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评论员 乐国平)新年之际,非洲小国冈比亚政局颇不平静。在该国最近举行的总统大选中,反对党候选人巴罗击败了执政的总统贾梅。开始贾梅承认败选,但随后因为畏惧其任内贪腐问题会被追究,而不再承认大选结果,冈比亚顿时人心惶惶。关键时刻,以塞内加尔、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多国部队开进了军事力量薄弱的冈比亚,并对贾梅进行了劝诫,在胡萝卜加大棒的作用下,贾梅最终交出权力,流亡海外,巴罗顺利成为冈比亚新一任总统。
冈比亚政局恢复正常,民众安全得以保障,是该国乃至非洲政治发展的喜事。但是,非洲多国军事力量干涉冈比亚政治的行动,还是不禁绷紧人们对于“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敏感神经。长久以来,“干涉他国内政”总是与霸权主义紧密相连,非洲是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按道理会对政治干涉行为较为抵触。但事实正好相反,如今的非洲国际关系中,调解、甚至干涉别国政治的行为越发普遍。甚至于非洲最重要的国际组织——非洲联盟,在其宪章中明确规定:非盟有权“干涉战争罪行、种族灭绝罪行和反人类罪行”,“非盟成员国为了恢复国内和平与安全有权请求联盟进行干涉的权利。”这一被称作“非漠视原则”(Principle of non-indifference)的国际准则,几乎成为非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联盟之间的最大不同。
事实上,非洲国家在冷战期间也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非盟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在运作时,也一直将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作为原则。但冷战结束后,列强无心再对非洲国家进行普遍扶持与争夺,非洲多国政局立即陷入混乱。特别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爆发,使世界大国和非盟等地区组织在其中的“漠视”,与“不作为”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世界大国对于贫穷遥远的小国卢旺达不感兴趣,所以没有采取行动阻止大屠杀的爆发,道理自不用说,但非盟作为非洲大陆的首要国际组织,对于本地区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以“不干涉内政”为理由予以“漠视”,受到了广泛批评。因而,卢旺达大屠杀成为非盟等地区组织改变以往原则,开始介入成员国内政的重要事件。此后,非洲的国际社会对于塞拉利昂、索马里等地进行了军事介入,还在“阿拉伯之春”时致力于介入利比亚事务,如今非洲联盟和西非国家共同体对冈比亚、马里等国的干涉,都是由卢旺达事件后教训的吸取发展而来。
此外,“非漠视原则”在非洲大陆上的确立,也受到了欧安、独联体等组织“集体安全”政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西方思潮开始在非洲重新获得影响力,人权等价值观在非洲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当某一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或者国家恐怖主义之时,该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其邻国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如何保障,成为地区国际组织进行干预的考量。另一方面,非盟和西共体等国际组织积极干涉非洲各国事务,也是为了避免域外国家和世界主要大国介入非洲,维护非洲之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地位。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2011年,当西方和海湾国家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剑拔弩张时,非盟积极站出来,致力于调停卡扎菲与反对派的冲突。遗憾的是,最终非盟还是没能阻止域外国家对利比亚战争的干涉。
利比亚调停的失败证明非洲的国际组织还是难以同大国强权相抗衡,不仅是外部强大势力难以招架,就是非洲内部稍微强大一些的国家,也往往不接受非盟“集体安全”的干涉。纵观非盟采取行动的国家,或是冈比亚、塞拉利昂等弱小国家,或是索马里、马里等一度失去强力政府的国家,但凡是强力政府尚存、体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非盟都不敢贸然干预。例如去年年底加蓬因为选举结果争议同样陷入动荡,但加蓬较大的政经规模、和加蓬现政府的铁腕手段,最终阻挡了非盟的有效介入。
当然,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看,军事干预行动往往会对一国造成诸多后遗症,外国军事人员大多对该国国情不熟悉,粗暴采取拉偏架的方式,反而激化了该国的社会矛盾,一时的干涉难以实现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庆幸的是,本次对冈比亚的干涉行动最终以和平方式收场,邻国的部队没有与冈比亚军事人员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贾梅也是在几个邻国领导人的耐心劝说下交出了权力。非洲社会对冈比亚的施压和威慑显而易见,但谈判、劝诫在其中发挥了更多作用。当一个国家陷入动荡,人道主义危机可能会爆发时,国际社会表达关切、出于集体安全形势予以介入无可厚非,但介入的方式还是要以和平为原则。非洲的“非漠视原则”目的是维护区域和平与自主,所有手段都要以该目的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