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士顿钓鱼 刘振墉
周末随女婿去海上钓鱼。这个小渔港在波士顿以北五六十公里处,面对大西洋。我们提前到达码头,买了票(半日钓每人70美元)就先上了船,渔人们陆续到来,7点钟渔船准时离开码头驶向外海。
渔船不大,舱面两侧共有三十多个位子,一根根的钓鱼杆从船舷一直伸向船蓬的上面。有两个渔工,一个人管驾驶,另一个人负责舱面服务。船行驶约四五十分钟后停下来,通知大家可以下钩了。我笨手笨脚地将鱼杆取下来,鱼钩下到海里,放出约十几米长的尼龙线,就呆呆地盯着浮标。不到5分钟,就看到浮标在上下晃动,我赶快收线,鱼还在不断地挣扎,从钩上取下来掂掂,约有一斤多重。渔工立即过来将鱼提在手里,走到船中间大声宣布:“某某先生已第一个钓到鱼了,我们向他表示祝贺!”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让我既感到意外,又很激动,这还是我平生头一回碰钓鱼杆。
渔船在海上转移过两次,始终没有找到丰产的渔场。虽然,当有人钓到一条七八斤的大鱼时,曾引起一阵激动,最终还是有二三成的人一无所获。我自从钓得第一条鱼后,直到结束,再也没有第二条鱼咬钩,几次改变放钩深度也无济于事。女婿坐在旁边,第一次钓到一条约有半斤的小鱼,主动扔回海里,第二次钓得一条两斤左右的鳕鱼,渔工拎过去,放到案板上一比划,又随手扔回大海。原来法律规定,鳕鱼是保护性鱼类,必须长过21英寸(53.34厘米)才可以捕捞。案板上有两条刻线,其间距就是它的标准长度。我看到有四五条接近标准长度的鱼都被扔下海,宁可让顾客空手而归,也毫不通融。渔工们遵法守纪真是严谨得一丝不苟,令人敬佩。幸而我钓到的是一条杂鱼,不在保护之列。
我还吃惊地发现,挂在钩上的鱼饵,那一条条的小鱼,竟然全是用塑料制成的。它们有大有小,形态、颜色也各有差别,但都富有弹性,进入水中后,在水力作用下,一晃一晃的,像真鱼一样,馋嘴的大鱼免不了上当受骗。
11时30分,渔船开始返回,渔工忙着代客加工。我看他抓住鱼鳃,一边一刀,就剖下两片肉来,出肉率只有五六成,余下的鱼骨架,被砍成一段段的,用力抛向天空。通常总有几只海鸥在渔船前后飞行,发现有食物,呱呱几声长鸣,就唤来了十几只同伴在天上盘旋。一把鱼骨头抛出去,邻近的海鸥立即冲向抛物线的中段,接住目标物,其命中率比美军的“反导”要高得多;稍远些的海鸥则飞向抛物线的终端,待鱼骨头刚刚掉入水面的一瞬间,冲过去将其叼起。当渔工询问我们要不要将鱼加工时,我们连连摇头,觉得带那么两小片鱼肉回去,实在不好看,还是带回整条鱼。
晚饭的时候,女儿将它又煎又煮,整条红烧鱼装在大盘子里,却也有模有样。老伴和女儿一面吃一面赞赏:新鲜、好吃!还不忘记补上一句安慰词:值得! [原载新民晚报—休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