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

(2011-01-31 07:40:05) 下一个

选举社会让台湾骄傲,也让其沉沦。


  中评社╱题:“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作者:章念驰(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本刊学术顾问

  ‧选举社会,让台湾骄傲也让其沉沦。台湾以“民主”而骄傲,台湾以“民粹”而沉沦,这是台湾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必嘲笑这种不成熟,这毕竟是一部份中国人第一次对这种形态民主的尝试。

  ‧马英九两年多来,也做了许多好事,但民众对他的好感,却流失于他的首鼠两端。他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主张,而形成“五都选举”全面告急。

  ‧两岸关系如果有进一步作为,我们的工作要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台湾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下阶层。在近期尤要兑现ECFA让利的承诺,“十二五”规划要体现与台湾共同发展,让台湾广大同胞享受到“和平发展”的好处,那么两岸前景是有乐观权力的。

  台湾是个选举社会,“总统”选举、“立委”选举、“五都选举”、县市长选举,周而复始,每场“选举”都有特定政治意义,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让人揪心,让社会紧张,让政党忙碌。众多选举中,没有比近日的“五都三合一选举”(市长、市议员、里长)这么让人牵挂和充满悬念。

  一场重要而不成熟的选举

  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一系列的选举中,几乎一败再败,执政危机红灯高挂,倘不再止血,国民党的执政前景堪忧,两岸关系面临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冲击。因此在“五都选举”前,弥漫了各种各样的焦虑与不安,国民党五都皆输的舆论几乎不被视为空穴来风,每个都市的挑战都是凌厉的,胜选都是困难的。这场选举不仅是对国民党的“期中考”,也成了对“和平发展期”的“期中考”。结果虽然当时还没有揭晓,但做好“败北”准备呼声甚高。有人急不可待地呼吁应调整两岸政策,要“检讨”惠台政策的效应,认为我们给了对岸太多的让利,却得不到对岸选民的感激,是不是做了傻事,该不该收缩了……。

  而“五都选举”的结果,国民党从表面看,以三比二赢得了“面子”,制住了“失血”,但总得票率大大地下降,国民党的基本盘从57.1%降至44.5%,民进党的基本盘从42.9%上升49.9%,绿营议员比例从28%上升到41%。连劣迹斑斑的陈水扁之子陈致中,也高票当选了高雄议员,他的与陈水扁“共犯”经历与“招妓”风波,竟都被选民原谅了,足见这场选举的诡异。

  正如台湾舆论所言,这场选举是“一场影响深远而内容肤浅的选战”,攸关台湾政经发展的社会命题几乎都没有被讨论,无论两岸签署的ECFA,还是民进党的“十年政纲”,统统没有给必要的关注;而一味高扬台湾的“主体意识”,意识形态依旧泛滥成灾,让人看到的依然是不惜撕裂族群,处处制造对立与仇恨,陈水扁下台的教训似乎一点也没有接受。政治人物不是理性问政,而是处处鼓动民粹意识泛滥。正如台湾舆论指出,今日台湾社会是“‘放大权谋/漠视根本’,‘放大谣言/漠视事实’、‘放大挫败/漠视成就’、‘放大负面/漠视正面’、‘放大异常/漠视正常’、‘放大悲情/漠视痊愈’、‘放大撕裂/漠视整合’”,这种扭曲的心态充斥了整个社会,因此“江平事件”、“杨淑君事件”,“陆生三万事件”……层出不穷,掀起了一阵阵恶浪,让台湾沉浸在情绪化的浊浪之中,这注定了台湾民主还要付出高昂代价,也注定两岸关系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选举社会,让台湾骄傲也让其沉沦。台湾以“民主”而骄傲,台湾以“民粹”而沉沦,这是台湾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必嘲笑这种不成熟,这毕竟是一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对这种形态民主的尝试。这种民主终究会让台湾的政党轮替变为常态。我们必须超越两党,学会与全体选民打交道,将我们的两岸政策建立在皈依全体选民的基础上,使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受台湾选举的影响。

  “五都选举”结果避免了“倒马”和“两岸紧缩”

