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大仙胡同70号(40)

(2007-02-03 00:27:54) 下一个
(40)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对面71号院里传来一阵子狂吠,声音尖锐,显然是条身量不大的狗发出的。

“呵呵,对面的小黑炭儿又撒癔症了。”大成一手里捧着一碗鸡蛋西红柿打卤面,另一手抓着根儿生青辣椒,吃的满头大汗。

“什么小黑不小黑的,人家闺名可贵气,叫格格!”妞儿笑眯眯地捧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肉末红烧豆腐,在一旁插嘴。

爷爷不乐意了,“这年头人心不古!连狗都敢称格格,要搁以往,唉!”

“我觉得还是叫黑炭儿形象,刚才我经过71号的时候看见它了,家里人嫌它毛太长热的慌,刚刚给它剃了个通体板儿寸,闹的它非常不爽,据说是走过镜子都不认得自个儿了,来来回回的咬,哈哈。”大成口中说笑,心里却是念着双儿,三口两口扒拉下肚,把碗筷往水池子里一搁,跟爷爷招呼一声儿就出了门。

爷爷等他走了一会儿,冲妞儿点点头,妞儿带上黄儿远远地踪了过去。

西长安街两侧,高楼林立,一片繁华迷人眼,双儿和大成两人并肩,缓缓地在人流中穿行着,大成有一搭没一搭地胡扯着,双儿脸上带着笑,眼神却是一时清澈,一时迷离。

两人溜达到了电报大楼近前的地下通道,天色开始发暗,行人少了许多,两人缓缓地下去,大成见里面灯光昏暗,行人稀少,心里暗暗戒备,双儿却是满不在乎,两人的脚步在隧道里回响着。

一阵清越的吉他声传了来,声音不大,却是让双儿停住了脚步,隧道右手边儿的地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盘膝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一个吉他,面前摆着一个鞋盒儿,里面空空如也。双儿走近一看,和别的乞丐不同,此人的头发衣服都颇为整洁,闭着眼睛自弹自唱,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细听旋律,居然是天皇巨星贾帆的成名曲“哈密哈密瓜”。

据知名八卦杂志“西周刊”所言,十年前贾帆初出江湖,籍籍无名,除了青春和才华之外一无所有,靠着和摇滚乐队的几个弟兄在酒吧夜总会弹琴伴唱为生,某个炎热的夏夜,几人结伴走过新疆街一个卖哈密瓜的小摊儿,精明的摊主在一块二尺宽,三尺长的巨冰上,镇了十几牙新鲜切得的金黄哈密瓜,几人当时食指大动,纷纷掏钱。吃着甜美冰凉的哈密瓜,贾帆突然灵感大盛,自己击节作曲填词,北疆的悠扬豪放曲调配上诙谐活泼的歌词,一时间传唱京城,贾帆也由此一曲成名。

双儿那时还是个初中学生,就记得当时班上几个坏男生成日价流里流气地唱着“哈密哈密瓜”追女孩子,对这首歌本来没有什么好印象,今日听这年轻人唱起来,却是有着一股独特的豪放开朗意境,再听了几句,自己一直积郁的心情居然好了许多。一曲歌毕,年轻人睁开眼来,双儿掏出十块钱放进鞋盒,轻轻说道,“唱得真好。”

年轻人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对着双儿微微一笑,闭上双眼,修长秀气的手指再次抚上了琴弦,双儿看看昏暗灯光下那张清秀的脸,心想,“这个人……好痴……”反手挽住大成的手,“我们走吧。”

刚才大成一直没敢吭气,眼看着双儿对着一块空地发呆,后来居然掏出十块钱搁地上,大成知道双儿看得见的,自己看不到,索性耐心陪着她。

大成他们走出地道不久,妞儿和黄儿也溜达进来,“嘿!十块钱!”对于钞票,妞儿的眼神一贯如山鹰般犀利,兴冲冲地跑去拣,身边的黄儿却狂吠起来。

“这钱好像是我的唉。”一个清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妞儿眼前一花,这才看清自己把手伸进了一个空空的鞋盒,鞋盒前坐着一个小伙子,怀抱吉他,笑眯眯地看着她。

妞儿的脸当时就红到了脖子根儿,“那个,天黑,没看清哈,对不住。”讪讪地缩手,拔腿就跑,黄儿依然在身边吠个不住。

“你叫什么名字?”身后的声音传过来。

“不告诉你!”妞儿头也不回接着往外跑。

“那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你得了。”声音依然跟着妞儿。

“不要!”

“秦龙,我叫秦龙……记住我,不要忘记了……”

不知为何,年轻的声音里突然充满了惆怅和悲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