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中评深度:袁征提中美关系四点建议

(2022-03-28 23:27:16) 下一个


3月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


袁征(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29日电(记者 林艳)习近平主席日前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这是中美两国元首时隔四个月再次“云会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就此次通话的意义、背后动因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同时还就乌克兰局势中涉及北约东扩原因、俄乌战争两条战线、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等问题,以及乌克兰的教训对台湾的启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中美关系如何重返稳定发展轨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袁征表示,此次通话最大意义在于中美两国元首保持了沟通态势,加强沟通有助于避免双边关系的战略误判。同时,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沟通甚至是达成协调意见,对于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全球治理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他认为,此次通话也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当前国际局势非常复杂,面临全球治理、地区安全等重大问题和挑战。虽然美国是一个霸权国家,但是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需要中美双方有更多的沟通协商甚至是合作。

  北约东扩背后是美国霸权心理作祟 美西方对俄罗斯“不宣而战”

  袁征表示,拜登政府此次通话的主要动因是俄乌战争。他分析指出,俄乌战争实际上是两条战线,一条战线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战场上的直接军事对抗,另一条战线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条战线更为重要。美国希望趁着这个机会尽量削弱俄罗斯,因此对俄罗斯发起了金融、贸易、科技等多层面的制裁。但美国认为,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也就是中国的作用。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关系,也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同时中俄又互为邻国,中国有实力和能力给俄罗斯提供经济甚至是军事上的一些帮助。因此,美国认为如果没有中方的配合,美西方对俄的经济制裁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所以,拜登政府试图向中方施加影响和压力,要求中方明确选边站、谴责俄罗斯,包括不要给俄罗斯提供任何经济上甚至是军事上的援助,这是他此次通话的主要动因。

  袁征表示,俄乌战争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给我们开了眼界。这场战争不光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更是美西方对俄罗斯的“不宣而战”。他认为,中方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立场其实已经讲得很明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脱不了责任,其中美国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美国就是乌克兰背后的推手。在战争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违背了原有承诺,一直在推动北约东扩至俄罗斯边上,且完全无视俄罗斯一再抗议和警告,令俄罗斯感到巨大威胁。

  他指出,美国这样的意图其实是霸权心理作祟:美国认为虽然苏联解体了,但“痩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战略核武等军事力量还十分强大,而且他们认为普京上台以后有恢复过去苏联或是俄罗斯帝国的情怀和梦想。因此美国更是要加紧对俄罗斯保持进攻,趁着俄罗斯还没有恢复态势,抓紧时间进一步压缩其战略空间,从而削弱俄罗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虽然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没有直接介入乌克兰战事,但是却给予了军事和经济各方面援助。如果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乌克兰战争估计很快会结束。因此,美国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的责任。

  台独势力应从乌克兰命运中吸取教训 若执迷不悟对台湾是一个灾难

  台湾问题亦备受关注,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提到,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这也是他首次在这样的场合用“颠覆性”这样的表述。对此,袁征表示, 这主要是针对美国这些年来在台湾问题上一步步往前拱,完全背离了其所讲的“一个中国”政策,甚至是虚化、掏空了“一个中国”。他指出,实际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玩“两面派”,并不认可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尤其是这些年随着中国崛起,美国更加越来越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可以看到,美台关系不断发展,美台勾连越来越密切胆大,美台之间已经超越了所谓的非官方关系,实际上是朝着实质外交关系方向迈进,现在台湾相关的官员访美已经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国务院。当然,中方在乌克兰事情上也关心,美国是否会拿台湾问题拱火,鼓动台独势力走出危险的一步。尤其是拜登上台以后并没有改变美国之前的做法,反而是不断地加强同盟关系,并且无论是在美日、美韩之间涉台条款中都把所谓对台湾的关切写入了其中。

  袁征指出,台湾问题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关系到我们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中美关系之间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一直到1979年中美才建交,除了两国国内的政治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问题。从《上海公报》到《中美建交公报》再到《八一七公报》都涉及台湾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涉及中方核心利益,中方在此问题上绝对不会让步,这个信号是非常清晰的。自2005年之后,我们也有《反分裂国家法》,一旦台独分子敢宣布独立或是法理台独,中国大陆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因此,美国到目前为止还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撕下“遮羞布”,不敢承认台湾独立或是直接推动台湾独立。因为他知道,如果美国敢这么做,大陆就会对台动武,就会通过自己坚定意志和决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这就意味着中美关系不光是不好的问题,而且是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中美之间直接军事对抗的局面。习主席在通话中的表态是很到位的,美国人应该听得懂是什么意思。

  袁征表示,在这次俄乌战争中,很多人把乌克兰和台湾相提并论,但他认为中方的态度很清楚,乌克兰是乌克兰,台湾是台湾。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完全不一样,性质上也根本不一样。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处理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的事情,和美国及其他国际社会没有任何关联。当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乌克兰作为美国一个棋子去对付俄罗斯,台湾也作为美国棋子来对中国大陆,在这点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点。我们看到,不论是美俄之间发生什么,最终乌克兰损失是最大的;无论中美之间发生什么,台湾的损失也会是最大的。台独势力应该从乌克兰的命运中吸取教训,否则如果执迷不悟,可能会把台湾引入深渊,这对台湾来讲是一个灾难,这也是大陆政府和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希望两岸双方都有足够的大智慧,能够坐下来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找出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来解决统一问题,这对两岸尤其是台湾来说是最有利的。