  作为执政党,国民党在“五都选举”中赢得十分辛苦,赢得也十分勉强,如果没有“枪击连胜文事件”,国民党赢得会更困难。所赢三都,领先均有限,输的二都差距却很大。马“政府”领导的国民党在带领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和改善两岸关系方面,成绩是显着的,选民却没有用选票加以肯定。绿营队伍不减反增,原因值得深思,马英九也是有责任的。

  马英九在当选“总统”后,凝聚了巨大人气,他完全可以藉此优势趁势而为,但他天真地要当“全民总统”,左右讨好,没有用自己队伍的人,没有建立自己的论述,一面强调恪守“宪法”,一面又屈从“主体意识”;一面要改善两岸关系,一面又强调“台湾优先”;一面强调新政,一面屈从旧朝准则……,陷入深深矛盾之中,失去了中间选民,失去了自己阵营的支持,让蓝营基本选民大幅流失。他不善于团结自己阵营中各种人群,且固执自用,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在民粹主义抬头时,他又一味讨好民众非理性情绪,来显示自己“主体意识”的坚强,让蓝营基本群众“伤心”,又没有赢得绿营的“同情”。

  马英九两年多来,也做了许多好事,但民众对他的好感,却流失于他的首鼠两端。他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主张,而形成“五都选举”全面告急。幸而“五都选举”勉强过半,保住了面子,避免了“倒马风潮”出现,也避免了两岸关系“倒退风潮”出现,避免了“和平发展”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

  这场选举素质是低下的,意识形态是泛滥的,执政者不敢理直气壮地打“两岸牌”,明明做了许多好事,如陆客登台、陆资赴台、“三通”直航、达成ECFA……,但不敢说这是“爱台”,而反对党也不敢攻击两岸关系,因为两岸关系毕竟给台湾带去众多利好。从表面看,“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无关,而实际上两岸关系深刻影响着台湾的选举,显示了“和平发展”的巨大生命力,支持“和平发展”是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

  未来取决于马英九走向和两岸关系动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是陈水扁造就了马英九,而如今随着陈水扁步入历史,马英九光环在黯淡。“五都选举”结果,给马英九的继续执政敲响了警钟。如果马英九能认真总结教训,改变他的执政风格,他完全可以连任2012年“大选”,可以为台湾为两岸好好做一番事,为万世开太平。

  同样,两岸关系如果有进一步作为,我们的工作要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台湾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下阶层,扩大交流,加深沟通,形成利益共同体,培植共同核心价值,厚植共同利益,塑造共同记忆,建设共同家园……,在近期尤要兑现ECFA让利的承诺,“十二五”规划要体现与台湾共同发展,让台湾广大同胞享受到“和平发展”的好处,那么两岸前景是有乐观权力的。

  马英九对两岸关系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应理直气壮大声的告诉台湾这不是卖台,而是爱台,发展两岸关系是无罪的。大陆应继续坚持“和平发展”,进一步“让利”,要珍惜4至8年的两岸机遇期,改变两岸的基础,夯实两岸基础,进一步搞好两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使两岸关系成为台湾正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台湾与大陆一百多年的隔绝与分离,形成“台独”意识的高涨。2008年后,两岸关系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在“三通”基础上,敞开了两扇大门,一扇是对话、谈判、交流、合作大门,一扇是共同发展、形成共同记忆和共同利益大门。这两扇门一旦开启,就会形成新的共同意识与新的生命共同体,任何人都无法关闭也不应该关闭这两扇大门。它会让两岸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直至最终的统一。2008年至今短短两年多,两岸关系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因此也让绿营与浅绿色的人员感到焦虑与无奈。这次“五都选举”绿色支持者尽出,也说明他们对这种态势的反弹,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结果。理性的两岸关系,正是从这种不理性走向理性。我们不能让这两扇大门关闭,更不能用我们手去关闭。

  应该看到台湾本土化趋势在加剧,我们“和平发展”的步伐应当加快。过去我们做台湾人民工作缺的就是“交流”与“合作”两大管道。如今这两大管道畅通,两年多成绩也是巨大的,但要根本改变台湾的认同,还需要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我们目前对台湾影响力还仅止于台湾北部,中南部还有许多不足,亟待我们去加强。任何以台湾选举结果辄言“收缩”的言论都是错误的。我们要珍惜好不容易得来的机遇,加大涉台工作力度,让更多选民认同我们的方针与政策。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1年1月号,总第157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