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美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托德·D·斯特恩(Todd D. Stern)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 杨犇尧)巴黎气候大会(COP21)30日召开,全球170多位国家首脑将在巴黎签署新的气候协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周日抵达巴黎。习近平早前在接受路透社书面专访时谈到:“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
本届大会被寄予厚望,期待能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对2020年后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免遭灾难性高温影响作出安排。
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托德·D·斯特恩(Todd D. Stern)日前召开电话记者会,在被问及170多个国家是否无法针对气候变化达成一致?斯特恩表示,只看到这次大会的积极一面,而且,现在比他在过去所经历的任何关键时刻都更可能达成协议。
“现在是真正的时机。”斯特恩坚定地说。
斯特恩是18年前《京都议定书》以及6年前的《哥本哈根议定书》的主要参与者,他认为,巴黎气候大会将达成的协议与《京都议定书》存在本质差异,《京都议定书》是一份由发达国家作为“局内人”而发展中国家作为“局外人”达成的协议,《京都议定书》现在已经不奏效了。巴黎气候大会的重要性就在于“所有国家都参与”,并且能够做到对这170多个参与者实现公平。
斯特恩表示,落实巴黎气候大会协议的财政支持目前尚存争议,但他强调,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9月发表的历史性联合声明,中美双方承诺将为推动这项协议提供强健的资金支持,而且,有越来越多地发展中国家从“索取方”变为“给予方”,这里要特别提到中国,中国今年通过绿色气候基金(GCF)向比较落后的国家提供了30亿美元援助。
“我们要对中国的行动表示赞赏,这是极好的(terrific)。”斯特恩说,习近平与奥巴马去年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意味着中国的非化石燃料必须承担排放总量的20%以上,这是相当大的担当,需要中国从现在至2030年间建设相当于9000亿瓦特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须知,现在美国清洁能源的发电总量也不过1兆1000亿瓦特,中国要在未来15年建设相当于整个美国国内的清洁能源总量的清洁能源发电量。
他又提到,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摩洛哥以及尼加拉瓜等国以立法和行政方式允许私有资本支持本国的技术开发,开放的政策令到发展中国家大大拓宽了资金吸收渠道。
“越来越多的国家从索取方发展成给予方,这是值得称道和鼓励的发展。”斯特恩说。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本月25日的吹风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将在这次全球峰会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中方期待巴黎大会能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成果,将与各方密切合作,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为2020年后继续强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更加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斯特恩表示,中美是二氧化碳排放居于首次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两倍,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60%至65%区间。“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排放气体多是很自然的事。”但他又认为,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只占总量的30%至35%区间,因此,解决问题最后还是得依赖发展中国家。
“美国理解发展中国家处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如何调整温室气体排放终究要回到各国的自我意志来决定。”斯特恩说。
早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表示,现在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一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能不能坚持,二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支持能不能兑现。
斯特恩在记者会上回应媒体对技术转移的关切,他认为,技术支持是这几年来谈判的重要议题,美国承诺将向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目前成立了气候技术中心网络以及技术执行委员会专责进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