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本改变了我的观念的书

(2007-09-01 19:06:45) 下一个
一本改变了我的观念的书


古人云:“物极必反”。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其中的多数多有一定的道理。孔夫子临死前自称:“哲人萎矣。”后人遂称某类学为哲学。但当年把哲学捧上了天,说得玄而又玄,说它是“世界观的学问。”这是什么学问?说了和没说差不多。且常常把别人说成是傻而又傻的人物。心中常嘀咕:“别人真得那么傻吗?一棵树,你注意时它就存在;不注意时,它就懒得存在?”渐渐地视“哲学”为蠢学。当然这个哲学是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书中的哲学。

有了这个念头,听说某人是哲学系的,私下仔细瞅瞅,看看他是不是怪物。遇到某人自称“哲学家”,几乎把他与江湖骗子划等号。

然而一本书改变了我的这个想法。

记得当年在淮海路一家书店闲逛。书店刚开门,没多少人。一本立在书架上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美的历程》。封皮古朴典雅。题字为树枝状刚硬的字体,字体的名子愚人一无所知。尽管有谚语说:“你不能从封皮判定一本书”,但封皮会吸引人注意也是真的。对作者李泽厚,我当时更不知是何方神圣。拿来信手一翻,书后附的众多的黑白照片,极有吸引力。浏览一下书的各章题目,甚好。遂买上一本。

回去捧读,顿时目瞪口呆。李先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目光敏锐、立论言简意赅。这样的书多年不见了。就像盛夏已习惯了在闷热的密林中行走,走到此处,突遇清凉之清风抚面,心驰神飞。

读完后,猛然觉得与哲学有关的人也有大师。遂对李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听先生讲演,见他不太善言辞略有点儿吃惊。

李先生这本书,对时代的精神主脉用粗线条几笔勾勒出。这需要高手方能做到。这像要把一个纷杂的随机变量的大尺度下的低频波动分量检波出,需要有极低频的低通滤波器和相应的响应器件。这是不易做到的。只有昂贵的器件才可做到的。先生的立论也最易被人垢病。越是外行,越没读过什么书的人越会找出其“错误”,越能把他“驳倒”。比如:你说秋天的颜色是金黄色的,那松树不是绿的吗?可见你的立论多荒谬。此类文章,网上多的是。什么人最有学问?不读书的人最有学问。

当然,我不是说李先生的论点没有任何改进的余地了。

某作家说他来北美,包中仅有一本书,便是此书。虽是小说中所写,我猜想这是真实的。李先生的书一定对该作家有极大的震撼力,他才会如此做。

若没有李先生的书,罗素的气吞山河般的哲学书会被我当作不屑一顾的书而置于厕中。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玻普尔、等等都会有同样的命运。“老子”会被当作“孙子”。 会对许多科学家去写哲学书感到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写闲书?恐怕是只识XYZ——罗马俱乐部称谓的现代野蛮人。

荒唐年代的荒唐想法被李先生一书一下斩断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