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民众抗议初见效果 法国忙着修补对华裂痕 转帖

(2008-04-23 22:49:14) 下一个
沉默多天的法国政府终于做出修好的姿态,开始对中国人民的抗议声音做出回应。4月2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致信中国火炬手金晶,对她在巴黎遭受“藏独”分子攻击表达“最诚挚的问候”,并邀请金晶“再次前往法国做客”。同时,法国驻华大使刻意向中国媒体表示袭击金晶的人已被捕以及三名法国特使本周访华的消息,也给被严重挫伤的中法关系带来些许暖意。对于法国政府的姿态,中国学者普遍认为这是向积极方向迈出的一步,但他们同时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样的反思和软化来得如此困难?有人认为,法国政府必须避免国内再出现伤害中国人民的极端事件,这样两国关系才能真正回暖。目前理性表达诉求正成为中国民众抗议西方不公正态度的主流。据环球网截至21日的投票调查,95%以上的中国网民认为,在阻挠圣火事件中起了不好作用的巴黎市长,应该向国际奥委会道歉。



法国政府频吹暖风



4月21日,法国驻华使馆于第一时间在官方网页上刊登了萨科齐总统致金晶的慰问信全文(中法两种文字),被认为是萨科齐急于修补和中国的官方及民间关系。但《环球时报》精通法文的记者在核对了法文原文后,发现使馆的中文译文有不准确之处,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亲爱的金晶小姐,



请允许我以最真挚的感情,就您在4月7日,在巴黎参加奥林匹克圣火传递时遭遇的阻挠,表达我最大的感动,您已通过您的勇敢行为,为您和您的国家带来了荣誉。



正如我有机会于火炬在法国传递次日所表态的那样,我理解中国人因所发生的事件而遭受的情感伤害,尤其是您被攻击一事,是不能容忍的,对此我愿意再次郑重重申。



既然4月7日所发生在巴黎的一切,令您的国家感到痛苦,我谨再次郑重向您保证,在那个痛苦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故,并不代表本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为了尽可能使您抹去这一不堪回首的记忆,我谨以个人和法国人民的名义,邀请您再次前往法国做客。



在敬候您光临巴黎之际,我谨向您,亲爱的金晶小姐,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并请您向您的家人、朋友转达我的问候。 ———尼古拉•萨科齐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中文翻译和法文原件有个重要区别,即法国使馆的译本落款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而实际的法语原本则仅署名“尼古拉•萨科齐”,没有法兰西总统的头衔。两者为何有此差别,《环球时报》记者当天询问了法国使馆新闻官员,对方回应说,这件事有可能是“译员失误”造成的。对方还说,从信的内容看,萨科齐以他个人和法国人民的名义向金晶发出访法邀请,因此可以理解成他是以总统和个人两个名义来写这封信的。



21日法国各大主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法国政府派出三位特使访华的消息。法国参议长蓬斯莱21日已抵达中国,并在上海慰问了金晶,转交了萨科齐的慰问信。法国《费加罗报》在报道中说,萨科齐以“个人名义”向已成为中国媒体偶像的金晶发出访问巴黎的邀请,是为了谴责法国人在圣火传递中的恶劣表现。该报指出,抢夺圣火的行为使中国人蒙羞,法国人为此付出了代价。



另一位前往中国修复中法关系的特使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据说他将于本星期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并递交法国政府的信。拉法兰还将转交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信件。第三位访华的法国政府特使是总统高级外交顾问莱维特,他预计本周末抵达北京。


法国媒体开始反思





《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注意到,自从中国人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法国纵容袭击奥运圣火的愤怒以来,法国媒体明显收敛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一些媒体也开始对前段时间在法国上演的激进反华行为进行反思。21日《费加罗报》发表了题为《抵制的陷阱》的社论。社论认为,前段出现的所谓“亲西藏人的行动”,实际上伴随了一种反华情绪,这种情绪与二三十年前出现的反日情绪如出一辙。在“捍卫人权”的旗帜下,掩盖了对“中国制造”的惧怕,对中国经济崛起是否会打破世界经济秩序的担忧。社论问道:“为什么我们比达赖更西藏?”社论指出,“捍卫‘普遍价值观’的神圣使命掩饰了一种种族主义的臭味”。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法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巴黎、伦敦、柏林、洛杉矶等爆发支持奥运、抗议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集会和示威的消息。很多媒体在报道时流露出担心的情绪。比如法国《世界报》19日在头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的愤怒让在华法资企业担忧”。而从21日法国媒体的反应看,对中法关系出现的缓和趋向,似乎人们有了一种终于能喘口气的感觉。街头小报也罢,主流媒体也罢,纷纷以本周一在中国没出现针对法国的示威活动为题进行报道。媒体指出,巴黎不愿看到中国反法示威活动进一步激化。



