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欧洲:中美是易怒的双胞胎,互相依存

(2010-02-08 19:44:29) 下一个

英国媒体认为,中美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两国互相依存,所以吵归吵,谁也不会越过对方的红线。


  中评社香港2月9日电(记者 亦昀编译报道)近日中美隔空过招剑拔弩张,隔岸观火的欧洲在暗自庆幸自己未被搅入漩涡之余,也在时刻高度关注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英国各大报章纷纷刊文评论,《卫报》认为,中美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两国互相依存,吵归吵,谁也不会越过对方的红线。《泰晤士报》猜测,中国近期的强硬态度,可能是一个声东击西的策略,目的在于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其经济改革。

  英国《卫报》8日发表社论说,一年前,中国官方喉舌《中国日报》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现得极为乐观,认为奥巴马和拜登这两个坚定的多边主义者上台之后,将对中美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两国贸易、台湾问题、全球暖化等议题上,中美都能有效而顺利地合作。

  一年后,面目全非。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派出副外长与奥巴马谈判。接下来是谷歌事件、对台军售、奥巴马将见达赖、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指指点点……仅仅一个多月之前,中美两国还能各自克制,不去刺痛对方的敏感神经。

  中美关系急转直下,难道可以完全归结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的自信和奥巴马的强硬态度,是否源于前者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和后者的弱势?有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的真实价值被低估25%至40%。奥巴马面对11月中期选举的压力,如今重新挑起汇率问题或许是个不错的举措。中美同样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需要自己的货币估价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愈显自信。然而,在民族主义成为主流的同时,中国却前所未有的融入全球经济。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三分之二以美元持有。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和股票,足以导致美元崩溃,并造成另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果真如此,失去了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中国又能向谁出口呢?所以,抛售美国国债不符合中国利益。

  因此,社论认为,目前中美之间的剑拔驽张是有限度的。双方都在试踩对方的红线,但“国家利益”将最终阻止各自越过对方的红线。中国和美国这对“易怒的双胞胎”互相依存,谁也不能没有对方。

  英国《泰晤士报》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美纷争的背后原因。该报8日刊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亚洲事务专家比尔•艾默特(Bill Emmott)的文章说,中国近来摆出好斗的姿态,其实是转移视线的策略,目的在于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推动经济改革。

  文章说,因失去世界领导地位而常常自怨自艾的欧洲,担忧未来世界不是被G7或G20领导,而是被G2(中国和美国)领导。这两大巨人近来频打口水战,欧洲(以及日本)暗自庆幸自己只是隔岸观火,未被扯进漩涡。

  奥巴马十分清楚,会见达赖将令已经因对台军售而出现裂痕的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对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一向敏感,而这一次中国表现得很不寻常,她的反应异常强烈,还威胁制裁有关的美国公司。此外,中国刚刚决定对美国鸡肉征收反倾销税,以报复美国对中国轮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中国并非只针对美国,印度也觉得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变得越来越挑衅。

  文章认为,90年代的中国注重在国际事务上稻光养晦,这种思想现今已经过时了。

  中国转变态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尽展身段源于自信增加。中国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最大赢家,在上周的达沃斯论坛上,大家都在谈论说中国成了“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复兴的先锋,而“中国模式”正在获得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的追捧。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开始变得不那么强势。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若想维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需要找到一种新模式、新的增长源,不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外界开始广泛关注中国是否出现资产泡沫,以及会不会像1990年的日本那样泡沫破灭。这样比较似乎有些牵强,纵使资产价格泡沫在某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但并未扩展到中国的整体经济。

  为了阻止恶性通胀,中国可能会在汇率政策上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变。可是,这却正是美国和欧洲极力游说中国去做的。由于中国不愿意在外国的压力下被动行事,因此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目的是凝聚社会支持,以顺利度过改革过程中的艰难时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