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聆听[原创] (转贴)

(2007-02-02 16:09:48) 下一个
2003-12-26

作者/lb1499

曾经听一位刚当妈妈不久的朋友眉飞色舞地说起她的孩子。

  她说,她的孩子对音乐有种特别的灵感,虽然只有两岁,但却能够听得懂音乐。

  我有点惊奇。据我对他们夫妇的了解,虽然对音乐有些爱好,但却并不是那种发烧级的“票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也许,他们生了个音乐神童?

  她家边上是个公园。每天早晨都有大群的老头老太们在那里跳健身操、练健身舞。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到公园里走一走,公园里飘过的是《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的音乐,而老人们跳着的却是比较欢快的扇子舞。

  走过舞蹈队的时候,她才发现,孩子的脸上挂着两行清泪。她奇了,连忙问孩子,怎么了。

  虽然那个男孩的话还说得不是太清楚,但却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想。孩子用手指了指她,嘴里喃喃说着,妈妈,想。

  她说,那一刻,心里感到无比的震撼。两岁的孩子竟然能够读懂音乐的内涵,感受到音乐的生命。

  听了这故事,第一反应我也认为这孩子有音乐天赋,鼓励她要早点开发孩子的音乐才能。但细想下来,却发现可能是我错了。孩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灵魂,不在于他们有多少音乐天赋,也不在于他们有多耳聪目明,而在于他们心灵的纯净,在于他们的虔诚,在于他们是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生命。

  音乐本身就是给虔诚的人听的,给欣赏的人听的。心思过于复杂了,往往就会把自己更多地带到音乐之外的场景中,过多地关注了音乐之外的东西,反而就忽略了音乐的本身。

  特别喜欢班得瑞的音乐,喜欢那种来自北欧冰天雪地、无尽森林中一尘不染、超凡脱俗的自然、纯净和清新。班得瑞的音乐,只能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心境平和、既不太喜也不太悲的时候,泡上一杯浓浓的好茶,以一种虔诚的姿态端坐在书房,或者以一种悠闲的姿态半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最好关着灯、闭眼晴,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让音符穿过暗夜,让音乐缩短时空的距离,在均衡器一闪一闪的跳动里,在排箫和黑管和谐的协奏中,在钢琴、提琴如诗的倾诉中,细细品味那天簌之音,让心随着音符在北欧大地找寻迷雾森林和寂静山林,探求梦中的花园和蓝色天际,让心在仙境和春野里自由穿梭,在琉璃湖畔和日光海岸轻轻洗涤。于是,在音乐轻柔的低诉中,我们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忘了音乐,忘了自我,甚至在黑夜里也可以生出一双慧眼,打开一扇心门,迎接山林的第一缕淡淡的晨光,感受湖水静如镜面的幽远,体味到偶尔飞过枝头鸟儿的欢畅。

  好的音乐更需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品味。只有用心去听了,才能真正听到心的声音,才能真正读得懂乐者和曲者心中的那份纯净和对净土的向往;只有用心去听了,心才是完全放松而虔诚的。

  不仅仅是音乐,生活中还有许多人、许多事,也是要用心去听、去看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