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中国仿制苏27属外行话,大型武器无专利

(2009-08-24 03:07:47) 下一个

中国军工企业正在测试新生产完成的歼11战机。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俄罗斯需要调查中国仿造苏-27战机的情况。”俄国防武器出口公司高级官员19日对西方记者说了这样的话。此前,俄媒体上指责中国仿造俄战机的声音不少,甚至有骂中国是“强盗”的,但俄方高官从来没有跟著嚷嚷。

??俄方官员的话让不少中国人心里咯22100;一下,上世纪90年代,苏-27战机在中国名气很大,它是中国拥有的第三代战机的第一个机种,从而使中国跨入世界先进空军力量的行列,但如今它正在中国人的视野中迅速褪色。多名中国专家2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仿造”一词在飞机制造中很不专业,“调查”仿制就更不靠谱。而这个话题的真实制造者其实是一些对战斗机贸易一知半解的好事媒体。“俄罗斯现在巴不得中国多买它的军品,而受到西方军火贸易禁运的中国,虽然现在看不上俄罗斯的军备了,但除了俄罗斯也没别的地方可以买。”中国国防大学的李大光博士向《环球时报》这样评价当前中俄军火交易的“实情”。

??俄官员做出谨慎表态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赛金8月19日在莫斯科“MAKS-2009”国际航展上对记者称,俄罗斯采取各种措施打击世界市场上仿造武器的现象,包括调查中国方面仿造苏-27战机的情况。

??伊赛金是在回答西方记者提问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但他接下来的话又像是在替中国辩护,他说,俄罗斯已注意到,中国生产的飞机仿冒了苏-27飞机的外形,但这“还需要证据”,“这属於非常复杂的技术。外表可能一样,但是里面的设置可能完全是另一样。是否是苏-27的准确翻版问题,需要调查数月,甚至数年,里面的设置可能不一样。”

??俄罗斯国防武器出口公司是一家国营公司,它垄断著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业务。

??正在莫斯科参展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飞机制造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方对所谓中国仿制苏-27的说法语焉不详,带有明显的应付媒体的“官话”意味。实际上,专业人士是不会谈甚麽仿造战机的问题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想让别国拥有这种武器,根本就不会出口相关装备和技术,如果连技术带装备都卖了,那再追究“仿制”还有甚麽意义。事实上,中国早已获得苏-27飞机的生产许可证,可以根据合同对苏-27飞机进行许可证生产。如果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消化了外来技术,用在其他飞机的设计制造中,那也很正常,根本不是甚麽仿制。

??自中国停止组装苏-27战机,转而研制同级别重型战斗机开始,西方就冒出“中国仿造俄战机”的问题,美国《防务新闻》、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等媒体对此都有报道。一些西方记者还在各种场合一再追问、诱导俄罗斯官方和苏霍伊公司就此表态,但俄罗斯官方从来没有对中方提出过“仿造质疑”。伊赛金19日的表态显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出来的新闻。

??俄罗斯媒体上也有一些指责中国的声音。去年2月,俄罗斯《新闻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冒牌货”的文章,对中国复制苏-27战机的制造技术表示强烈不满。

??去年4月,“俄罗斯新闻网”的一篇文章情绪激烈地指责“中国强盗升至新水平”。这篇篇幅很长的文章称,中国人展示的J-11B战机模型,几乎就是完全克隆苏-271057;1052;1050;,“这是违反国际条约的”。

??但中国军事专家尹卓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发出这种言论的人,从来不提或者根本不懂的事实是,作为像苏-27这种大型军事装备都是没有所谓生产专利的,因为要想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前提是必须得公布你要申请专利产品的所有技术细节,这样才能说服大家你凭甚麽申请专利,而军事装备显然不能公开性能去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

??仿造武器的问题很复杂

??实际上,世界上包括美俄在内的先进工业国家,都有过借鉴当时比自己更加先进的国家的技术和成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武器系列的经历。世界上最著名的苏联T-34坦克,其实就是仿造、升级的产物,苏联从美国引进“克里斯蒂”型坦克後,立刻仿制出BT-5坦克,而BT-5坦克上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悬挂系统和发动机都是仿制品,随後BT-5演变成BT-7,最终发展成了T-34坦克。苏联第一种合格的战略轰炸机图-4,也是在二战末期,苏联在意外得到几架迫降在其境内的美国B-29战略轰炸机後研制出来的,其外形与B-29完全一样。

??此外,日本现役的川崎F-2战斗机,外型就是放大的F-16;以色列的“幼狮”型战斗机是在从法国进口的幻影III 型战机的机体基础上,使用美式发动机和内部设备自主研制的。

??匿名的中国飞机制造业人士说,如果仅从一架飞机的外形和某个飞机看上去有些相像,就说是仿制,那是非常外行的说法。飞机的“气动布局”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现代的飞机,还有发动机、航空电子、雷达、火控等等许多系统都非常重要和关键,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在其中某些方面进步相当大,也拥有自主技术,如果结合很多技术设计制造出某种飞机,而外界非要说是仿制,那在武器装备的制造中是很可笑。而且仿造的事情是几乎无法调查清楚的,哪有一个国家自己搞的武器可以同意别国来调查!

