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驻华大使向董强教授授勋 zt (图)

(2008-10-24 23:40:38) 下一个

资料图片:2008年4月22日,董强教授做客北京大学“相约冠军•名家讲坛”,
发表了题为《古老与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的演讲


2008年10月22日

2008年10月14日,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先生举行授勋仪式,授予董强教授法国教育骑士勋章。

教授、讲师、作家、编辑、艺术家和翻译家,他是中国最活跃的法语知识分子之一。

1995年,他参与了创建了法国中国蓝(Bleu de Chine)出版社,专门翻译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迄今为止,董强的翻译作品已经超过25部,其中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作品。 他的作品涉及哲学、文学和艺术领域,不仅有法译中,也有中译法,这在专业领域并不多见。

董强20多年来致力于法国语言和法国文化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教授,他在北京大学法语系设置了关于法国文明和翻译实践的新课程,以及有关法国当代思想的研讨会。他还经常参与中央电视台的法语节目录制,与杰出的外交家、艺术家、法国汉学家等进展开辩论。

在今年春天中法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公开表示自己对法国的热爱。他以各种方式参与法中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

董强教授在“法国教育骑士”荣誉勋章授勋仪式上的答谢词
我要从感谢开始。并非因为在这激动的时刻,我到后来或许会忘记了感谢,而是,诸位可以看到,这个小小的致辞,说到底,从头至尾都是一种深深的感谢。

感谢尊敬的大使阁下拿出宝贵时间,在您代表法国政府的官邸主持此次授勋仪式;感谢北京大学的王副书记和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女士,虽然我刚刚获知王副书记在最后一刻因要事而无法出席;感谢我的朋友、突尼斯大使巴尔历先生,是他让我感到了法语世界的辽阔;感谢法国公使郁白先生以个人与朋友的名义参加此次活动;感谢今天在场的所有朋友,其中有的朋友还特意从法国、从西安、从上海赶来。因为,正是你们,不论是说法语的还是不说法语的,以你们对法国和法国文化的兴趣,激励我在这一条相对比较偏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容忍了我学习一门他们一个字也不会说的语言,容忍了我的“独白”……

我要特别感谢文化专员柯蓉女士和文化参赞齐格勒先生,没有他们的大力推荐,我不可能得到今天的荣誉。

但我也要感谢一些法国作家,尽管他们已不在世:安德烈•布勒东、安德列•纪德、让-保罗•萨特,因为最初是他们的作品将我引向了法国。布勒东以他的超现实主义梦想和关于人的精神需要不断革命的信念,纪德以他关于幸福和真理的思考,萨特以他对自由与反叛的理解。

此刻,我还想起了我在法国的朋友们,如丽迪亚•西罗卡、桑德拉和帕斯卡•佛拉芒,克洛德和罗朗•帕斯卡,他们在我早年迷失巴黎的时候,帮助了我。

一个人得到了那么多的帮助与激励,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了什么?

我想,我首先是一位称职、高产的翻译家。我荣幸地被《生活》杂志选为“持灯的使者”之一,《凤凰周刊》称我为“世界文豪的代言人”。许多法国作家通过我的声音而与中国读者相遇:顾拜旦、兰波、夏尔、米肖、布勒东、波德莱尔、昆德拉、德勒兹、德里达、弥塞亚•埃里亚德……名单可以列得很长;李白的诗歌由我译成了法语,我正在将《论语》翻译成法文。近日,我更是荣幸地向中国读者介绍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因为他是我的私人朋友。同时,我不仅仅翻译名著,还翻译了许多我认为重要的基础作品。我还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的学者。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专家,我关于法国和中国象征主义的专著,使我赢得了学术界的好评,以及法国、日本、韩国学者的尊敬。我关于中法文化的著述,在法国也有一定的读者。

此刻,我的脑海中回响起圣琼•佩斯的一句诗:“棕榈,在树根温柔的衰老之中……”中法文化都是历史悠久的,但也都存在衰老的危险。我们有着一种责任,也许无法为它们滋润——那样会过于狂妄——至少要为它们插上传播的翅膀。所以,近年来,我还致力于中法之间的文化传播,在中国与法语世界之间建立桥梁。几百万法国观众观看我在法国电视三台讲解的中国古代文化;上千万听众在“法国新闻”上听我关于中国多元民族的讲解;几百万加拿大观众通过电视、广播聆听了我关于孔子、奥运的介绍。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今天也有领导在场,他们经常邀请我用法语讲解中国问题。在媒体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我致力于借用媒体,转播和普及知识。

