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港區兩會代表 須改產生辦法

(2007-03-04 03:21:51) 下一个
港區兩會代表 須改產生辦法 (明報) 03月 04日 星期日 05:05AM http://hk.news.yahoo.com/070303/12/22xtl.html

【明報專訊】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昨在北京召開,本屆全國人大  、政協會議亦踏入最後一年,兩會代表大換班接踵即至,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和政協委員的產生,勢必牽動港人關注。

        回歸10年,香港和內地關係由「井水不犯河水」轉為追求經濟融合,互利雙贏,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角色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如何令港區人大代表的選舉得到港人廣泛認同,如何令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產生更具包容性,已成為香港必須解決的政治課題。

        香港回歸前,無論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都毋須經選舉產生,他們當時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北京和港英當局鬥爭時的統戰工具。回歸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產生辦法有變,由一個親北京人士為主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以目前的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來說,其選委成員包括曾參加香港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的人士、香港居民中的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第二任行政長官    選舉委員會裏的中國公民和特首,總共990多人。

        循這樣的選舉方法產生的36名港區人大代表,是否能夠真正代表及反映港人利益,回歸以來一直受到香港社會質疑。不過,回歸之初,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奉行「井水不犯河水」原則,中央政府為了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強調香港是行政主導,只有特首一個權力中心,不但內地官員在香港問題上謹言慎行,就連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亦沒有了聲音。他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是一個只會作出政治表態的花瓶,其作用最多也只是幫助在內地遇到困難的港人。

         然而,03年後,CEPA和內地旅客自由行先後實施,香港與內地的關係發生實質變化,雙方在金融、經貿、旅遊、環保、大型跨區基建、食物安全等多個領域的互動日趨密切,雙方關係亦由回歸之初的「井水不犯河水」轉為追求經濟全面融合。在這種變化中,本來就不常與內地打交道的特區政府    官員顯得力有不逮,對內地官場文化和政府咦鞲?欠浅D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