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关键之年的坚持与信心

(2011-08-17 21:50:52) 下一个

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意义重大。


  中评社╱题:关键之年的坚持与信心--解读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意见” 作者:郭震远(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本刊学术顾问

  ‧关键之年具有两个主要内涵:其一,充实、深化和拓展已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其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持续、稳定。这也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面临的两大挑战。

  ‧坚决反对“台独”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紧密整体。“九二共识”之所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因为这是关于两岸关系最基本、最核心问题的两岸共识。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妥善处理两岸关系之间的大量矛盾冲突、不断增强两岸之间互信的过程。所以,建立互信,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重要支撑,又是这一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坚持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坚决维护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实际的切身利益,是“四点意见”的又一个基本立场。同时也是应对两大挑战,特别是应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面临的持续、稳定和深化转折的挑战的最基本、最有效措施。

  未来的一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过去三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后,两岸关系的前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首先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经历了突破性进展后,面临着保持进程的持续、稳定和进一步深化的转折;同时还因为台湾岛内政局因选举而再次动荡,势将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所以,关键之年具有两个主要内涵:其一,充实、深化和拓展已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其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持续、稳定。这也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面临的两大挑战。

  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又一次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这“四点意见”在对过去三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未来两岸关系持续、稳定、深入和平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领会与把握这四点意见,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关键之年,大陆方面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虽然面对可能发生的曲折,却仍然有着充分的信心。

  巩固共同政治基础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历史新阶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进展。人们都很清楚,这一切建立于两岸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之上。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这一共同的政治基础,就决不会有三年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是最基本的事实,更是最重要的经验。

  2008年5月以后,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对于两岸关系性质的共识。这是清除了李登辉的中国国民党再次执政后,重新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结果。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始终极力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李登辉、陈水扁,以及其他所有的“台独”头面人物无不如此。但他们的否认没有、也决不可能改变“九二共识”存在的事实,反而更强化了“九二共识”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体现。坚决反对“台独”,是坚持“九二共识”的必然之义,而且是落实这一共识的必须之举。三年来的事实已充分显示了,坚决反对“台独”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紧密整体。“九二共识”之所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因为这是关于两岸关系最基本、最核心问题的两岸共识。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两岸不仅消除了严重、尖锐的统“独”对抗,而且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从而为两岸同胞,首先是台湾同胞不断带来广泛的利益。

  尽管三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就斐然,但其前景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主要是台湾岛内以民进党为主体的“台独”势力,始终坚持“台独”立场,而在岛内的政治现实中,民进党仍然具有重新执政的可能性,从而必然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给台湾民众带来越来越多重要利益,得到台湾民众越来越广泛支持,出于争取重新执政的考虑,民进党被迫进行相关的调整。蔡英文已成为明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进党候选人,虽然迄今还没有提出完整的,关于两岸关系的政见,但从她近几个月的言论,已经可以清楚勾画出相关政见的框架。蔡英文明确表示,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不要“历史框架”,“不要政治前提”,即她要的是不以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所谓的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蔡英文的企图是,通过玩弄概念游戏,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政治基础割裂,达到既坚持“台独”立场,又以其所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迎合民众的需求,以争取选票。但是,没有以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为政治基础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根本不存在的,以后也决不可能出现。事实将证明,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只会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

  过去三年中,大陆方面一直将把握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首要任务。大陆方面历来明确认为,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巩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才能真正有效地把握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2008年5月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岸关系的每一次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清晰地强调了大陆方面的这一认识和立场。事实表明,大陆方面的这一认识和立场,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行动,是三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突破性重大进展最重要、最可靠的支撑和保证。在5月10日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上述认识和立场,既是表示大陆方面,对于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巩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有效把握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期待,也是显示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信心。未来的事实将证明,大陆方面的相关认识和立场,将在关键之年,对于进一步巩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从而有效排除前景的不确定性,推动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地和平发展。

