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容安澜认为北京要求蔡英文接受“两岸同属一中”的焦点并未减弱 资料相
中评社华盛顿3月7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容安澜(Alan Romberg)认为,不管是习近平讲话,还是王毅讲话,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北京传出的讯息是一贯的:坚持一个中国和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中断必不可少的;让蔡英文接受某种形式的“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焦点并未减弱。他希望北京展示灵活性,如果蔡英文有进一步表态应积极回应。
习近平和王毅最近对台湾问题的表态亦受到美国研究两岸问题学者的关注。容安澜6日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人们需要了解,北京传出的讯息是一贯的,无论是像王毅那样以台湾自己的“一个中国宪法”条款来说,还是像习近平那样说“九二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这次没有援引他去年说的成语,即如果不能维持双方之间的共同政治基础,则两岸关系“地动山摇”。因此习此次传达的“威胁”的感觉也许不太明显,而让蔡英文接受某种形式的“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持续焦点并没有减弱。
容安澜感觉,习近平是反覆强调比较正统的“九二共识”的说法,而王毅试图以台湾方面更能接受的词语来处理同样的问题,亦即蔡英文是在“中华民国宪法”下(王毅只提到“他们的宪法”,但意思很清楚)选举出来的,将依照其规定执政,王毅要说的是,只有她遵守那个明确规定同时适用于台湾与大陆的“宪法”,才是合乎逻辑的。其次,王毅表示期待蔡以“她自己的方式”做到这一点,等于适当承认拥抱“九二共识”这个词对蔡英文在政治上不可行。容安澜说,尽管如此,北京所强调的讯息是一致的:坚持一个中国和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中断所必不可少的。
容安澜同时注意到,问题是蔡英文不能接受北京一直坚持的“承认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原则。蔡英文1月21日接受《自由时报》采访时,朝适应大陆立场方向走了相当的距离,尽管没有违背她自己和民进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保护台湾人民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台湾民众普遍支持马英九的“一中各表”手法,但绝大多数人反对统一,尤其是年轻人强烈反对马英九的立场。但在《自由时报》采访时,蔡承诺其政策基于“既有政治基础”,并表示她的“理解和尊重”1992年双方见面并达成若干“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她重申按照“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采取行动,其手法将立足于二十余年来两岸交流和谈判的“累积的结果”。容安澜认为,所有这一切当然是间接引用了“九二共识”,她的表态向着明确接受“九二共识”的条件迈出了几步。她将“现状”添加到“累积的结果”中,那是她承诺坚持的现实之一。
容安澜说,蔡英文会否说或做任何更多的尝试,以在5月20日之前或在她的就职演说中适应北京的要求,这还有待观察。而王毅明确表示,大陆希望她在剩下的两个半月里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位“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认为,近期一些评论家和媒体对北京方面对蔡英文要求的说法众说纷纭,令人有些迷惑。他希望蔡英文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之间能建立权威管道,穿过众说纷纭,谈论真正利害相关的事情。他说,特别是如果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措施的一些想法,执行前她将需要非常确定大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北京只是将简单地将这样的举动“放进口袋”,而不保证他们将足以保持平稳的两岸关系,她将不会朝北京希望的方向继续迈进。
容安澜指出,习近平的讲话并没有给两岸互相包容关上大门。人们不应该期望在这一时期,大陆方面的任何人,尤其是习近平,会改变两岸关系的言论。即便如此,人们希望大陆领导层充分理解台湾社会,意识到那种“词对词”地符合北京的要求是不可能的。蔡英文已采取的立场提供了基本保证,即她的政策和行动将不会与大陆的立场不一致。她显然不打算试图走向法理独立,习近平所担忧的“分裂势力”和“台独”活动的危险性将无法实现,尽管她不拥抱一个中国,但她的政策也不会旨在挑战一个中国。
最后容安澜表示,大陆意识到台湾民众对于统一的态度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的态度,已有迹象表明北京将着重处理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当前的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是否对蔡英文的话有足够的信任,以维持稳定的两岸关系。他认为,如果北京能有足够的灵活性,在蔡英文已表达的立场基础上行动,而不只是“念咒语”,两岸关系应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