  美国对华政策没有实质性改变

  本次通话中,拜登再次重申“四不一无意”立场,对此习主席也表示十分重视。同时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在于,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将拜登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袁征认为,拜登做出这些承诺,首先,说明拜登政府知道中方最关心的问题所在,这也涉及到中美之间如何相处、中美关系如何定性。因此,如果美方不明确表态,中方根本不会买账。其次,承诺中所提到的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等,美国并不是不想做,实际上也一直在做,只是很难做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到。再者,对于美国来讲,并没有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承诺,仍然是“说一套,做一套”,承诺归承诺,行动上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对比此次通话后的中美双方各自发表声明的差别,就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在政策上的矛盾性和两面性,我们看到在美国白宫的声明中对“不支持台独”这一表态只字未提。那么,拜登对这些立场的重申是否还有意义呢?当然有,至少是表态了,这就有其意义所在,而且对于中方发布的声明,美方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这样的表述公布之后,到底谁做了承诺,谁没有兑现承诺,公众心中自然有所评判。

  袁征表示,虽然美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为了达到围剿俄罗斯的目的,短期内在对华问题上或许会放松一点施压力度,但他并不认为美国会从根本上改变对华遏制政策。他分析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从奥巴马时期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到今天的印太战略是一整条线贯穿下来的,它的调整也是一个过程,只不过到了特朗普时期更加剧烈,拜登上来以后对华政策并没有实质性改变。现在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就是遏制、打压中国,在科技等各个层面围堵中国,防止中国不断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到今天为止,美国对华政策也没有明显的调整或是未有实质性改变。即使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并没有改变印太战略,无论是加强同盟体系、搞四国安全对话,或是双边关系上在西藏、香港、新疆、台湾等问题上对华施压态势没有任何改变。比如,美国驱逐舰照样通过台湾海峡,拜登还派前高官去台湾访问等等,继续给台独势力发出打气撑腰。因此中美关系实际上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美国对华政策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即使出现了俄乌战争,拜登对华遏制政策有明显或是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顶多只是一些策略上的调整。

  中美关系如何重回正轨?四点建议

  袁征表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已有50周年,对今天解决中美关系问题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回顾历史,新中国建立初期中美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都能够抛开意识形态的藩篱和双方巨大的分歧,秉承现实主义的理念走到了一起,双方务实合作,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报》能够在台湾问题等问题上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表述,能够找到利益交汇点,同时对于双方存在的分歧进行管控,通过双方之间的协商和协作,找到彼此都能够认可的方案。直至今天,这还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美国也不是当年的美国。但中美现在作为国际体系中很有分量的两个大国,面对中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社会体制差异等矛盾,双方如何找到一个解决的路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整个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美之间更应该保持这样的沟通,以避免战略误判。

  袁征认为,改善中美关系无论是对双边关系还是对地区安全乃至全球的战略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如此重大变化情况下,中美关系应如何重返稳定发展轨道?对此,他有四点建议:

  第一,美国要改变对华认知,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袁征认为,中美关系曾经历过发展比较好的阶段,近些年来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美方对华认知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偏差。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体制有其独到的一面,也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但对于美国而言,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及其实力增强很重要。一直以来,美国都非常在意自己的霸权地位,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来看待。实际上,对于美国的猜忌,中方也一再强调中方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不会改变,同时也希望同世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包括同美国发展良好关系,无意去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国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袁征表示,美方应该理性看待一些国家的崛起,并非如他想象的要挑战他的霸权。当然,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都有很多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处事哲学也有很大差异,西方所讲的是“非黑即白”,而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除了黑和白以外,还有中间灰色地带。如果美国不改变西方国家固有的“一强必霸”观念,不改变对华认知上过于霸横,总是想着自己的霸主地位来猜忌中方,那么中美关系就很难处理好。他认为,实际上,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尤其在很多价值理念上有融通的地方,比如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老百姓都不愿打仗,都希望过上好日子,双方在这方面应该多保持沟通。

  第二,要尽量去寻找双方能够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展开良性竞争。双方在管控分歧,维护地区安全,防止战略对抗的层面上有共同诉求。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军控不扩散、全球经济复苏等全球治理问题上还是有合作的空间。

  第三,要管控分歧,防止分歧和矛盾颠覆整个中美关系。从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很多矛盾和分歧并没有能够解决。尤其是面对这些年越来越突出的重大分歧,双方更应该在新形势下找到有效管控的方式,通过磨合找出一种相处之道,然后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这对中美关系而言非常重要。

  第四,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要平等看待对方,不能居高临下地动不动去指责别人,要求别人必须要怎么做,甚至是以威胁口吻来要求另一个大国合作。袁征指出,美国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在当前国际关系里根本已是完全背离了历史潮流。他说,在此次与习主席视频会晤中,美方仍然是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中国不能给俄罗斯支持,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他认为,这种口吻是非常不合适的,可以说是所谓的“霸凌”,而且中国人从来不吃这一套。

  袁征强调,大国之间要讲求平等对待,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现在这么糟糕的情况下,美国所作所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他指出,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美国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中方对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中俄之间只是在履行战争之前就达成的协定,这也是符合国际基本准则,而且美西方国家对俄进行全面制裁也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又有什么资格和理由要求其他国家如中国终止同俄罗斯正常的经贸往来。

  袁征说,当年尼克松访华时是因为有苏联在,美国要拉着中国一起对付苏联。现在苏联早已经没有了,美国又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求中方在俄罗斯背上“插一刀”,那么把俄罗斯“埋掉”之后,是不是就会转手联合西方其他国家再来把中方一起“埋掉”?在这个问题上,美方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承诺,还动不动威胁中方,继续干预台湾问题,中国人也不傻,更不怕事。他认为,中方一向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中方合作,美方首先就要明确相关的承诺,而不是耍“两面派”,一点诚信的样子都没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