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7月19日电/《华尔街日报》7月17日载文《中国不应将“保八”作为终极目标》,文章说,“质”与“量”孰轻孰重?对于中国经济决策者来说,在质量与数量的天平之间,他们理应把经济增长质量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得益于依然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3%,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仍是一个亮点。
但GDP增速放缓是中国未来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依赖出口和以贷款拉动投资的增长模式正变得岌岌可危。中国银行业可能仍将大举放贷,但在坏帐料将增加的情况下,它们必须从市场上筹集额外的资本,这最终还是会限制新增贷款的增长。
世界银行也预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理由包括:从人口统计学角度而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将放缓。该行预计,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能在8.4%左右,低于1995年至2009年间的9.6%。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可能进一步降至7%。
好消息是,中国许多决策者已经认识到恢复经济平衡的必要性,这意味着让经济更多的依赖本国消费者,而非海外市场和不可持续的投资增长。
问题在于,中国的决策者是否已经意识到,他们必须放弃长期以来引以为荣的8%的年经济增长目标。降低国内外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任务很可能落在将从2012年开始执政的中国下一代领导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