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功夫 刘振墉
我住的宿舍是座旧楼,面临环城马路。一天在楼梯口贴着一张告示: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本楼将进行粉刷。同时来了一批精瘦的小伙子,背着一捆捆的粗麻绳。一会儿功夫,这些小伙子们就上了屋顶,并且沿着绳子在半空中攀上爬下,悠悠晃晃的,真帮他们捏一把汗,这大概就是新闻里常提到的“蜘蛛人”吧。几天以后,这座楼房的前后面及东山墙已粉刷得光滑明亮,唯独西山墙还保留着灰不溜丢的老样子。我住在三楼的最西头,夏天的西晒太阳烤得房间里总是热烘烘的,本来想粉刷以后,情况或许会好一些,询问他们的头头,说是这面墙在背面,从马路上看不见,所以不给粉刷,让我特别失望。
上街走走,发现沿大街的店铺,差不多家家都在装修门面,脚手架堵塞了人行道。据店家说,这是为了迎接创建文明城市的检查验收,市政府统一布置下来的任务。虽然只是个中小城市,如果一家门面花几万到十几万元,加起来也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也不知道这些钱由政府还是单位出,或者是个人出。
文明城市建设,要做的事太多,轻重缓急的判断与选择至关重要。比如我家窗前的马路,一下雨就积水;我住所旁边有池塘和小河,可惜水是黑的,有时还发出阵阵臭味,蚊子特别多;本市属地震带,我住在四层的砖混结构房子里,千万不要地震,五级、四级都挺不住;偶尔在附近散步,经常遇到路人打听厕所,有些人干脆在人行道旁小便甚至大便,我很同情这些人内急却找不到公厕时的尴尬。不过我的这些感受,决定政策的人们未必能体验到,他们通常生活在另一种环境和氛围里,有些人天真得象时尚女孩,似乎做面膜、溥粉底霜比什么都重要。
我想起了一条旧闻。多年前在刊物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西德的某个城市,议会和政府决定,由政府贴补一部分钱,帮助居民将木质门窗改成中空玻璃的塑钢门窗。据说这样做可以提高这些民房的保温效果,也就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能耗。
同属政府行为,高低优劣是很容易比较的!
(写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