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父亲的信条: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2007-06-10 16:13:36) 下一个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幼时家境贫寒, 可谓吃不饱穿不暖, 这不是父母的过错, 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 他们的四个孩子中间竟然出了两个博士 (一个主任医师, 一个教授) 和一个工程师.

父亲的一生并不顺利. 他只受过六年的私垫教育, 但这在解放初期的农村, 已经 算得上个文化人了. 父亲聪明能干, 写一笔好字, 被当时的乡长看中, 做了乡长的助手. 后来父亲进了工厂, 当了工人, 是一名技术过硬的车工. 就在一级工二级工, 不如回家种棵葱的年代, 父亲回到农村, 当起了会计. 记得我上小学时用的本子还是父亲的旧帐本钉成的. 文革期间, 父亲因为保护当时的老支部书记, 被造反派们扣上保皇派的帽子揪斗. 那些令人心酸的往事直到最近几年才不再梦见. 文革稍微平息后, 父亲又回到工厂, 直到退休.

父亲一生最关心的是他四个孩子的学习, 即便是在高考制度恢复前的年代.  父亲平生很少串门, 但老师家例外, 为的是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在那个年代, 很多学生因经济条件掇学. 父亲为多拿点工资, 总是加很多班. 为省下两角的菜钱, 父亲带上母亲做的油盐去工厂. “油盐是用葱和盐, 加点豆油炒成的, 吃起来很咸, 但不会变质. 记得上初中那年, 一个亲戚想走后门托关系, 让我去工厂做临时工, 父亲坚决反对. 他说上学最重要.

一年后的77, 高考制度恢复, 那年我上高一. 父亲硬是让我参加高考. 我的语文不好, 父亲还为我写了几篇范文. 后来, 学校规定高一每班只能允许两人参加考试, 没有如愿.  到年底时, 我的学习成绩已名列前矛, 春节时还领回家一张喜报. 那时二弟上初一, 学习成绩欠佳. 那年春节大门上的对联父亲是这样写的:

                                   看朝阳杨眉吐气, 望朝辉快马加鞭”. 

朝阳朝辉是我和二弟的字. 有一个邻居看了这幅对联后说, “有气派, 两个儿子把门”. 这幅对联不久便传为佳话. 就在那年, 我考上大学, 二弟考上中专.  二弟不服气, 中专毕业后, 自学了几个月的高中课程, 考上医学院, 提前一年大学毕业, 考上硕士研究生, 后来又读了钟年山的博士生. 跟我和二弟相比, 妹妹不太顺利. 考了三次才考上. 如果没有父亲的逼迫, 她可能早就放弃了.

现在想来, 1978年可能是父亲一生中最高兴最自豪的一年了. 30过去了, 我自己女儿虽然考上了加州不错的大学, 自己也花了点心血, 但是同父亲相比, 感到差距太大了.

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 谨向远方的父亲值以节日的问候!

 

QinHwang

June 10, 200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