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鲜日报 中国把目光转向资源宝库——海底

(2007-02-06 10:17:09) 下一个
来源:韩国《朝鲜日报》



  这次中国的探测目标是海底。发射载人航天飞机、摧毁本国陈旧气象卫星等,集中推行宇宙开发项目的中国现在又展开了世界海底探测竞争。中国媒体2日报道说,中国海洋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可潜到7000米海底进行探测活动的载人潜水器。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探测试验。



  中国将探测世界海底资源



  中国研制出的潜水器能承载3人,长8米、宽3米、高3.4米,外形像鲸鱼。去年参与发射载人航天飞机“神舟六号”项目的开发组这次参与了潜水器的研发过程。

  

  中国媒体报道说,该潜水器可探到世界99.8%的海底。每次下潜可以在海底停留12小时。特别是,潜水器内还有照明装置、相机、音波探测器,外壳用钛合金制作,能抵抗强大的水压。

  

  中国媒体报道说,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研发的潜水器只能下潜到6500米海底。与其相比,中国的潜水器可以在7000米海底停留5个小时。





  海底是地下资源的宝库



  深海资源中最受关注的是锰结核。锰结核资源集中分布在5000米海底。在陆地上各自独立存在的锰、镍、铜、钴、白金等金属,在海底却能结合于一体形成锰结核,其利用价值非常高。



  海洋地质研究家推测说,在海底至少埋藏着1350亿吨原油和14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铀的含量则为陆地的2000倍,达到40亿吨。各国之所以展开激烈的海底探测竞争,也是因为海底蕴藏着这些丰富的资源。





深海开发竞争



  海水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2%,为了开发深海矿物资源,法国、印度、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已经从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确保了矿区。韩国也于2002年在太平洋单独确保了面积达南韩总面积四分之三(7.5万平方公里)的开发矿区,计划在未来15年内进行勘察。



  技术开发竞争也很激烈。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发了能够下潜到4500米海底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而目前的潜水器能下潜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



  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的“詹森”、蒙特利尔海洋研究所的“Tiburon”等各种深海无人潜水器能下潜到1万米的海底。以研究机关、企业、大学为中心,对于ROV(远程遥控无人潜水器)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在2000米海底作业的ROV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此前,载人潜水器的“最高下潜纪录”一直由日本保持。日本在1989年开发了能下潜到6500米海底的“真贝号”,而其无人潜水器“海沟号”的下潜深度达1.1万米,这是世界最高纪录。



  法国和俄罗斯分别使用中的载人潜水器“鹦鹉螺”和“米勒1、2号”能下潜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进行勘查。韩国也于去年开发出能够下潜到6000米海底进行勘测的“海未来号”,跻身深海潜水器竞争行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