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中评社首尔2月21日电(作者 黄载皓)尹锡悦政府承诺要使大韩民国成为为国际社会的自由、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的全球枢纽国(GPS, Global Pivot State)。美国和西方认为,韩国已经通过印太战略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将韩国外交与强大的民主国家和技术创新国家一起定义为全球中坚力量得到了积极评价。
韩国外长朴振将全球枢纽国家的英文名称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确立了韩国外交的方向。 紧接着,去年12月28日,政府公布了印太战略,朴振外长称之为“韩国外交政策史上的分水岭”,作为GPS的第一步,正如GPS的英文缩写所表明的那样,一个国家祗有在全球定位正确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全球关键国家(GPS, Global Prestigious State)。
首先,韩国在自由、和平与繁荣的印太战略蓝图中需要强调的是繁荣,而不是自由。与其使用“自由、和平、繁荣”这个长名称,我更愿意在外部简洁地称其为“印太合作战略”或“印太繁荣战略”。然后,可以降低来自“自由”和“战略”的不必要的进攻敏感性。韩国外交应追求的价值是建立明确兑现承诺的信任,而不是将你我划分为意识形态和制度。
印太战略不应成为吞噬韩国外交一切的黑洞。印太战略的区域范围超越了朝鲜半岛、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包括了非洲乃至南美洲。因此,印太战略应该很难区分是区域战略还是世界战略。印太战略按名称来看应该是区域战略,韩国外交一直停留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层面,扩展至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兴趣是考虑国家地位和能力的必要过程。
此次政府的印太战略作为引领韩国全球外交的过渡是值得的。但是,在青瓦台整体国家安保战略下,必须与外交、统一、国防等其他战略一起作为子战略。此外,必须关注印太战略的速度和进程。如果拜登总统连任失败或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失利,不排除部分修改(或完全废除)包括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内的印太战略的可能性。
然而,尽管印太战略的最终报告是一个包容性的倡议,没有针对或排除特定国家。报告在举例说明合作地区和国家的同时,就北太平洋地区而言,提到该地区所有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和蒙古,没有提到中国,这表明了政府的真实意图。归根结底,无论是印太战略、对朝政策还是国防政策,关键是韩国政府对中国的意识很强,这直接关系到韩国的对华政策。
目前,政府好像对中国在意又不在意,似乎避开中国又关注中国。中国正在关注韩国的印太行动,而不是韩国印太战略报告本身。王毅外长在去年底就预测今年中国外交将是全方位的,如果中国今后全面展开魅力(charming)外交,韩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如果韩国积极应对,与美国结盟的障碍将会增多,如果韩国不积极应对,包括经济关系在内的负担又会很大,很难有不合作的理由。
全球枢纽国家是指不是大国,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国家。在医学上,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控制运动和生物功能的身体控制塔。政府所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是不能接近本质,被环境和谣言所左右的末梢神经系统。过度的角色和过度的修辞混淆了政策并破坏了关系的稳定,现在,要确保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脊柱作用得到牢固确立,2023年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观察。
全球枢纽国家的脊髓神经有问题就会引发批判,一个在国际社会保持稳定感的全球枢纽国家也是韩国外交向前迈出的明显一步。
(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