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台“立委”选举牵动三月大选 未知鹿死谁手 (图)

(2008-01-18 04:03:25)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1月18日电(作者 文心)备受各方关注、被视为2008“大选前哨战”的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国民党成为最大的赢家,一举拿下81席,取2/3以上席次的压倒性优势,而民进党则仅得27席,遭遇其创党以来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台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后的首场选举,而且时间点是在3月“大选”前夕的敏感时期,加之是首次与两项公投一并举行,因此具有同此前“立委”选举不一样的特殊性,选举的结果不仅攸关未来几年台湾的政党格局,更直接牵动3月的选举。

  一、新选制下的首场实战,政党版图位移

  2004年“8.23修宪案”,台“立法院”从第七届起席次减半、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这对于台湾的各政党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大党趁机扩充地盘,小党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经过新选制下的第一场实战检验,台湾政党版块出现了位移。

  2000以来北蓝南绿、中部拉锯的态势被打破,国民党几乎事囊括了北部和中部的所有席次,除守住台北县2席外,民进党在台北市、桃园县、台中县市、彰化县、南投县和云林县全部挂零,选前民进党大声宣称要“决战中台湾”,但结果显示,民进党在北部和中部全线溃败。而蓝军则继2005年县市长选举攻占中部县市之后,一举跨过被视为蓝绿政治分界线的浊水溪,继续向南挺进。在一向是绿营大本营的南部各选区,蓝绿打成平手,国民党拿下一半席次。最让民进党惊心的是,被视为“深绿铁票区”的高雄县、市,国民党分别拿到3/4和3/5的席次,显见南部绿色版块已经发生松动,蓝营势力已打开突破口。

  这次选举决出台湾政党实力消长的新态势,作为台湾最高民意机构的“立法院”也由此划出“大蓝对小绿”的最新政党版图,未来几年中“立法院”将呈现国民党和民进党不均衡对峙的“两党格局”。台联党、新党及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多个小党的政党得票率均未达到5%的政党门槛,走向泡沫化,国、民两党的得票率分别为51.5%和36.9%,瓜分了所有不分区席次。

  国民党拥有的81席,已大大超过“立法院”2/3的席次,加上亲民党和无盟,泛蓝势力共86席,拥有超过3/4的优势,这意味着未来国民党可以主控“立法院”,具备主导议事、重大法案过关、“倒阁”、“罢免”、“修宪”的能力,国民党对台湾政局的主控力也因此而大幅提升。

  二、民进党施政背离主流民意、缺乏反省能力导致惨败

  选前各方就分析,对民进党来说,这是一场输多赢少的的选战,但恐怕连民进党自己都没料到,会输到这么惨,仅拿到1/4的席次,成为一个与对手实力悬殊很大的、真正的“立法院”少数党,个中原因何在?

  首先,自2005年陈水扁家族和一系列高官爆出重大弊案以后,民进党在执政无能之外又加上贪污腐败,一向以“清廉改革”自居的民进党形象急速下跌,“立委”选前媒体的民调其政党支持度最低时不到20%,不满意度高达54%。岛内民众对民进党执政怨声载道,民心思变,民心思治,如此低迷的气氛,民进党的这场选举当然是一场苦战。

  其二,近几年来民进党在陈水扁的带领下,“正名制宪”、“去中国化”,在“急独”的路上一路狂飙,以为死死抱住深绿基本盘就能站稳脚跟,在选举中立于不败,以至于党内“急独”势力恶性膨胀,只见“上杜下谢一连庄”式的人物在台面上活跃,而持不同意见的声音完全被压制、排挤,“立委”党内初选时竟以所谓“排蓝条款”运行,敢于发出批评声音的“十一冠”一个接一个落马。民进党从上到下被深绿所绑架,从原来的多元化变成一言堂,完全失去反省自清的能力,其政策路线越来越偏激,完全背离了期待和平安定的主流民意,这样的政党,如何能获得选民认同?焉能不败?

