧殿堂的旅程,在那里面,首先你要学会用极 大的勇气去面对所有生命里存在的真相。刚开始时会有极端的痛苦,这是因为在过去的生命 里你所学会的安全、随波逐流及生存于他人所谓的正确观念里,彼此间有很大的冲突, 所以你会害怕、混乱和恐惧,这个时候或许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但是也 就从这一刻起,你已跨入智慧的殿堂,开始寻找真理——生命的真相。慢慢的,你将度过这 个时期,当你开始逐渐不但能看到,甚至能接纳每一个生命的真相,并和它在一起时,才能 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喜乐。

快乐要走的时候,想要强留它的人会有痛苦;痛苦来时,想要赶走它的人,却会经历更深的 痛苦;痛苦来时,能够和它在一起的人,才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生命。一个开始跨入智慧殿堂 ,不存在知识领域的人,便开始懂得接纳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

智慧是和洞察、觉醒紧密相连的,唯有开始觉察,才能开始具备生命的智慧。在这里,我试 着鼓励读者跳开外面世界,进入智慧的殿堂,去勇敢面对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即使在过程 中会有痛苦、混乱和挣扎,但那才是生命的价值。自己的存在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来 ,最后你一定可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活着真好。


你开始认同了世界的每一个存在不是好坏对错,而它就是存在,就是有它的价值,然后 进一步不但对自己能这样,对身边的人、对整个世界也能做到这一点,我想那就叫做慈悲。没有批判、没有论断,只是能够允许整个事件如其所是,那个时候就叫做菩提,而那是一种深层的智慧。

写了这么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醒读者们:经历智慧的殿堂需要下多少功夫!智慧不是轻 易可得的,更不是别人说一说就可以变成你的东西,它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生命勇 敢的走过来。在整个过程中,生命的品质每日都会更新,这是一条充满惊喜的道路.例如: 一个活在知识领域的人,他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的看过海,即使他曾经去过海边数十次、数百 次,但是每次到海边的时候,他的头脑就会告诉他:这是一个海,所看到的就只是一个海; 可是一个跨入智慧殿堂,与存在在一起的人,到达海边时,他是开放自己整个存在的经 验,他会看到海的波涛起伏,他会闻到海水特有的味道,他会看到那些泡沫的起落,他会看到 海浪拍打海岸时每一个波浪的变化,他会感觉到海的威力和海浪之间的关系,他会看到、听 到浪涛的声音,从远而近,从近而远,海浪涨上岸边又退下,也许几个小时都不会厌倦,因 为他是与整个大海在一起,而不是和他头脑里所学到的海在一起。所以我常说有些人一辈子 没看过海、没看过花、没看过这个世界,因为他一直活在文字和知识的领域里;他看到花的 时候,就只觉得那是一朵花,没有什么值得再看下去的,他没有办法经验到这朵花的存在、 与这朵花在一起。你去闻花朵的香和它的香味自然飘进来是不同的;这朵花每一个花瓣弯曲 的弧度和纹路是不同的,外层的花瓣和里层的花瓣触摸起来的触感也是不同的。所以活在知 识或智慧的领域中,它们带给你的生活品质是如此极端的不同,聪明的你,自然明白自己需 要、渴望的是哪一种生活形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