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先念愤怒了 揭开西路军兵败问题的历史悬案(2)

(2005-05-14 15:14:40) 下一个
1983年3月8日,陈云对李先念的《说明》作出文字表态:“先念同志: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

  同年3月12日,李先念给小平同志一信说:“送上《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
》和陈云同志的批语,请阅。您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三十日,曾将竹郁同志写的《‘西路军’疑》一文批给我看,我又送给了陈云同志,因为陈云同志对西路军的问题有些了解。他看后要我写份材料存档。由于我对当时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多,四十多年来又没有研究过,对重要历史事实根本不清楚。近一年来,我花了点时间回忆,又派秘书查阅一些历史档案,才写出这份材料,并请(徐)向前同志看过。请您审改后,可否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处理。请予指示。”

  邓小平看了李先念的《说明》和陈云的表态信后,于1983年3月22日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全件”指包括先念同志选送的一批电报在内)。当时的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赵紫 阳同志也都圈阅同意。

  我在此前研究和撰文争论的过程中,广为收集了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各种版本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西路军问题的表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而基本的调子和说法,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是来自(或抄自)《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及一条注释。建国初期为出版《毛选》,成立了中共中央编辑出版委员会,刘少奇为主任,胡乔木为主,负责进行文字加工和注释的领导工作,参加者还有田家英。重要改动和增加,要报毛泽东知晓。

  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和注释中关于西路军问题的说法,我多年前通读《毛选》时就早已熟知,此时我重新研读,产生了大的疑问。其中的断语说:“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破产。”此文的注释则说:“1936年秋季,……张国焘命令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1936年12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1937年3月完全失败。”

  我觉得这个断语和这条注释的文字表达很有点费尽心思强作文章的味道。仔细查过史实,发现与史实严重不符。第一,1936年12月西路军并没有失败,虽然受到大的损伤,但大半兵力尚在,仍在继续艰苦地战斗前进之中;第二,1936年12月党中央还没有精力、时间和其他客观条件来集中解决党内高层的路线分歧。到1937年3月中央才召开批判、清算张国焘路线的会议并作出结论。据此,毛泽东不会也不可能于1936年12月在红军大学的这次讲演中,以一两句话来宣称张国焘路线已经破产了,何况这种宣称与西路军的失败相联系,而西路军在此时还没有失败呢!

  于是断定,这个断语和注释不是演讲当时的话语和意思,是后来加上的,行文上则脱离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限。由此,我们今天以这些说法作为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依据,是违背历史真实而站不住脚的。

  1982年3月12日,我将这一新的发现写成《对“毛选”中有关西路军的一个断语和一条注释的辨疑》一文,寄给《红旗》杂志社。文稿由编辑郭德宏同志负责审阅处理。

  同年11月24日,郭德宏同志给我复函说:“收到您的大作,非常高兴。我详读之后,觉得您讲的是有道理的,立即送交《内部文稿》编辑部负责同志。他看后说,这样的问题提出来是必要的。但我们的《内部文稿》主要刊登现实理论问题,像这样专门的问题不好刊登。另外,这直接牵涉到《毛选》注释问题,由这里登也不一定合适。我考虑,您直接送交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文献和研究》或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党史资料通讯》可能更合适些。不知您的意见如何?”

  郭德宏的答复和建议是妥当而合理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