  其三,作为民进党舵手的陈水扁,为了转移社会对其无能贪腐败的批评、为了防止“跛脚”保住权位、更为了坐稳“台独”教主的宝座为自己下台预留出路,在选前半年重操“公投绑选举”的故技,罔顾民生,不顾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对国际社会的反对充耳不闻,以破釜沉舟的姿态狂打“入联公投”。为了玩弄选举花招拉高投票率,陈水扁和民进党强硬坚持“一阶段领投票”,甚至不惜以“戒严”相威胁,民众对其如此肆无忌惮操弄“公投”心生厌倦。陈水扁只管尽其所能在在浪尖上弄潮,实际上已成为“票房毒药”,陪上的却是民进党的选情与执政前途,难怪选举结果出来后,岛内媒体评论认为“这是民众对陈水扁的不信任投票”。

  三、天时地利人和,让国民党取得意料之外的大胜

  2004年民进党的打着“民主改革”的旗号,发起推动“立委减半、单一选区两票制”,后来得到国民党的呼应,在两大党的合力推动下。新选制进入实际的运行中才发现,国民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民进党自吞苦果。首先是选区重划使国民党具有结构性的优势。国民党在北部、东部和离岛等十多个选区坐享其成,不战而胜,而民进党只在南部22个选区有优势。其次是在“单一选区两票制”之下,“区域立委”呈现“一对一”的捉对厮杀,国民党所拥有的18县市地方执政权及蓝大于绿基本盘对比,让国民党的候选人明显占据有利地形。新选制注重候选人的基层实力,选举模式和议题“地方化”、“中间化”,对基层组织扎实、善打组织战的国民党有利,民进党以往所擅长的文宣战和“统独”议题难有发挥的空间。

  天时地利之外,国民党这次选举还呈现了以前所难得一见的团结气氛,较好地完成了党内整合,在大多数选区推出了最具胜选希望的候选人。与此同时,还与亲民党、无盟等蓝营盟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民进党内天王勾心斗角、高层公开互呛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上下展现团结一致,卧薪尝胆,全力以赴的劲头,在形势总体看好的情况下,国民党高层一再提醒全党“戒慎恐惧”,“选情不如预期乐观”,甚至在选前最后几天打出“危机牌”,最终收割了胜利果实。

  四、国民党声势看涨,但仍需“戒慎恐惧”

  国民党在“立委”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之后,马萧配与谢苏配的民调差距进一步扩大,对蓝营的军心士气、内部团结无疑具有正面的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大选”可以唾手可得。一则骄兵必败,国民党和马英九如果沉浸在胜利中,忽略了“大选”与“立委”选举的不同之处,忽略了“立委”选举中并未溃散的绿营基本盘,那就犯了轻敌的错误。二则与谢长廷是个能绝处逢生的选战高手,不可小视,其最擅长的就是从危机中寻找出路,蓝营一招不慎,就可能变成谢长廷的转机。因此,戒慎恐惧应是国民党最好的状态,马英九和吴伯雄在“立委”选后第一时间宣称,国民党未来会更加谦卑,不会滥用在“立法院”的绝对权力,会尊重民主法则,目的就是要化解民进党操作“钟摆效应”。

  五、谢长廷“断扁求生”,能否突破困局

  谢长廷初选出线后,虽然拿到2008“大选”的入场券,但始终未能拿到选战主导权。半年多来,陈水扁完全没有任何“跛脚”的迹象,强势发动“入联公投”,谢长廷完全被边缘化,他的“幸福经济”、“和解共生”也在选战中毫无声息,几乎让人搞不清到底谁是2008“大选”的主角,扁谢之间为了谁主导的问题多次针锋相对地公开互呛。

  “立委”选举当晚,民进党内一片低气压,在党内要求检讨负责的压力下,陈水扁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终于宣布把“大选”的主导权交给谢长廷,而此时,距离“3.22”仅70天。选后的几天,谢紧锣密鼓地拜访台联党精神领袖李登辉、“台独”大老黄昭堂、辜宽敏、红党主席陈耀昌,一方面安抚独派稳定基本盘,另一方面释放“蓝绿共治”“政党协商”的风球,竭力想整合所有蓝营以外的力量,争取中间选票,尽快开辟出一条新的生路。

  谢长廷“断扁”之后能否“求生”,仍面临一系列的严峻考验。一是刚刚经过惨败的民进党,士气低迷,需要新领导重新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二是党内权力斗争沉屙已深,急待盘整。扁系人马是否全心辅选毫无把握,“内阁”总辞后如何处理也成问题。大选在即,阵前大换血恐是兵家大忌,但仅仅撤换“杜谢庄”是否足够展示“改革除弊”的力度,令人怀疑。三是路线政策如何调整?“立委”选举的失败显示陈水扁的“急独”操作已是死路,必须与之作出切割,才有希望赢回民心。但若向中间调整太快又有基本盘松动之忧,在开拓中间选票与巩固深绿之间,如何掌握火候与分寸?考验谢的智慧。四是虽然民进党会以“立法超级大党需要有牵制的力量”,“防止重回一党专制”等说辞,全力催化所谓“钟摆效应”。但在短短的六十多天里,能否如其所愿,尚难定论。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