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首都机场彰显中国鸿鹄之志 英国自叹不如

(2008-02-27 07:50:26)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2月27日电(记者 亦昀编译)“欧洲的城市化过程用了200多年,中国只用了20年。”-- 英国建筑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即将投入使用,尽管机场方面十分低调,也不打算搞盛大的启用仪式,但这座世界最大的建筑,仍然令不少外国媒体侧目。它尤其牵动了英国媒体的神经。

  壮观的3号航站楼,被看作是北京在奥运期间迎接游人的门户。英国是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所以英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拿伦敦的希斯路机场5号客运大楼跟北京的3号航站楼相比。它们无一例外的在报道中显示出对北京3号航站楼的规模的惊叹,不过,更使他们惊讶的是航站楼的兴建速度,它从筹划到兴建,总共花了不到4年时间,对于中国人的效率,英国媒体纷纷自叹不如。

  “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幕”

  BBC今天以“一个巨大的机场,为了中国的鸿鹄之志”为题,详尽报道了北京首都机场新客运大楼即将启用的新闻。报道说,这座新的航站楼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报道说,中国希望令世人震撼。你来到这里,中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你在降落的那一刻,就产生一份充满敬畏的心。

  美联社的报道说,航站楼的设计者、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形容北京的新机场客运大楼为“世界最大的建筑”。这个巨大的玻璃和钢铁造的机场客运大楼,比伦敦希斯路机场所有客运大楼加在一起还要大17%。

  著名的英国设计网站Design Week 刊文说,3号航站楼占地130万平方米,它是第一个突破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到2020年,航站楼预计每年能容纳5千万人次。

  北京做到了,为什么伦敦不能

  3号航站楼的建设工作于2004年8月7日开始,将于2008年2月29日正式启用。

  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ITN)的报道说,让人惊讶的还不只是北京3号航站楼巨大的面积,而更是它兴建的速度。

  《卫报》的报道说,北京3号航站楼的规模,是希思路机场5号客运大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客运大楼一半的费用,以及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独立报》也说,3号航站楼在4年内完成,比希斯路5号航站楼的“设计时间”还短。

  一个英国的建筑评论网写到:北京做到了,为什么伦敦不能?

  传统、风水、新科技

  “福斯特试图结合传统建筑元素与最新的技术,3号航站楼那红色的柱子和柔和的黄金色屋顶,让人想起了北京的皇宫和庙宇。 ”美联社的报道这样说。一个专业建筑设计网站也形容说,红色、橙色和黄色,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颜色。

  《独立报》的报道说,大楼点缀着中国传统的符号,比如这些红柱子,就隐藏着一些古代庙宇的因素,它与当代的科技和设计交织在一起。

  报道说,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否有风水师参予设计,但是风水的考虑在福斯特以往的建筑中体现出来,比如香港的汇丰银行总部,就藏着很多象征吉祥与幸运符号。黄色、橙色、红色也都是吉祥的颜色。

  融入环保理念

  3号航站楼的环保理念也备受各方关注。福斯特指出,它融入一系列环保设计理念,是世界上最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之一。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描述说,3号航站楼面向东南的天窗,早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吸热,而大楼内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也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报道说,它是世界“最先进”的客运大楼之一。

  自叹不如

  伦敦希斯路的5号客运大楼,曾经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建筑。所以,英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拿希斯路的5号大楼来与北京机场的3号航站楼相比。

  英国媒体的报道几乎都提到,北京的3号航站楼不仅比希斯路的5号客运大楼的面积足足大一倍,而且只用了一半的费用建成。最令他们惊讶的是,希斯路5号客运大楼用了20年才建成,而北京的3号航站楼只用了不到4年!

  对于近年北京的重建和改造,媒体都很关注。BBC的报道列举了多个北京今年的标志性建筑 -- 被称为“鸟巢”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将在几个星期内建成;看上去像个UFO的国家大剧院,刚刚上演了第一次演出;呈锯齿状的央电视台新总部也正在迅速地升起。

  英国《独立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不无自嘲地写到:中国除了扩建北京机场之外,还正在计划兴建97个新的地区性机场,据说,其中45个机场将在未来五年完成。然而,自从1987年伦敦城市机场启用之后,英国就再没有兴建过新的机场。

  文章还说,与中国政府相比,英国政府的官僚作风很僵化。

  “我们到底可以从中国学习到什么呢?”文章说,当我们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欧洲人和美国人或会因为不满中国的政治自由度而不屑一顾,但是不要忘了,对于很多人来说,经济上的自由与政治上的自由一样重要。香港就是世界上经济最自由的地方之一,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内地正慢慢地向香港的经济模式倾斜。

  “我们现在要向中国学习,我们未来将有更多东西要向她学习。”文章最后写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