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2005-11-03 19:54:58) 下一个

施化


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科学和制度方面的创造,他们的大脑普遍缺乏思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方面的事实举不胜举,不再多用篇幅。

问题在哪里,是中国人的脑子天生有问题吗?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吗?都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千年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的严密控制,规范和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这个制度在教育学术上限制发展,只要学习者的智力发展到接近掌握逻辑推理的水平,就禁止继续,并令其僵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方面,用暴力惩罚思考过了头的知识分子,凡是违背圣意,亵渎圣灵的思想言论,统统以杀头论处。这表现在文字狱。

人的思考能力和其它的机体能力一样,必须持续活跃演练,否则就要退化。而当社会规范强迫人们只准使用一种教条,超过了就会被杀头,便阻止了活跃。严格执行的信息审查和过滤制度,删除了大部分带思想闪光的文化知识遗产,也导致思维枯竭。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学术是在很狭窄的一条缝隙里进行的,主要是读经和释经。这方面历史学界已有定论。这种读经和释经,很少用得着逻辑推理和思辨,因为先圣已拟定好了,只要背下来就行。这种教育模式一直沿用到今天。世界各地学校都注意到,中国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很强,但自由推创能力很弱。

逻辑思辨和论证的最大作用就是去伪识真。它通过客观实在的考察和思维演绎,发现现实的原本状态和规律,告别传统教条,进行新的创造。这种思维方式最怕人为设置的障碍和禁区,否则一旦在哪个环节上被阻,思维就立刻停止。思维的生命在于自由。问题是,自由一来,纯学术领域倒还不很要紧,一涉及到社会领域,集权统治的政治权力的源头就将被发现,天赋皇权的理论就会受到威胁,这可是最要命的命根子。历代统治者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于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当了殉葬品。

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即使大多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马照跑,舞照跳,地球照样转。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一个社会里的核心精英,以及社会的主要阶层代表,有许多人辨不清真假是非,搞不清东西南北,这样的社会注定进入不了现代社会。

逻辑思维只是一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在一个人判断客观外界的真实状况的时候,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受过一般中等教育的人都知道,逻辑思维包括认知,抽象,判断,推理,排除,选择,证伪等等。通过复杂的思辨过程,将外部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出脉络,发现和找到其中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关键。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民主社会的重大决策,比如决定由哪一个集团执政,是否宣布对外战争等,是由多数选民决定的。尤其是这些选民中具有威望的代表性人物。如果这些选民和代表性人物毫无主见,昏头昏脑,既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实际状况,又不知道作何种选择才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那么所谓的民主程序一步也无法进行。最后不得不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头脑特别灵光,手腕特别高超的人。这些人就成了新的主宰或帝王。他们的决策也许会照顾一下某些阶层的利益,但最终照顾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中国领导人不止一次地对世界说,中国人的素质太差,所以不适合搞民主。这种说法只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也是本文前面所讨论的事实。另一部分藏在后面的事实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有意压制民众的智力开化,用忽视教育投资,限制教材内容,钳制言论自由,阻碍信息流通等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制造愚民。有人说,经济发展将会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两千年来,中国出现过好几个盛世,经济实力几度领先世界,但政治制度并没有变革。变革一般是在政治制度宽松的时候发生。可是在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下,最高权力只要一看见变革有危及自身的可能,就会立刻自激反应式地收缩,强化镇压,依然推行愚民政策。

不要以为这个死循环,可以无限制地循环下去。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统治,最致命的症结是不可持久。首先,社会生命力创造力备受压抑,极大缺乏,迟早会被强悍外族入侵或被市场经济淘汰。如果只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集权也许可以延续较长时间,但是现代世界不允许。一旦对外开放,内外一比较,弊端马上显现。自由社会的生命力总是处处显出强大,把封闭社会远远甩在后面。尽管一再用奥运金牌或载人航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仍然力不从心。最近,国家领导层意识到,必须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这个口号的提出,是现实的要求。但是,不从制度上去考虑变革调整,口号仅仅不过是口号。

其次,这个政权本身非常脆弱。一般来讲,高度集权的政权是凭靠强人控制的,如果没有一个强人压得住局面,整体立刻开始分崩离析。请看一下中国历史上频繁的诸侯称霸和军阀割据。即使老天有眼,再送来一个毛式强人,当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也就是政权危机的那一天。

所有的选择中只有一条可行:尽快开放政治,开发民智,为早日建造民主政体做好准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