而说到底,我是一位法国的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在与我交谈之后,与我热情拥抱,说,“我们是两个朋友。我是中国的朋友,您是法国的朋友。”虽然这两种友谊以不同的方式体现,我想有一点是共同的:在中法良好关系出现波折的时候,我尽我菲薄之力,排除一些可能的误解。

大使阁下,朋友们,十年前,我写了一首小诗:

« 此处无端入尘世他乡有镜明清志, 若得两地似并蒂, 一任游身栖双枝 »

今天,这一游身依然栖在中法并蒂的双枝上,并看到它们的互补、和谐。归根到底,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互补、这一和谐。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想需要一种智力与理性之外的品质,那就是爱。

我带着热爱学习了法语,发现了法国,又重新发现了中国。正是出于这一热爱,从我口中,永远听不到一句会伤害两国人民情感的话。

正是出于这种热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如果我有一点可以自豪的话,那就是,我不是一个根据职业需求行事,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原则行事的人。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发而不计利益的。正因这一热爱,在我的道路上,出现过无数现实、实际的理由,让我放弃我所做的,但我坚持下来了。

大使阁下,朋友们,在我20岁的时候,就向法国人讲解中国文化。法国的朋友们给了我一个绰号:叫“大使”,我想,他们指的是“文化大使”;当时也有许多听过我分析中国国情的人,认为我可以有很好的政治生涯。今天,很明显,他们错了,我永远成不了一个大使或政治家。但是,大使先生,请允许我向您保证,在我所在的领域里,我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一种卓越性。希望中国人民能看到,随时有一扇窗朝向法兰西,法国人民可以看到,永远有一辆火车,可以通向中国。

而这扇窗,这辆火车的名字,就叫董强。

我将无愧于此荣誉。

谢谢大家!

************************************************

10月14日,法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苏和阁下(M LADSOUS)在法国使馆大使官邸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法国教育骑士”荣誉勋章。

在授奖词中,苏和大使高度赞扬了董强教授在法国文化研究领域获得的成就,以及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列举了董强教授的一些重要作品和译著,强调董强教授对法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他说,董强教授以个人身份,结识了许多重要的法国文化界人士,包括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勒克莱齐奥,并不遗余力地进行介绍与推广。他认为,难能可贵的是,法国公众还因为董强教授完美的法语表达而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对他在法国公众中因大力介绍中国文化而产生的影响表示钦佩。他对董强教授在中法关系出现一些波折的时期表现出的冷静与责任感表示尤其赞赏。对董强教授每年都能培养、输送一些优秀学生到法国最好的学校去学习、深造,他代表法国政府表示感谢。

董强教授用中法双语做了答谢。在答谢辞中,他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历程,怀念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布勒东、安德列•纪德、让-保罗•萨特对他早年的影响,并感谢了所有在他求学、研究与创作历程中做过帮助的人表示感谢。他总结了自己历年来的研究、工作方向,流露出对法国文化的由衷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他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两国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深化学术研究方向,加强文化普及,成为中法之间的真正桥梁。他动人的答谢辞受到了在场所有听众的热烈掌声。


董强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8年以全国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赴法留学,旅居法国十二年之久。在法期间,他曾师从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并结交了大批法国文化界的精英人士。他发表自己直接用法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并协助创办了“中国蓝”出版社,大力介绍中国文化。1997年,他以研究法国20世纪超现实主义诗人、画家亨利•米肖的论文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并被视为最优秀的米肖研究专家之一。

2000年,应母校北京大学的邀请,董强回法语系任教。他发表了《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等专著,积极参加各项国际研讨会,并致力于法国文学与艺术著作的翻译,成果颇丰,至今译著达二十余部,在法语文化学术界造成很大影响。在学术之外,他还翻译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遗失百年的手稿《奥林匹克宣言》,并以此为基础,围绕“人文奥运”等问题与一些学者共同探讨,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长期的文化传播工作使他在国外尤其是整个法语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数百万法国观众通过“根与翅膀”等节目,观看董强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在奥运会开幕式之前最黄金的时间段,播放采访董强教授的专题报道,产生极大影响。他翻译的李白诗歌,被作为珍贵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并被世界上各大国家级图书馆珍藏。他目前正在将《论语》译成法语。

“法国教育荣誉勋章”又称“棕榈叶学术勋章”,分为一、二、三级。一级为骑士。在1808年由拿破仑一世设立,是法国目前历史最悠久的非军事类荣誉勋章,专门用于奖励在教育、学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内外人士,以及为法国的语言、文化、科学在世界上的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外人士,由法国总理亲自签署,教育部负责颁发,是法国四大荣誉勋章之一。据悉,董强教授是我国目前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教育界人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