??这名业内人士还说,在中国引进苏-27战机的过程中,俄罗斯的飞机制造专家经常在中国的企业里,中国的飞机生产商用俄罗斯技术做了甚麽他们是很清楚的,如果中国做了甚麽超出合同的事情,他们早就提出异议了,也不会等到今天。

??设计苏-27战机的苏霍伊公司也曾反驳过“中国剽窃俄罗斯苏-27等军事技术的知识产权”的说法。该公司总经理伯格去年6月表示,媒体上有关中方仿造苏霍伊战机的说法纯属外行,“我们坚信中方战机当然有自己的技术成分和国产部件。美国等‘专家’在俄方售给中方武器的知识产权上做文章是在挑拨离间。”

??中俄都从武器贸易中获益

??尹卓认为,所谓“中国仿制苏-27”的说法再次引起关注,与俄罗斯对可能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军机市场的担忧有关,这也是俄罗斯官方和国防工业经不住西方记者的撩拨,最终矜持表态的重要原因。

??1990年11月,中苏双方达成关於购买24架苏-27战斗机并继续引进24架苏-27战斗机意向的双边协议。1996年12月6日,俄中两国签订了转让苏-27战斗机生产许可证的协议,整个合同总额估计为25亿美元。据统计,自1992年至2002年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3批共76架苏-27飞机,其中包括36架苏-27SK单座型、40架苏-27UBK双座型战斗教练机。此後,中国转向采购苏-30战斗机,而苏-27战斗机则开始由渖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生产。

??这是上世纪90年代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中俄交易。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与美国合作改进歼-8Ⅱ型战机计划无果而终的挫折,购买苏-27战机被称为“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二次急速现代化的起点”。

??军火贸易对俄罗斯的意义也不言而喻。莫斯科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专家考斯科夫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一度是俄罗斯军火的最大买主,在俄罗斯军工企业困难时期对其输血,使得俄罗斯在当时几乎是停产待业状态的军工研制、生产企业被注入给养,得以继续生存下来,中国是“下沉中的俄罗斯航空业的救生圈”。

??但近年来,中俄军火贸易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据“美国之音”报道,伊赛金今年4月表示,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军火曾占过俄罗斯武器出口额的一半,但2008年中国在俄罗斯对外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额已经下降到18%,未来将下降到15%,甚至是10%。但他同时表示,他的公司今年的第一笔武器交易合同恰好是同中国签署的。中国向俄罗斯采购了100多台航空发动机,用来装备在中国的歼-10型战斗机上。

??对此,尹卓认为,这与中国军备采购不再那麽迫切、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武器总是留一手等都有关系,但最终决定性的因素是,中国作为一个向工业化疾进的大国,在武器装备上不可能总是依赖俄罗斯。

??俄罗斯的工业制造能力也制约它的武器出口,西方就经常嘲笑俄罗斯的工业制造水平。冷战时期,西方将结构简单、做工粗糙的苏联火箭称为“铁皮加锅炉”。著名的别连科“米格-25叛逃日本”事件中,美国专家在惊叹米格-25战斗机的高速高空性能的同时,也不忘在报告中写上“工艺技术粗糙”等贬低性语句。《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演习现场看到的俄军地面武器装备,包括T-80主战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车体装甲焊接处也明显有些粗糙,特别是不少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BMP步兵战车,凑近了能看到正面装甲上凹凸不平的焊接。

??有分析认为,虽然中俄两国在苏-27战斗机的知识产权上偶有风波,但这并不会严重影响两国在军技领域的合作,更不会影响两国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大局。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新一轮军事改革,对新式武器装备的国防订货有所减少。在国内订货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军工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扩大出口。2002年11月,时任俄联邦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表示,俄罗斯“祗有靠向中国供应武器和军事装备,才能维持军工企业”。

??考斯科夫教授也告诉《环球时报》,俄罗斯没有选择,目前飞机制造业本身所接到的订单仍无法满足其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势在必行。而据“美国之音”报道,有军事评论人士认为,在西方仍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的情况下,中国同俄罗斯的军火交易将持续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