  继续强化互信
  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

  由于长时期的隔绝和对抗,两岸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严重矛盾和冲突,从而形成了两岸长期缺乏互信的局面。2008年5月之后,两岸之间确立以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为内涵的共同政治基础,这实际也表明两岸之间建立了最基本的政治互信。但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中形成的,两岸之间长期、严重缺乏互信的局面,继续存在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妥善处理两岸关系之间的大量矛盾冲突、不断增强两岸之间互信的过程。所以,建立互信,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重要支撑,又是这一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过去三年中,国共两党、两岸双方为建立互信,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良性互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为进一步建立互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10日的“四点意见”中指出:“三年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交往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建立互信,进而求同存异,展开良性互动。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上更多发出积极正面信息,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显然,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同时就是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这表明如果没有体现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不坚决反对“台独”,就不可能建立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互信。

  求同存异则是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途径,在历史造成两岸之间存在大量矛盾冲突的实际状况下,也是唯一的途径。至于“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上更多发出积极正面信息,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则是对于三年来,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经验的总结,是对于求同存异的最务实的诠释。实际上,尽管两岸之间存在大量矛盾冲突,但真正影响两岸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只是其中涉及两岸政治、安全利益的矛盾冲突。在两岸关系已具有共同政治基础的现实情况下,虽然还不可能完全化解两岸的政治、安全利益矛盾冲突,但却可能使之有效缓解,而不严重阻碍两岸互信的建立、良性互动的实现,不给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带来严重损害。“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上更多发出积极正面信息,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缓解两岸政治、安全利益矛盾冲突的最有效途径,这已经在过去三年中一再得到验证。


大陆方面重视保障台湾基层民众享受两岸和平发展成果


  在两岸关系的关键之年,两岸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可能增加。但是,可能真正影响两岸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仍然主要是涉及两岸政治、安全利益的矛盾冲突,包括对于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利益矛盾冲突的政治化。虽然绝大部分矛盾冲突的发生,与台湾岛内选举的需要直接相关,大陆方面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因而可能不至于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直接造成严重损害,但对于两岸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则必将造成直接的重大损害。对此,两岸必须予以重视。“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上更多发出积极正面信息,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在两岸关系的关键之年,就具有了更加突出得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落实后续行动
  持续推进交流合作

  经贸交流合作、人员往来,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部分,2008年5月以来,更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主体。但是,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突破性进展后,两岸的经贸交流合作、人员往来等,都面临重要的转折,即面临着既需要对于已经实现的突破性进展的充实、深化,以更充分地发挥效益,又需要不断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以更全面地造福于两岸同胞,从而给两岸带来更长远、更深层次利益。实现这一转折,是两岸关系关键之年的两个主要内涵之一。

  在过去三年中,两岸之间签订了一系列重要的经贸交流合作的协议。这些协议一经签订,立即给两岸民众带来诸多利益,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但是,或者因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需求十分急迫,或者因为对于两岸交流合作的特殊性认识不充分,所以已签订的相关协议都还相对简略,都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ECFA是关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最重要协议,就是一个框架,必须以相关的具体协议予以充实,例如及早达成并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才能对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正常化、机制化,真正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巩固、充实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已成必然之势,而且实际上已经起步,并且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开始产生明显积极影响。例如,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和青少年交流的开展及其影响。此外,面对一些新情况,两岸交流合作领域也需要进一步拓展。例如,关于两岸开展核能安全交流合作等。

  在胡锦涛总书记5月10日的“四点意见”中,十分关注两岸交流的充实、深化和拓展,不仅明确提出“尽早积极对待两岸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后续商谈,达成并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而且对于拓展两岸交流合作领域,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期待,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重视和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开展两岸核安全交流合作”,等等。显然,在两岸关系的关键之年,大陆方面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地大力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可以预料,尽管在关键之年,两岸关系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两岸的交流合作仍然将继续发展。

