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在回答有关中国人口问题时,总理强调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接近9亿,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巨大优势、显着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经超过2.4亿,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4年。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这是对我国人口发展作出的精彩描述。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引起各国关注。一些新闻媒体认为中国正失去强劲的增长动力,人口减少意味着消费市场萎缩,意味着中国劳动力不足,中国企业将难以找到合格的工人,中国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析毫无疑问是“粗放式的”,或者说是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
中国人口增长,既要关注人口数量,同时也需要关注人口质量。近些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持续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会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依靠体力劳动增加财富的做法,可能会被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毕业生唾弃,他们更愿意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人生的价值。
劳动力结构调整过程中,社会矛盾增加。由于大量制造企业缺乏熟练工人,而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流水线上工作,结果导致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毋庸讳言。
但是,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就业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促使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只有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生存和发展。
就业形势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发展趋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过去那些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特别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从事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设备广泛使用,劳动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就业岗位。
政府在劳动力结构转型过程中,必须扮演积极主动角色。首先,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必须提供更加优质的岗前培训,帮助那些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尽快掌握职业技能。政府设立的高等院校,必须确保大学毕业生具有一技之长,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单位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必须提供岗前培训,确保适龄青年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技能。
其次,高等院校必须尽快实现结构转型。一方面综合类的高等院校必须提高教育水平,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必须面向市场,为市场主体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各级政府都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必须面向市场,为我国数字经济、太空经济发展培养中坚力量。
我们曾经提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考虑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院校设立分校,或者将地方各部门设立的职业技术院校变为综合类高等院校的分支机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为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于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门人才。
第三,中国教育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应当加快。针对我国吸收海外留学生的做法,社会上颇多非议。实际上,对外开放既包括经济市场对外开放,也包括教育领域对外开放。只有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才能确保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被更多的国家所瞭解。
当然,吸引留学生不能采取“赔本赚吆喝”,而应该“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设立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工匠精神”,让中国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被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掌握;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相对优秀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中国政府可以提供奖学金名额,让他们到职业技术院校从事专业技能学习,学成回国之后,传播中国文化,报效自己的祖国。
中国在医疗科学教育领域,已经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中国许多高水平的医学院多年来持之以恒为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医务人员。这说明中国在留学生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必要的时候,为优秀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安心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应当鼓励中国高等院校和国有企业在海外设立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中国优秀大学毕业生可以到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学院传授知识、通过职业教育输出的方式,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中国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不能邯郸学步,而应当有所创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过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盘接受苏联的教育模式,为计划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第二个阶段是全盘接受美国的教育模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将高等院校分为综合类的高等院校和政府组建地方高等院校。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知名高等院校大多为私立大学,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这些高等院校制定了非常复杂的招生政策和教学规划,结果导致高等院校分化严重。现在美国一些高等院校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增加学校的财政收入,经常改变自己的招生政策,结果导致教育质量发生变化。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意识到,教育改革既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同时也不能东施效颦,照抄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
中国当前高等院校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充分借鉴工业化时代德国洪堡改革的有益经验,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重要性,鼓励兴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数字经济、太空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随着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网络平台企业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培训优秀员工,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质量,确保我国新经济时代职业技术院校健康发展。
贵州茅台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充分意识到,酿酒行业需要高端人才,因此,他们组建茅台学院,充分发挥公司微生物发酵技术专长,为企业培养骨干力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支持贵州省设立茅台学院,为提高我国酿酒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培养优秀人才。
第三,科学准确理解“通识教育”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辨别能力,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增长才智积累智慧。
总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在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迈进。中国人才将越来越多,中国新经济将持续保持强劲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