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媒体自作多情--于再清或将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2010-07-26 01:05:51)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7月26日电/《日本新华侨报》7月26日载文《中国媒体让于再清“被主席”是自作多情?》,文章说,这个炎热夏季中国体坛不甘寂寞,连放卫星,继中国足协放言“申办2026年世界杯”,且承诺办“无与伦比的世界杯”后,又爆出“于再清或将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闻,好事成双,搅得整个体坛一时热闹光亮,多少弥补了无缘南非世界杯的缺憾和难堪。

  与中国足协信心满满自曝准备“申办世界杯”相比,现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IOC)副主席于再清2013年可能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闻,则出自中国媒体的“惊人发现”,而且更具爆炸性,也因此成为近期国际体育界、新闻界的一个“一厢情愿式的案例”,引为笑料。

  这个“惊人发现”的路径及其逻辑似乎很简单。有报道说现任国际奥委会罗格近期开始筹划2013年卸任之后的退休人生,嗅觉灵敏的中国媒体“捕捉”到了这个重要信息既而深挖“罗格退了,谁来接任?”猜想那继任者按惯例在现有15名执委之中,而于再清目前是IOC名列第一的副主席。或许出于中国人改写历史的爱国情结,南方某报第一时间报出喜讯:“于再清将是罗格接班人的热门人选之一。如果他成功当选,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亚洲人。”其整版报道+醒目标题“于再清或任首位华裔IOC主席”,非常抓人眼球。

  于是乎,这条足令全球华人惊喜的独家性新闻,被各大体育网站不约而同地顶在了头条。有的网站甚至做出了更加撩动人心的标题和解读,并进行了网民调查“于再清有望接任国家奥委会主席,您的看法如何?”仿佛“于主席”上任已确有其事。有的媒体还称“于再清或成中国申办世界杯法宝”,寄予厚望。

  事实的逻辑是怎样的呢?可以再来看看——

  首先,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有一套规范的程序,是一场复杂而漫长的竞选,除了本人竞选意愿、委员联署推荐外,还有各大洲、各国奥委会的态度,各方相互之间实力博弈、幕后交易,竞选者所在国政府暗中助战,而不像中国国内“组织协商决定”或“论资排辈”那么简单明瞭。

  其次,IOC最近三十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几个大国的委员不再参与竞争主席,就像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担任秘书长一样。美俄英法不竞选,中国也不会“出头”。

  再次,IOC主席一般都具有运动员的经历或相关履历,在国际体育界有较深资历、较高威望,非政府身份。于再清并非“科班”,其主要身份是中国政府副部长级高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资历和个人影响力也有明显不足。

  另外有两个潜规则,一是IOC主席一般从具有深刻体育传统的欧洲国家产生;二是还要看前任主席的意愿,上届罗格就是萨马兰奇属意并支持的。

  实际上,所谓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仅排列靠前而已,是基于各大洲利益平衡,与其在IOC的地位、权力和声望无关,更与接班顺位无关。仅仅从这个“第一副主席”,不能得出“最大热门”的结论。难怪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听到于再清“或任”的消息哑然失笑:“我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传闻,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可见,于再清“或任”的可能性有多大?已经一清二楚。

  更何况,IOC主席竞争也是一场谋略与智斗,波诡云谲。罗格先生言退会不会是一种计谋,探探虚实?罗格去年10月才成功连任,还有三年多任期。媒体如此之早就为他安排“后事”,并欲以中国人“取而代之”,这让一贯对中国友好的罗格先生情以何堪?

  一些国外媒体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媒体如此一厢情愿地渲染本国热门人选,让IOC“大吃一惊”。在IOC还根本没考虑新主席竞选问题,委员们根本不知情,各方面没有任何表态的前提下,中国媒体自作聪明的“突然袭击”,并自作多情的臆测,确实显得有点儿唐突和幼稚。这是对国际奥委会的不尊重,也是对罗格本人的不尊重。

  于再清“或任”八字还没有一撇,纯属“被主席”了一回。有媒体揶揄罗格对退休生活憧憬“搅得中国体坛又‘蝴蝶效应’了一把。”认为一些媒体挖空心思、费力巴力地算计中国人将“接过罗格的枪”,是“非常爱国主义”的炒作。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目前中国一些媒体的职业操守问题,或一厢情愿的意淫,或失去判断力的跟风,或添油加醋的“合理想像”,或“标题党”的思维语言,暴露的是一种浮躁心态和浮夸作风。正如有的评论指出那样:“眺望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那把椅子,惦记着世界杯的光彩,仿佛最近中国体育圈儿里净是不成拉倒不遭人笑话,成了就得载入史册的大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