  保障台湾基层民众共享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成果

  上一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人员往来,特别是2008年5月以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已经给两岸民众,首先是台湾民众带来诸多重大利益,包括:台海局势的缓和、台湾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明显改善,等等。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一直十分重视台湾同胞各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扩大、完善两岸的交流合作,切实保障台湾同胞的各方面切身利益。过去三年中,大陆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惠台政策,就充分显示了对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重视和保障。

  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有人宣称,两岸交流合作只是让某些利益集团或某些地区获利,而台湾基层民众,特别是中南部的基层民众,例如中南部的农渔民们实际并没有获利。如果这一现象确实存在的话,那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主要不是与两岸交流合作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而是与台湾经济社会结构、相关机制等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例如:前来大陆投资、创业,以及寻求其它方式发展,受到经济实力、个人受教育程度等条件制约,台湾北部的企业界人士、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士,肯定明显多于台湾中南部的基层民众。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于两岸的交流合作,在台湾与其它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中同样存在,甚至更为突出。又例如,大陆大量采购台湾中南部滞销的水果、水产品等,并实行了“零关税”和“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但受限于台湾现行的购销机制,作为生产者的农渔民,也许并不是主要的获利人群。总之,情况复杂,决非仅两岸交流合作相关。

  但尽管如此,大陆方面仍然一直重视保障台湾基层民众共享两岸交流合作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10日的“四点意见”中指出,“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也应该共享两岸关系发展成果”,再次明确显示了,大陆方面一贯重视台湾同胞的实际需求,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好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问题的善意和诚意。可以预料,在两岸关系的关键之年,在充实、深化和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大陆方面肯定将更积极地采取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政策和措施,更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台湾基层民众的福祉。

  坚持原则立场
  满怀信心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未来一年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面临的两大挑战,既严峻又重要。两岸交流合作在突破性进展后的充实、深化和拓展,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复杂,也就更困难。不仅因为充实、深化、拓展的过程,同时是两岸各自的多方面具体利益的矛盾冲突集中多发的过程,而且因为在两岸关系当前状况下,处理这些矛盾冲突既需要对两岸各自利益的有效协调,更需要两岸充分发挥政治智慧。但这一充实、深化和拓展的过程,如果比较顺利地完成,两岸的交流合作必将达到更高层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将更持续、稳定。台湾岛内政局如果发生重大变化,民进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则势将出现重大曲折。这两个重大挑战的性质完全不同,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但需要十分重视和有效应对,却完全一致。

  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10日提出“四点意见”,充分显示了大陆方面对于在关键之年,有效应对两大挑战的高度重视。“四点意见”表明,大陆方面将以坚持原则立场,作为有效应对挑战的基本对策:

  第一,坚定维护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这是大局,是贯穿整个“四点意见”最核心的立场,“四点意见”的每一点,都是这一立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具体表现,同时又都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支撑和实现这一立场。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毫不动摇,是“四点意见”的一个基本立场,也是应对两大挑战,特别是保持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地和平发展的最基本措施。坚持这一立场,就是坚定地维护并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即便台湾岛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出现重大曲折,也必须坚定地坚持这一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将可能发生的曲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予以限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经历了曲折之后,较为顺利地恢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

  第三,坚持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坚决维护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实际的切身利益,是“四点意见”的又一个基本立场。同时也是应对两大挑战,特别是应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面临的持续、稳定和深化转折的挑战的最基本、最有效措施。

  关键之年的两大挑战十分严峻,但胡总书记5月10日的“四点意见”清楚显示了大陆方面对于必将有效应对挑战,以及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都充满了信心。这一信心建立于,大陆方面一贯的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认识基础上;还建立于,大陆方面肯定可以有效应对的把握的基础上。所以,“四点意见”的文字很平稳,但却十分有效地给予人们充分的信心。这一点在两岸关系的关键之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两岸同胞将满怀信心地,持续、稳定地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1年7月号,总第163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