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洛阳游记:洛阳古墓群及其背后的悲欢故事

(2007-08-13 04:08:44) 下一个
洛阳,位于洛河北岸,山南水北谓之阳,所以取名洛阳。说起洛阳,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但是我想我们这儿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建都洛阳的朝代名字和数量。记得小的时候,我们说洛阳是九朝古都,现在又说是十三朝古都。虽然我个人觉得这其中有些朝代可有可无,就如同台湾的建交国家一样无足轻重。建都洛阳的比较重要的朝代有:夏(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商,周(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汉(东汉,公元25年——190年),曹魏,西晋,北魏(公元493年——534年),隋,唐(武则天及其前后四十余年)。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河图洛书之谜,有夏商断代之据,有周公吐哺之劳,有刘秀中兴之功,有三国群英之战场,有武则天盛唐之气象,有李白杜甫之诗魂,有司马光,二程之流韵。当然,也有中原苦难之泪,有“酒池肉林”之羞,有隋炀帝之奢靡,有“儿皇帝”之耻辱。所以,北宋司马光有诗云:“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个说法最起码对于宋朝以前的中国历史是有道理的。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洛阳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战乱不断,现在地面上保存下来的古迹已经不多了,幸存下来的有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下个帖子将作详细介绍;但是,洛阳的地下文物众多,而且都很具历史价值。这次在洛阳期间,我有意或者无意参观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古墓,如果有兴趣,请跟随我游览这些古墓,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品味其背后的悲欢故事。

周王城“天子驾六”

2002年洛阳准备在市中心,百货大楼旁边,距离洛阳车站不远的地方修建一城市广场,按洛阳的传统,所有建筑开工前都要进行文物勘探。这一勘探不要紧,发现地下原来是周朝古墓。在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发现了惊世的东周时期车马坑遗迹,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建设了一座全新的遗址博物馆。全面建成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王城广场中心部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

1)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2)大厅展出的洛阳出土的东周文物。这是彩陶容器,从左至右依次为:彩绘陶壶(盛酒),彩绘陶鼎(盛肉食),彩绘陶豆(盛主食)。那时候天子吃饭要有九个鼎盛菜(够奢侈的:)),所以后人有“一言九鼎”之说。


其实,东周时期的天子并不风光,也不一定一言九鼎。

殷商的最后一个王为殷纣王。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他虽然曾平定东夷,开拓淮河和长江流域,对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定功劳,但他“剖孕妇以观其化”,“杀比干(林姓之祖)而观其心”,“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逐期间,为长夜之饮”,闻之令人毛骨悚然。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姬发兵灭商。武王与八百诸侯会于盟津(今孟津,津即渡口的意思,黄河渡口),共同讨伐殷纣王。发兵前,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武王不听,拍马而去。后武王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为周民,不食周粟,饿死在洛阳东部的首阳山上。九十年代,旅游热兴起,老城镇改为“会盟镇”,建会盟台,找了块石头刻上“会盟石”。但是扣马村却是早已有之,且教育很发达,我高中班里很多同学来自扣马村,故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段故事。

虽然周公在洛阳完成“制礼作乐”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成为周朝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纲领,后来还有孔子入周问礼乐之说。但是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衰落。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建立东周王朝。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其后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大国兼并,在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动荡中,东周王朝经历了25王的起落浮沉,经营着列国环伺下的尊严和梦想,绵延了长达515年的岁月。当秦王朝的铁骑踏过那片曾经高贵的原野,光阴的无情流失,也渐渐销蚀湮埋了无限威仪的城阙和楼台。

3)古时的钱币。周朝时的货币铸成一种叫“钱”的农具的样式,所以我们今天就给钱叫钱,哈哈,绕口令:)


4)东周时期车子上的金属部件,只有关键部位才用金属。


5)这是车马坑中的一辆驾二,两匹马拉一车。车厢为长方形,那时人们是跪在车厢里的。单轭双辕,车厢及车轮均为木制,已经与泥土合二为一。


6)天子驾六,六匹马拉一车。夏,商,周时期,道路狭窄,无法用车子大小来区分主人身份,所以史书记载的礼治为“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夫驾二”,这个车马坑的发掘第一次验证了“天子驾六”的说法。