4月20日,法国《费加罗报》刊登了萨科齐的一名亲信、执政党议员弗雷德里克•勒弗布韦尔给“无疆界记者”组织负责人的一封信,他敦促该组织“不要通过大肆渲染西藏问题来为自己的组织打广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问题专家王朝晖说,通过这件事情,法国会在中国问题上有一些新的思考。一些过火的反华言论和观点也在法国内部引起了警惕。希望法国方面类似的理性思考会越来越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说,这个事件给西方一些反华极端人士留下的教训是,惹怒了中国人民,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



“法国还是希望维护中法关系,维护法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马振岗说,因为中国人民这种强烈的情绪肯定会对中法关系有妨碍。这是使法国改变态度的重要原因。王朝晖认为,事态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法国的意料,法国意识到,这个事件的恶化对法中关系深层次的影响已经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如果法国不让步,不采取软化的态度,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这也是法中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的声音被世界听到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法国向积极的方向上迈了一步,可以说聊胜于无。他认为,在这中间,中国的综合实力发挥了很大影响力,法国政府的姿态表明,中国普通人的愤怒和意愿被世界听到了。西方媒体一直致力于屏蔽中国的声音,这让许多中国人尤其愤怒。海内外中国人在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持续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现在世界终于发现,中国的声音是无法屏蔽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新的验证。无论是法国政府还是其经济机构都已经认识到,不与中国打交道,对自己的未来没任何好处。西方也会有一些人意识到,采取不公正的态度对待中国,无视中国人的反应,从各方面———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文化沟通来讲对西方都弊大于利。中国已经是全球化中不可能脱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伍贻康则认为,中国民众的抗议反映了我们真实的情感和力量,必然会对法国政界产生一定影响,但萨科齐写慰问信以及法国高层的一些积极表态,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抗议做出的回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法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和历史渊源,法国政府不愿意、也不会因为某些事件的干扰而影响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良好关系。中法在政治、经贸、战略关系上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用对话和交流的方法增加政治互信,这对中法关系和世界和平发展都有利。



一名在法国长期工作的中国学者说,其实法中关系在法国政府对外关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与英国不同,法国与美国的关系长期以来都不那么顺畅,由于法国对车臣问题的理解与莫斯科不同,普京访问欧洲时也总是“错过法国”,而现在萨科齐的民意支持率几乎掉了一半,他输不起法中关系这盘棋。可以说,法国不与中国搞好关系是不可能的。他说,这次法国政府做出这一姿态,不仅代表萨科齐本人的态度,而且代表了法国政府内一群主张与中国友好的人士的观点,比如即将来中国的拉法兰一直主张法中友好和共赢,他担任总理时曾经在非典时期访问中国。



反思和软化来得如此困难



但是,有学者也指出,法国民众长期受媒体误导,对中国的一些偏见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而法国政坛也会有人利用法中关系做文章,捞取政治筹码,像巴黎市长德拉诺埃21日就将其“授予达赖喇嘛巴黎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提议交巴黎议会讨论,暗示法中关系的恢复还不会一帆风顺。



为什么这样的反思和软化来得如此困难?张颐武教授认为,虽然西方已经认识到中国“硬实力”的增长,但它骨子里的傲慢并没有改变。正因如此,有专家认为,中国要保持目前对法国的压力,防止法国对奥运会的态度出现新的反弹。毕竟萨科齐以及法国的一些内阁成员此前说了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甚至很不友好的话,而且至今他们也没有公开表示收回那些话,我们也不应指望法国媒体和一些政客迅速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但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再对中国胡来,他们就应准备在对华关系上付出新的代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