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洪财隆:民进党必须直视两岸

(2010-05-07 22:24:56) 下一个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洪财隆。(中评社 邹丽泳摄)


  中评社台北5月7日电(记者 邹丽泳专访)双英辩论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在“十年政纲”社会对谈中释放“不预设政治前提下,不排除与中国进行直接实质对话”,民进党大陆政策引起关切。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洪财隆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在蔡英文的领导下,民进党中国政策倾向朝“务实稳健”方向挺进,即战略清晰、立场坚定、策略弹性。他认为,体现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民进党试图把经济战略与经贸政策区隔开来,分层次、分议题甚至个案处理。

  洪财隆,1966年生,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台北大学前身)经济研究所硕士、德国曼海姆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硕士、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两岸经贸关系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现为台经院副研究员。

  洪财隆指出,民进党中国大陆政策将趋向于务实,可以预见,经济战略朝务实开放的态度,经贸政策也会比较有弹性。

  他认为,现今“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可说是绿、蓝、红三方的最大公约数;蔡英文在这一次的辩论中虽然没有直接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字眼,但双英辩论的整体意涵,慢慢朝经贸正常化脚步挺进,对民进党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民进党将经济战略与经贸政策区隔开来的第一道意涵,在于可能会逐渐区分两岸经贸议题的性质与层次,比如对某些因两岸大量往来所产生的现实问题将会予以实质监督,而不是一味反对,这样可以把政治注意力集中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上面。可以预料,民进党一方面要求ECFA透明化与公民投票的民主程序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也会扩大动员,加码锁定在经济发展政策、阶级版图重整、“主权”意涵方面都高度争议的ECFA议题。

  他认为,蔡英文最近有关中国政策的一连串谈话,最大的讯息在于思维的转变,拉高层次、从比较宽广的视野看待台湾在亚洲(东亚地区)的角色,也比较愿意理解国际政治、经贸环境的变迁对两岸互动的影响。

  洪财隆指出,当东亚各国都朝向区域整合的方向发展,竞相争逐签定自由贸易协定(FTA),台湾及民进党都必须务实承认中国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但ECFA仅是一个台湾的可能选项(option),绝非“非如此不可”,至少不能急急忙忙,让人怀疑“里头有鬼”;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过于冒进,ECFA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有很多未厘清,民进党的新思维是要提供民众一个选择空间。

  他说,陈水扁主政初期,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也是蛮开放的,到了晚期扁才诉诸激烈修辞,但这不能代表传统的民进党两岸政策,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台湾必须正视中国崛起的体会。

  以双英辩论来看,就短期局部战术而言,马英九虽赢了辩论,却输了战略,因为两岸经贸谈判(ECFA)涉及很多产业、很多人的生存问题,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再从辩证的角度来看,马英九执意签署ECFA也间接帮了绿营一个大忙,过去民进党不愿正视两岸经贸关系,现在民进党与支持者必须慢慢学习直视两岸因素与台湾在国际经贸的处境。

  洪财隆注意到蔡英文在双英辩论中提出“两岸经贸四原则”,一、台湾要有主控权;二、要循序渐进不能冒进,让弱势产业有调整时间;三、遵循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协定,不能离开多边体系的保护伞;四、维持整体外贸平衡。蔡英文与传统民进党政治人物不同,先从经贸出发,再指向两岸经贸一旦倾斜所隐含的政治层面与“主权”意涵,既兼顾基本立场,也符合中产阶级与中间选民的胃口。

  过去民进党面对两岸经贸往来多从政治角度切入,动辄以倾中、卖台或包藏祸心等负面字眼形容,甚至反对与中国经贸交流;蔡英文不喊口号、与传统民进党政治人物很不一样,短期看来不是那么讨喜,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蔡英文的阐述空间比较宽广有弹性,会为台湾派阵营开拓新的空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