7)换个角度来看。这个车马坑中共发现七十匹马,二十五辆车,七条狗,一个人。东周已经到了奴隶制社会的后期,一般已经没有奴隶陪葬的风俗,车马坑中发现的这个人的身份无从考证。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在中原大地上天子出行时那车凛凛,马潇潇的壮观场面。


8)这是整个车马坑中唯一的圆形车厢,而且车上装饰也比其他车子多,专家推测这是一女性乘坐的车子。


9)纵观整个车马坑,马匹的排列都非常有序,所以专家推测这些马是被杀死后放进去的。但是七条狗却是姿态各异,可能是被活埋的。这条狗受惊吓已经跑到坑的边缘,被一鹅卵石砸死。


10)在这个车马坑中,有两个这样的方形坑,这是在此车马坑后几百年新的墓葬坑。后人不知道车马坑的存在。


汉光武帝陵

星转斗移,时光流逝。秦灭六国,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汉政,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秀乘机起兵,建立了东汉王朝。刘秀是历史上文治武功卓著的一代英主,“光武中兴”也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盛世之一。

刘秀是历史上少有的极富人情味的皇帝,作为开国皇帝,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他的姐姐湖阳公主寡居,看中了朝廷中一位长相英俊的大臣,想让刘秀做媒,以势压人。刘秀颇感为难,让湖阳公主躲在屏风后面,然后把那位大臣叫来,说:湖阳公主看上你了,这是你的造化,快答应吧。谁知这位大臣并不领情,说:“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一口拒绝。刘秀并不感到面子上下不来,冲着屏风后偷听的姐姐笑着喊到:“好事弄不成啊!” 后来还是这个湖阳公主纵容女仆杀人,洛阳令董宣刚直不阿,他就是抬着棺材上任的。董宣拦住公主车队,用佩刀划地,大声数落公主所犯罪过,并喝令恶奴下车,当场诛杀。湖阳公主到刘秀面前告状,说受了董宣的污辱。光武帝大怒,诏董宣进宫,准备乱杖打死。董宣临危不惧,指责刘秀姑息纵容亲属犯法,并质问皇帝:“有法不依,何以治天下?” 说到激愤处,以头触柱,血流满面。刘秀被他的舍己护法精神所感动,赏钱三十万。其实,历史上并不缺忠臣,缺的是心胸开阔的明君。刘秀幼年同学严庄有贤名,被刘秀寻访到洛阳,刘秀不惜以皇帝之尊跑到严庄那里,同床共卧,畅叙离情。睡觉时严庄将腿伸到刘秀肚子上,刘秀怕严庄惊醒而不敢翻身。刘秀在老百姓中间口碑很好,用今天的话就叫“平民皇帝”,所以老百姓一般称其为刘秀而不是汉光武帝。

11)汉光武帝陵,俗称“刘秀坟”。神道是新修的,神道两侧是石马,石羊,石像。


12)这是出土的东汉时期陵前的石避邪,狮子头,老虎爪,蛇的舌头,还长有翅膀,这样的怪物什么妖魔鬼怪不害怕?:)


13)陵园的大门和围墙有年头了


14)陵墓前有一句碑,上书“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墓冢周围,古柏成林,郁郁苍苍,肃穆庄严,现存柏树1500株。


15)银蛇缠柏


16)陵墓西为光武帝祠,是历代祭祀汉光武帝之所。祠庙中立有宋,元,明,清历代石碑。其中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所立《新修后汉光武帝庙碑》记述了汉光武帝南阳起兵,大战昆阳,定都洛阳,光复汉室的历史功绩。祠中甬道两侧,有古柏两排,共28株,以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定社稷的冯异,吴汉,邓禹等云台二十八将,俗称“二十八宿柏”。这是殿中的二十八宿雕像。


