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6日载文《中国印度渐行渐近》,摘要如下:
尽管在快步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和印度经历着相同的道路和挑战﹐但政治上的缘故使两国一直未能携手深化彼此的经济联系。但两国官员称﹐双方共同利益的增多正日益促使北京和新德里去构建新的关系﹐协调两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和贸易领域的利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将出访印度﹐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印度。如果双方能捐弃前嫌并愿意建立起更紧密合作关系的话﹐预计两国届时将推出一系列合作新举措。这两个亚洲大国目前的关系仍充满了不和谐的声音﹐两国去年宣布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现在看来也缺乏实质进展。
但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相同的问题﹐如对能源的渴求以及数千万国民未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中印发现进行合作有着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介绍说﹐一项合作内容可能是双方组建能源投资联盟﹐以期共同勘探海外油田和在购买海外能源资产时强化彼此的讨价还价能力。今年1月﹐两国达成如下共识:当其中一国在投标第三国的原油勘探专案时另一国不得与之竞争﹐此前印度在与中国竞逐几笔海外专案时均以落败而告终。两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已经在苏丹和叙利亚等地区的勘探专案中展开了合作。
北京和新德里还在探讨如何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谈判筹码。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今夏进行了新一轮的磋商﹐虽然谈判最终破裂﹐但中国和印度发现很多时候双方的立场相同:如在农产品补贴等争议问题上都是反对美国和欧盟的主张。全球企业渴望打入双方均超过10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以及中印两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这些为两国增添了谈判砝码。过去3年中﹐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8%和9%。
为了扩大外交成果﹐中国还希望能够增加与印度的经贸往来。与胡锦涛一道出访的还有负责外贸的中国官员以及渴望与印度达成贸易协定的约50家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士。近几年来﹐中印贸易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6亿美元猛增至170亿美元。增长的潜力也颇为诱人: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时有望增至500亿美元。而且﹐印中去年双边贸易额还不到美中贸易额的1/10。
长期以来﹐中国耐用消费品制造商一直关注着印度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另外﹐中国的道路建设商、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港口运营商也从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现了商机。
印度也希望向中国不断发展的钢铁行业销售更多的铁矿石。印度的外包企业也追随者他们的跨国公司客户来到了中国﹐而中国此时也正急切希望建立自己的软体服务产业。印度国家软体和服务公司协会主席基兰•卡尼克(Kiran Karnik)表示﹐由于印度的劳动力构成更为年轻化﹐中国无法在人力资源方面对印度形成真正威胁。
中国加强与印度的联系再次证明:中国正在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实现其外交目标。中国领导人一边说着“和平崛起”﹐一边与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本月早些时候﹐中国还主办了共有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中非元首峰会﹐会议期间共达成了19亿美元的商业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