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李成说,峰会前美中在南海摩拳擦掌说不通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7月27日电(记者 余东晖)二十国集团峰会9月即将在杭州举行,届时将上演最后一次“习奥峰会”。近期美国高官接踵访华,悄悄为南海紧张局势降温,为奥巴马作为总统最后一次访华铺路。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对中评社表示,这种悄悄外交绝对正确。如果峰会很快就要办了,双方还在南海剑拔弩张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27日刚结束对北京和上海的访问。此行主要目的就是与中国高层探讨美中关系全方位的议题,当然也包括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但在公开场合,不管是与习近平和杨洁篪会见的赖斯,还是在老挝万象会晤王毅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对于美中关系的语调都相当积极,并没有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
此前有报道称,在南海仲裁案出炉之前,中国从西沙永兴岛撤走了红旗-9防空导弹,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群也驶离南海。尽管对于双方此举的真实目的,外界多有揣测,但客观上给人感觉,美中悄悄降低了在南海的军事姿态。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芮效俭26日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这种悄悄外交是绝对正确的,给南海问题降温是正确的推进方式。他以2001年美中南海撞机事件为例,当时一开始双方都措辞强硬,事情闹僵,但后来大家闭口,悄悄谈判,反而找到大家都可接受的结果。他说:“我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也能遵循类似的手法。实际上我们在南海是有共同利益的,没人能从冲突情形或高度紧张中获益。”
芮效俭表示,希望中美在南海的共同利益能导致以更少公开性、更少争议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各方都不对仲裁案做出过度反应是好主意。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对中评社指出,两国所以能在南海悄悄降温,主要还是因为中美在其它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有溢出效应,合作利益的重要性超过了摩擦冲突可能带来的后果。他说:“马上就要开G20峰会了,两国还在南海问题上摩拳擦掌,这说不通。似乎要进入战争或亚战争的状态,这是不可思议的,必须调整。这也显示中美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会产生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的积极效果。”
上周刚访华并参观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和中国海军潜艇学院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海军上将26日对媒体表示,他18日与中国海军司令吴胜利海军上将就世界上两大海军如何化解南海紧张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坦率表达了各自的期望。
理查德森表达了美方对中方在南海填海造地和可能部署防空识别区的忧虑,并向中方解释,美军在南海的活动已有很长时间,近期活动水平和复杂性并没有改变。吴胜利抱怨,美国媒体对此多有关注令事情复杂化。于是两人探讨了媒体对于事态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认为双方应当克服初始的情绪化反应,以专业行为构建负责任的关系,减少紧张与风险。
理查德森强调,美中关系更广的紧张更需要双方在遭遇时,维持应对规则,继续发展意外遭遇的行为准则。他透露,此次“斯坦尼斯号”航母群在南海期间,双方水手其实有这种舰舰对话,就是根据意外遭遇准则进行的,具有专业性。他表示,随着中国海军越来越全球化,应当确保两国海军无论在哪里遭遇,都会应用这些准则。
美中两军未来在南海会否陷入互不退让的死胡同?理查德森拒做评论,表示目前只专注于遵守行为准则,加强对话,并视两军关系为进步性的,而不是陷入僵局。
在老挝万象出席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会见中国外长王毅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26日的记者会上强调和平解决争议对各方“绝对至关重要”,鼓励所有声索方采取负责任行为和克制。他还特意重申,美国不在声索方中选边,不介入某一方声索的实质内容,推动的是法治和外交。
克里承认美中双方对仲裁的看法不同,认为这需要通过外交和法治来解决。他表示,赞同王毅外长说的,离开公开的紧张,让仲裁案“翻篇”,开始采取外交举措。克里指出,中方显示有意愿并做好准备,与菲律宾进行对话和双边谈判。即将访问菲律宾的克里表示,他会鼓励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与中方对话谈判。
每当中美出现摩擦和纠纷时,两国高层的互访交流往往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此次也不例外。芮效俭对中评社表示,美中沟通的管道是开放的,双方正在利用之。这是最有效的处理全方位美中关系的方式,因为每次两国元首相聚,总能发表联合声明,讨论几十个领域的合作,但这却得不到媒体丝毫的关注,许多媒体只聚焦像南海、萨德等“大问题”。
“我感觉两国是认真的,并且想以不让两国漂移到敌对关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芮效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