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5)
2011 (144)
2015 (51)
2017 (44)
2018 (41)
2019 (58)
2020 (34)
2024 (146)
二十年多前,我的一位很有辩才的大学同学没有从事他曾经一心向往的律师职业,而是转身去做了某品牌花生油的销售代表,拿着微薄的薪水,直到今天大多数同学都成了大律师衣食无忧,而他还在为生活奔波。去年回去的时候,我们见面,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做大律师,多赚钱。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个性做不了律师。什么个性做不了律师呢?我明知故问。我正直啊,他说。说完他自己先笑起来,然后又一脸沉默。
《造雨人The Rainmaker》这部影片是我第二次看了。距离第一次应当有些年头,所以我几乎不记得具体情节了,直到看到那个初入行做了一个著名案件的律师Rudy,在一案成名后却转身离开了律师行业,我想起了我的那位同学,他年纪轻轻时就像Rudy一样清醒,不知道他那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律师这个职业有时候是需要出卖灵魂的,其实太多现实中的职业都是需要我们出卖灵魂的,律师可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需要经常出卖灵魂的一个。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和初心,其实那个底线和初心或许已经在无处不是博弈的生活中遭到了越界和破坏,久而久之,就会像Rudy说的那样,“每个律师,至少有一次在他所办的某个案子里,跨越了一条他原本没想跨越的线。而当你跨越这条线足够多次数时,它(你的底线)就永远地消失了。长此下去,除了变成另一个律师笑话之外你就什麽也不是了,你仅仅是肮脏水域中的另一条鲨鱼而已。”
Rudy这番话绝不是矫情之言,而是适用于人性的金句,看看电影里即使涉及法律这么严肃的领域,依旧有无数灰色地带供你穿越和突破,非法的取证手段,为了否决证人证言的合法性可以当庭暴露证人隐私,还有防卫过当进而杀人……
从某个角度说,世界就是一滩脏水,你洁身自好就会被排挤出去,就永远不会赢,而你如果妥协,劝说自己适应它以站在胜利者的位置时,你早早晚晚都会被脏水从里到外地污染透了。这就是残忍的现实。
没有人会一下子变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那个与当初的自己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的,都是点点滴滴的侵蚀和改变,在不知不觉中,从量变完成了质的转变,你会在某一天蓦然发现,你离当初那个纯洁,青涩,坚持真理和正义,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自己,已经相去太远了。这种改变和同化因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显得更为可怕,因为你的警惕会慢慢放松,你的知觉会渐渐不再灵敏甚至变得麻木,所以就来不及防备某一日内心的良知偶然觉醒的一瞬看到的看似猝不及防的改变:你什么时候变得不再是你了?
Rudy选择了拒绝这种改变,拒绝被污水污染和利益同化。他是清醒的,却也是幸运的,更多的人没有这份清醒,更多的人也没有这份幸运,他们从不得不去做越过自己底线的肮脏的事,到完全熟练自如地适应那套吃人的规则而不自知,最终就是变成了脏水中的鲨鱼。
作为刚刚通过律师考试的Rudy,他的职业经验是零起步,就像他自己说的,即使学了那么多的法律,真正进入法庭的时候还是感觉自己好像刚刚出生,一切都是新的,连他的庭审辩论都是磕磕绊绊,但他拥有两件无往不利的神奇武器,那就是真诚和同情心。
成人的世界里真诚为王,对律师来说,尤其代理弱势群体利益的律师来说,另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对弱者的同情心。初入社会的Rudy幸运的拥有两者,所以他最后赢得了他的官司。但是其实,现实中,即使拥有真诚和同情心,结局却往往是输,因为那些能够左右局势的权威人物往往已经丢失了这两样东西,真诚和同情心在他们眼里是幼稚的表现,而成熟的表现是看到利益就义无反顾地扑过去…… 所以他们貌似赢得了世界,就像成功的老狐狸一样。
这个看上去挺美的世界到底有多肮脏,被宰割的普通人大概永远也不知道真相。就像保险理赔公司那条不成文的“驳回一切理赔诉求”的内部信条一样,就像保险公司的那两个厚厚版本的理赔手册一样,不知道内幕的人绝不会想到这个手册还会有另一个版本。
那些隐秘的,普通人无法知晓的,肮脏的内幕,正是那些有能力制定游戏规则的人玩的把戏,那是正直的人往往根本无法想到的手段,却直接侵占和鲸吞本应属于别人的利益。仔细想想,这样的丑陋又肮脏的把戏在现实里无处不在。看清这一点,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然而电影终究是给了我们希望,它让正义赢了,让善良人选择远离脏水的污染……
但是,现实里呢,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希望成为怎样的自己呢,你最后又成为了怎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