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CSIS副总裁、前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格林接受中评社专访谈其中国观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30日电(记者 余东晖)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副总裁迈克·格林(Michael Green)30年前即留学日本,并给自民党众议员椎名素夫当助手两年,这对格林形成关于美日关系的观念和立场影响深远,他也由此结识了阿米蒂奇等“亲日派”前辈。后来在政界和外交学界,在美日中三角关系中,格林一直主张以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为优先,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可预见的美中关系。
格林最近在他CSIS的办公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独家专访。说起美国外交学者的对华态度,格林对中评社说,如果与主张美国的亚洲政策应以美中关系为中心的人相比,他称自己是说真话的“右派”,或许会被认为是“鹰派”;但与那些主张遏制中国的人相比,他自认还算“鸽派”。
盟友优先 对华合作
在CSIS副总裁任上,格林主持了多个关于美国亚太战略报告的撰写。2012年受五角大楼委托,格林主持完成了《美军亚太姿态战略》评估报告,提交给五角大楼和美国国会,众议院武装委员会专门为此举办听证会。这个报告明确指出,美军亚太军事姿态的目标是“塑造和平安全环境,同时维持威慑力,以消除盟友和伙伴疑虑,劝阻可能的对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与亚太盟友和伙伴面临的地缘战略不确定性的中心是,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力和影响力未来如何影响地区秩序与稳定”。报告指出,美国的亚太前置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国,或者在亚太制造两极,相反美国要寻求与中国扩大双边合作的方式,“同时劝阻北京不要以为亚太地区会自然落入以中国为中心的轨道,或者以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增长会使它有胁迫邻国的新选择”。
这份报告在亚洲引来不同反应,格林收到一个来自日本军方官员的电子邮件,称此报告对中国不够强硬,同时又收到澳大利亚一位军事情报界朋友的电子邮件,称报告对中国太强硬,可能会让中国觉得美国要与它为敌。由此格林也给中国人带来是否对华“鹰派”的疑虑?
当中评社记者问他是否自认为是对华“鹰派”专家之一时,格林回应:也许,但要看你怎么看待“鹰派”。
格林说,美国对亚洲战略研究学界有两拨人马。一拨认为,中国曾是亚洲文明历史和亚洲秩序的中心,美国应当建立围绕美中关系为中心的亚洲战略;另一拨认为,美国是海洋大国,最重要的优先战略是保证太平洋安全。美国的盟友日本、澳大利亚也是海洋大国,因此应当以盟友关系为美国亚洲战略的中心。格林自认为是后一拨人马中的一员。他说:“我的看法与阿米蒂奇相似,认为美国应当以海洋战略为中心,专注于盟友关系。我不属于像保尔森那样认为美中关系最重要的传统学派。尽管如此,我赞同美中关系必须稳定、可预见。”
自认右派 非真鹰派
格林认为,美中关系最好的时期是里根和小布什总统执政时,而恰恰在那个时候,他们都明确地说日本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中心,美中关系反倒稳定了。他称,当有人说要美国的亚洲战略要以中国为中心时,北京的期待值被抬高,最后做不到又感觉失望。
格林引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说的话“我喜欢右派”,因为右派比较容易理解。格林认为自己就是这种把话挑明了说的右派。他认为要建立有成效、稳定的美中关系,美国必须表明,美国的亚洲战略由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盟友关系开始,确保盟友相信自己不会被背叛,然后一步步地建立与中国的合作与信任。这样的基础才是稳固和现实的,而所谓的“两国共治”(G2)是不现实的,不是美国外交政策和利益的基础。
因此,格林认为自己与主张美国海洋利益和海上实力的海军战略家马汉(Alfred Mahan)属于同一学派,里根和小布什总统的主张也类似。他说,主张美国亚洲战略应以中国为中心,不应当有军事对冲战略的人,或许会认为他是“鹰派”,但他不确信自己是“鹰派”。美国有真正的“鹰派”,他们视中国为敌人,认为美中是零和对抗。“我不认为那是聪明的,我们的盟友并不愿意这样,澳大利亚不愿意,日本也不愿意”,“相比于那些真正的鹰派,我对遏制中国没兴趣,我对与中国合作有兴趣,但合作必须基于对地缘战略利益和共同价值观何在的清楚理解”。格林强调。
“从某种程度说,我比鹰派更现实。”格林最后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