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扫帚姐”被辞退,草根梦想如何实现?

(2011-06-15 22:52:06)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6月16日电/人民网报道,北京环卫女工张秀芳耍扫帚走红网络,被多家电视台邀请表演,却因常要请假上节目而被单位辞退。从旭日阳刚的版权冲突到“扫帚姐”被辞退,成名草根如何应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责任?泛娱乐化时代,一朝成名对个人究竟意味什么?而梦想一词,在媒体的反覆“制造”中,又呈现出怎样的复杂内涵?

  更该学学“收碗哥”

  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状态。在枯燥的环卫工作中找到乐趣,折射“扫帚姐”对工作的热爱,这一点值得学习。与“扫帚姐”相呼应的,还有最近同样走红网络的福建农林大学“收碗哥”。这位大三学生两小时可以收拾碗筷2万余副,最快时平均每秒3副。相比之下,“扫帚姐”耍扫帚只是工作之余的调剂,这些动作也没法用到工作中去,甚至会因为练习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

  “扫帚姐”的才艺让人欣赏、梦想也值得鼓励,但相比而言,像“收碗哥”那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人,才是最值得欣赏和鼓励的人。一个月有20天不在岗,谁都难免被辞职;但任何单位都不会辞退“收碗哥”这样的员工。或许,这样的对比,能让人更好地看到现实生活的逻辑和规则。

  说到底,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个角色,同时具有个人与职业双重属性。在个人之外,也不能忽视了一种角色基础上的职业精神或职业道德。既然从事某一职业,就应该受到职业本身所附带的规则、道德等的约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梦想别被“消费化”

  旭日阳刚凭一首《春天里》让自己告别狭窄的出租屋,王宝强边干清洁工边当群众演员终成影视明星,扫街30年的剑桥清洁工52岁时终获剑桥大学荣誉硕士学位……无数例子昭示,“梦想”绝不是一个虚无的词汇。

  有梦想是可贵的,坚守梦想不仅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权利。公众、媒介在支持和鼓励这些普通“追梦者”时,不应总是抱着“消费”和“赏玩”的态度。解聘“扫帚姐”的做法固然值得进一步讨论,但媒体三分钟热度,网络一哄即散的围观,更值得商榷。社会各界切实地关注这些普通人的每一步,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欣赏。

  寻梦的路上,注定会有很多悲欣交集的故事可供挖掘。可是,如果只是把这些感动当作“噱头”、把这些故事当作“商品”,可谓用眼泪和收视率冲淡了梦想本应有的价值。因此,让我们一起给“扫帚姐”掌声吧,她需要我们的鼓励而不是炒作,需要我们的支持而不是围观。或许,不仅是“扫帚姐”,对更多的普通人,也该有着同样的态度。

  不妨让“扫帚姐”代言

  “扫帚姐”能把一米多长的大扫帚玩出“魔法”,这种由岗位技能延伸出的特殊技巧,是她长期使用扫帚中的劳动心得与锻炼体会,让人想起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

  无论是扫雪女工多次换袜子感动网友,还是“环卫工抱孙女鼻吻”照片流传一时,环卫工人这一群体,在公众眼中始终是以一种弱势的形象出现。而在某种程度上,“扫帚姐”走红,正体现了环卫工人的另一面,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也充满了智慧与想象力,也同样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这种立足岗位、健康工作、乐观生活的态度,正是在现代社会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扫帚姐”展现了环卫工人内修与外练的形象,本可以成为环卫部门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人关注支持这个群体。但她却没有引起环卫部门的重视,反而被辞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微博之论

  @19490727:能把扫帚玩得如此出色,肯定是一个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的人,在我看来,她就是环卫圈里的拔尖人才,让她做环卫形象大使最合适不过。

  @清水一滴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兴趣爱好是自由,若反客为主,自应考虑风险得失。说到底,社会秩序不是个体的。

  @小荷尖尖:当生活给“扫帚姐”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时,她应该更好地充实自己,更多地学习其中的规则,也更切实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尤其是,如果她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就更应该明白,自己不仅是代表自己,更意味着一种公众形象。

  @china_new:“扫帚姐”被辞退,单位可以做得更科学、更合理。一方面,“扫帚姐”的事引人关注;另一方面,她家庭困难,也确有过人之处。比如,可以先谈话,适当协调时间;同时,也可在她的活动中引入公益内容,向更多人宣传环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