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英国《金融时报》:舟曲泥石流,救灾只是第一步

(2010-08-10 06:06:16) 下一个

图为被泥石流冲毁的舟曲县城(8月8日摄)。


  中评社香港8月10日电/英国《金融时报》8月9日载文《救灾只是第一步》,文章说,昨天,甘肃舟曲县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县城被淹,失踪超过千人。对中国而言,2010年未免又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其中既有洪水、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有原油泄漏,金铜矿污染水源这样的人为事故。这些灾害事故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更夺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给千百个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痛苦。

  无论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还是安全生产事故方面,今天中国政府抢险救灾的反应速度,救援能力都比唐山大地震的时代都有了长足进步。今年3月,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被困矿工中超过三分之二最终获救,便是例证之一。遇有重大事故,政府领导人往往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促救援;媒体的积极参与,使救灾的过程更加透明。同美国发生卡特里娜飓风,海地发生地震之后的混乱状况相比,中国在短时间内协调动员社会资源,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是不弱的。

  然而,这不应该成为骄傲自满的理由。且不说救灾行动中仍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即使救灾的事情做好了,也只是第一步而已。中国古人说“多难兴邦”,“大难兴邦”,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也常用这句话来鼓舞和激励国民。从团结人心,鼓舞士气的角度讲,“多难兴邦”代表了一种积极的精神,但是要让这一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还必须深刻地吸取国家多难的教训,否则“多难”不仅不能“兴邦”,甚至可能发展成“多难丧邦”。

  一些安全生产事故由明显的人为原因造成,其中的教训值得反思,尤其应当严惩事故责任者,从制度层面提高不执行安全生产规程的违规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洪水、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则不应忽略对其中人为因素的反思,以天灾掩饰人祸。自然灾害的产生和破坏力,往往受到人为因素很大的影响。比如汶川大地震中,如果建筑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过关,造成的人员伤亡就会大大减少。

  近年来,高温、暴雨、冰雪灾等异常气候频发,“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级别的洪水在一代人的时间内重复发生,其中原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值得深究。对于现代科学揭示出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和灾害天气之间的联系,政府和社会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在拟定、谈判和执行减排目标时,不仅考虑到经济增长,计算国际谈判中盈亏,更应当想到地球和赖之以生存的千百万人的福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