登上墓顶,远望苍穹寥廓,田野旷远,山川锦绣,历历在目。滔滔黄河,向东流去。一般的陵墓选址应该避开河流,但是汉光武帝陵却在黄河岸边,让人不解,所以留下了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刘秀的太子(后来的汉明帝)生性淘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叛逆性格。刘秀说往东,他一定往西。刘秀去世前交待儿子自己死后希望埋葬到黄河河道中间。谁知,刘秀死后,汉明帝忽然良心发现,觉得父亲生前自己从来就没有听过一句话,临了还不听一次。随动用大量人力在黄河水中修建陵墓。陵墓修起后,黄河却因此改道,这就是现在看到的陵墓坐落在黄河岸边。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当真。不过,正是这个汉明帝派人西行取经,并为此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下文将详细介绍白马寺和龙门石窟。

17)大家看累了吧,随我步出陵园。在陵园对过,喝一碗羊肉汤,刘秀坟的羊肉汤很有名,是用羊骨头熬制而成,香而不腻。


18)滔滔黄河,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


19)看似平静的河面,漩涡叠起,犹如中华民族的历史。


20)一石激起浪花朵朵


21)


关林

关林,即三国名将关羽的墓地。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与曹操大将曹仁对峙于樊城。不料,被吴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被吕蒙部将潘漳杀于江陵。关羽被杀后,孙权怕刘备报复,随把关羽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诡计,乃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洛阳城西南。自北宋起,历代朝廷把关羽奉为忠义的典范,对关羽不断进行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的地位不断升高。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加封他为“武安王”。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追封他为“关圣帝君”。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又加封他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八年(1730年),清世宗更追封关羽为“武圣”。按照我国古代封建陵墓制度,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圣人墓称林。孔子是“文圣”,因而孔子墓称“孔林”;关羽为“武圣”,于是关公墓称“关林”。

22)关林的建筑是按照帝王陵寝制度修建的,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23)从仪门到大殿,有一条50米长的石雕栏板夹护的甬道,直通大殿前的月台。甬道两旁的石栏柱头上,雕有10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这些石狮,雕刻得十分生动活泼,姿态各不相同,坐卧起伏,极富变化。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前方;有的两两相对,仿佛眉目传情;有的抚育幼崽,好像轻言细语。尤其是那些顽皮的小狮子,有的成对嬉闹,有的独自玩耍,有的爬在母狮被上四下张望,有的藏在母狮怀里戏斗,有的在戏弄大狮子身上的铃铛,有的只露出半个脑袋,憨态可掬。


24)碑林


25)大殿前的龙首柏树和焚香炉


26)大殿西端的大刀,长3.5米,相传为当年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


27)大殿朱门雕窗,回廊环绕,飞檐高挑。檐角饰以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神将。只不过这些名将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心里是否平衡?


大殿正门上,保存着精美的明代木刻关公故事12 幅: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挑锦袍,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古城会,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就是没有走麦城。

28)大殿正中,塑有关公坐像,头戴帝冠,身披龙袍,还真的是皇帝装束。关平,周仓,王甫,廖化侍立左右。


29)穿过二殿,三殿,见有石坊一座。坊宽10 米,四柱三门,石柱上雕有望兽,昂首仰天。正额上题有“汉寿亭侯墓”五字,坊柱上有对联:

邙山当年郁圣灵,首回伊阙,魂回汉阙
洛南此处埋忠骨,地在天中,心在人中

这里,邙山和伊阙指洛阳。石坊之后,有石供案,供案上又起一双柱单门石坊,坊正额上题有“中央宛在”四字,旁边对联:

三分疆域此杯土,万古纲常第一人



30)穿过石坊,迎面就是高大的关羽墓。关墓前有八角碑亭。该碑亭构筑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筑。


北魏孝文帝陵

我们游览了这么多香火缭绕的陵墓,让我们再看看淹没于荒尘古道的北魏孝文帝陵。

东晋时期,北方的鲜卑拓跋部开始崛起,建立了北魏。494年,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令改革制度,移风易俗,改用汉字单姓,改穿汉族服饰。这些改革措施,逐步缩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差别,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洛阳龙门石窟就是从北魏开始建造的。

