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那一天我在我们乡下跑了个小马,终于跑了我的首马。计划赶不上变化(绝对的借口)。自从2022 年尝试了半马,就梦想着第二年试一下全马。小地方方圆100迈以内,一年只有一次全马的赛事。结果2023 年国门开放,就改变主意回国去了,毕竟9年没有回国,4年没有见到父母了。2024年夏天不小心hamstring 拉伤了,减少训练逐渐就放弃了,干脆去欧洲vacation。今年立志要完成,在年初就报名,放在了top priority, 别的安排都需要服从这个赛事。
这是小地方的小赛事,赛道沿着河边,在这个赏枫季节边跑边欣赏风景,气温50度,多云,实在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六百来人参赛,因为是自行车道所以也很挤,过了估计两迈之后就拉开距离大家跑开了。约在6迈开始有个女生跑在我旁边,我们没有说话,但是很默契,听脚步声我们是完全同步地前行。有几次我注意到了我们的步伐不一致,我调整一下就又回到了同步。虽不相识但是同路人。当年泰晤士报的一个有奖征答问题“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路途是什么?”,得奖的答案是”有一个朋友“。有知心的朋友同行,再远的路途都是容易的,远近是相对的。和那女生一起跑的一段路是我感觉最轻快的一段,可惜在一段路后我们跑散了,我剩下自己独行。
最后的5迈是在树林里,没有观众,也看不见什么参赛者。我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对配速没有概念,只会凭着感觉跑。跑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林间小道上,风景幽雅但是我找不到比赛的气氛了,连小兔子都没见到一只。终于跑近了一位已经跑不动的大叔,他疲惫的给我一个大拇指说不上话,我回复他“It is tough but we are almost there”. 这几迈我的配速比之前的下降了将近半分。途中也是有考虑是不是要加速,但是我选择了保守一点,怎么舒服怎么来吧,确保安全到达。今年5月在纽约布鲁克林半马做志愿者看见那位年轻男士昏倒在我面前(他后来应该平安无事),后来了解到不远处有一位年轻人去世,至今让我心有余悸。
平安到达终点以3:46顺利完赛,觉得蛮自豪的,我跑完马拉松了!以后可以说我是marathon runner了!哈哈!赛后去帐篷里查成绩,工作人员说恭喜你,你得了年龄组第2名,给了一个布袋子奖品,把我吓了一跳(参加小型赛事的福利)。
我带的Gel是Gu Roctane。赛事不提供胶。 我在起跑前15分吃了一个, 然后每3迈一个。定点吃Gel是给自己的任务,虽然身体没有发出过需要的信号,防范于未然。每次到了3X的距离,我就开始掏出一个Gel,脑子里浮现的是自己像周星池手扶栏杆凭海远眺,严肃认真说,“到了香港我要做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吃一碗鱼丸”。撕开Gel成了我在途中的一个重要的仪式,就像开启一瓶香槟,庆祝自己再次踩下了3迈!吃胶就像是在长路漫漫中我在玩的一个小游戏,给长跑加了点小乐趣。
亲友团在路边的欢呼喝彩,和路边观众和小朋友的互动,是我的另一个能量补充来源。看见熟悉的脸我的脚步就变轻快了。跑团的一位队友是专业摄影师,前一天就通知大家他会在约17迈的地方拍照。我老远看见他,他也看见了我,捧起了大炮筒。我就大摆 pose。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转弯,竟然看见另外两位跑团队友穿着costume在加油,一阵惊喜和尖叫!家人在21迈的地方等我,然后驱车去终点。哪知道我比他们先到终点。
赛事前两天我是特意加碳了,但是没有加满格。没有大鱼大肉,没有水果,喝了咖啡但是没有half half。比赛早晨4点半起床,早餐一个半bagel,开始半小时前吃了4颗软糖。饮食调整是我这次赛事最不喜欢的环节。惊讶的是睡眠特别配合。可能是我没有为这次赛事设立任何目标的缘故,平时要11点睡,赛前的晚上9点睡觉竟然一觉睡到早上4:30被闹钟叫醒。我平时懒散,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训练,参照了训练计划但是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基本上都是自己说了算,只有周末的长跑基本做到了。去年间歇训练把肌肉拉伤了所以今年本来放弃了间歇跑,只有在9月份参加跑团跑了4,5次间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