31)邙山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


32)北魏孝文帝陵原来比较偏僻,虽然离我们那儿只有五公里,但是从来没有去过。现在周围几条公路修得很好,我们开车十分钟就到了。陵墓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的牡丹花圃。


33)登上陵墓,俯瞰200米外的文昭皇后墓。


洛阳周围像这种帝王将相的古墓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是位于白马寺旁边的唐朝名相狄仁杰的墓园。狄仁杰是武则天当政时的丞相,他直言敢谏,举贤荐能。他力阻武则天立武三思为嗣,而立李显为太子,最终使唐王朝得以恢复。
34)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了部分名人古墓。这些都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古墓。其实,在洛阳的地下,有成千上万古墓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湮没于荒尘之中。由于在唐宋之前,洛阳很长时期都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官贵人汇聚。再加上城北邙山岭水低土厚,被认为是理想的墓葬之地,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因此“北邙无卧牛之地”,意思是说那里寸地寸金。五十年代,洛阳轴承厂建设时,一座车间厂房下挖出了二百多座古墓。

这么多古墓,自然就涌现出了众多的盗墓贼。当地人给了个中性词:刨古董。说到盗墓,就要先说说盗墓的专用工具:洛阳铲。

zt 洛阳铲据传为河南洛阳附近马坡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洛阳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目前只有洛阳附近的五家探铲厂手工制造,而且至今只能手工制造。目前,洛阳铲已不再是考古界的专有工具,在建筑、公路、铁路、矿山等领域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基灌桩和地质勘探等方面,洛阳铲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八十年代,我们村周围形成了第二次盗掘古墓高潮(第一次是解放前)。他们一般是四个人一组,白天用洛阳铲探出古墓的地点,晚上去挖掘。先用大号洛阳铲打出一直径半米的洞穴,派一个体格小,灵活的人下去钻到墓道里作业,看是否有古董。之所以要四个人,而不是两个人,除了大家轮流干活加快速度,外兼放哨外,还为了安全。解放前,听说有两个人去挖掘,下边的人将古董用绳子系上让上边的人拉上来后,上边的人见财起意,将同伴活埋在下边的。我们那儿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人正在铁路附近的墓道里作业,火车开过来了,火车的震动导致墓道坍塌,将人活埋。后来他的妻子改嫁到我们村,巧的是我们村这位也是干这行的。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政府就不管吗?不是不管,是管不过来。其实,派出所最爱管这事儿,因为当时采用的是以罚代刑的办法。派出所听到风吹草动,马上就将人带走。管进去就打,承认了交钱走人。也有些硬汉死不承认,最后给放出来的。

盗掘古墓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是其丰厚的回报,如果运气好,做成一笔,后半辈子就吃喝不愁了。记得八十年代那时候钱还很值钱,“万元户”就不得了了。挖出的唐三彩大概价格是一寸八千块钱。一般的唐三彩都有一尺高左右,够诱人了吧。我们那儿主要出唐三彩,附近另外几个地方出青铜器,听说还有挖出黄金的,因为分赃不均,有人去告发了。还有挖出一大套玉石餐具的,只是几个人是新手,吓得直哭“我王老五哪见过这么多钱呢?”:)

很不幸,现在洛阳的古墓已经是“十墓九空”。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唐三彩缘自隋唐时期,当时制作的彩马,骆驼,人物俑及生活用品类的三彩陶器,大多用作墓葬中的随葬品。一百年前,我们村附近的古墓下雨坍塌,唐三彩露出地面。人们好奇,仿其色彩制胎上釉烧制,经多年试验,终得成功。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其制作过程。

35)灌浆入模具


36)工作多认真,来个特写:)


37)将身体各部分粘结,修整


38)用煤窑烧制一次,然后上色


39)用电窑烧制


40)成型,再稍作修理,检验即可。


这个帖子比较长,谢谢你的耐心。下个帖子将介绍洛阳龙门石窟和白马寺。

浮光掠影游西安(下):兵马俑,钟楼和西安城墙
浮光掠影游西安(上):黄帝陵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