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少奇与大跃进

(2005-05-20 20:09:05) 下一个

  摘要:刘少奇积极参与了"大跃进"运动的决策与推动,除了在当时发明"公社
"这一用词外,他还曾大力提倡大炼钢铁与供给制。

  大跃进的发动,直接源于.领导层的决策。而在党内地位仅次于毛的刘少奇,
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的"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或者从1958年开始就"反对浮夸
风和'共产 风'"?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这种判断值得商榷。通观刘在当时的言
行可以发现:刘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运动。

  一、刘与大跃进的发动

  大跃进的肇始,大致是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并大社的主张,这也是建立人民公社的开端。但"公社"这个名词,是刘少奇与另
外几个领导人在闲聊中发明的,据刘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回忆,大
致是1958年4月,在赴广州的火车上,刘与周恩来、陆定一(时任中宣部部长)、
邓力群闲聊,"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
到共产主义",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又讲了半工半读与生活集体化,并要北京和
天津先搞试验。

  闲聊并非玩笑。事实上,刘少奇对1958年开始的大办公社、公共食堂、大炼
钢铁等"左"倾做法,不仅未加反对,反而颇为欣赏,并且颇为努力地在实际工作
中加以贯彻。

  1958年6月14日,在同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谈话时,刘借谈妇女解放问题之机,
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五百多
户人家,其中二百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
增加了叁分之一,从前二百多人作饭,现在只要四十多人作饭,而且还吃得饱些
,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并且大胆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
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叁、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
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在同一场合,刘还透露了他之所以如此热衷生活集体化
的动机,即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实现欧
文等人的未竟之业,而在其年轻时,欧文等人的新村试验的材料,对他有很大的
吸引力。这事实上也是同时代的大多数.领导人的共同的心路历程。

  刘少奇不久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1958年7月2日,在同北京石景山发电厂
的工人座谈时,他预言:"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 二年叁年就行了,明年后
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钢铁、煤炭明年就可以超过,电要慢点,多几年,
大概五年,五年不行,七年,其他大都是二年叁年。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
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中国人口等于叁个苏联,四个美国。
美国就是多几吨钢和其他工业产品。十五年我们要赶过整个欧洲(包括苏联)。
欧洲共六亿人口,和我们一样,面积也差不多。欧洲几十个国家,不互相帮助,
我们几十个省可以互相支援。发挥地方积极性,十五年许多省要超过一个国家,
河北要超过英国,河南要超过法国,再一个超意大利,再一个超西德……我们大
有希望,前途好得很。"刘认为中国可以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由,便是人多,劳
动力资源丰富。刘还解释报上之所以不提二、叁年赶英,七、八年超美,是为了
麻痹敌人。

  1958年8月至9月,刘少奇赴山东和江苏等地视察,沿途他再次对各地已经如
火如荼的各种"跃进"行为加温。譬如,在山东寿张县,刘表扬当地的干部群众的
浮夸行为是"压倒了科学家","是一个革命",并要求当地"拨出几百亩地,办一个
学校","学生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用这个办法,不要很久,全国人民都能上大
学"。而在江苏常熟县,当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告诉他稻田亩产1万斤时,刘的反
应是:"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7
]

  对于有人认为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刘少奇也在很多场合予以反驳,如1958年
9月23日,他在与南通干部的座谈会上就说:"搞土高炉能出铁就好。这是出的师
傅钱,不要算成本,这半年主要是熟悉技术,我们学会了本领,一年就能出几万
个炼铁的人。一万人开矿,一万人运输,一万人炼铁,有叁万人真了不起,这办
法好,每个县都要出人支援炼钢炼铁。"同年的9月23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
上,他再次谈到这一点:"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
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
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
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
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是什么浪费呢?不算浪
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这事实上也是当时反驳所谓"怀疑
派"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综上所述,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之际,刘少奇基于年轻时对新村理想的偏爱
,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的决策与发动,其热度并不亚于同时期的毛泽东。这时的
刘,不仅要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而且还设想将全国建成一个大公社。1958年底
,当一个外国客人问他学校是否也要搞公社时,刘的回答是:"都搞,机关和街道
也要搞。"

  二、刘与大跃进的继续

  大跃进的负面影响在1958年底已露出苗头,于是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开始了
纠"左",但这一进程因庐山会议被打断。

  在1959年7月至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刘除利用一些历史问题攻击彭德怀搞阴
谋,有个人野心之外,还继续为大跃进辩护。就在庐山会议闭幕
后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发言说:"我们现在搞大跃进,搞人民公社,破除规
章制度等等,有些人视为乱子,实际上并不是乱子,并不是缺点错误,而是一种
革命的正常现象、正常秩序。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总会有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
关系问题,或者八个指头和两个指头,或者七个指头和叁个指头的关系问题。

  事实上,在庐山会议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刘在很多场合一方面继续为大跃
进辩护,另一方面开始大搞对毛的个人崇拜,后者使得对大跃进的纠正愈加困难


  就在1959年8月底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刘少奇公开攻击那些对大跃进持怀
疑态度的人是"好意不多",并且认为所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他的理由是:"这么
几千万人上山,几亿人搞大跃进,大家动手搞,这样才会得到经验。我相信,这
样我们进步快。这个是出钱买不到的。而我们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取得这个经验的
。我们取得这个经验,那怕是犯很多错误。这个错误我们必须犯,现在不犯将来
还得犯。我们犯了,将来就可以不犯或者少犯。即使犯了错误,发生了问题,也
要从积极方面看。犯错误也有好处哩。

  而在同年9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刘继续认为大跃进是为了彻底解放
生产力,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坚持认为所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以
前有,今天有,以后还会有的,恐怕一万年以后还得有",此外,他还以前所未有
的调子呼吁要搞对毛的个人崇拜,他公开说:"毛泽东同志的领导,绝不次于马克
思、列宁的领导,假如马克思、列宁生在中国,我想他们领导中国革命也不过如
此。"而其理由则是:"党要有威信,无产阶级要有威信,如果没有什么个人的威
信,怎样建立得起来?”至于如何防止个人凌驾于党之上,刘则只字未提。

  有论者认为刘在1959年已经洞察到大跃进的危害,只是迫于压力,不便公开
。我们看到,刘在上述公开场合仍不遗余力地为大跃进辩护,除此之外,在一些
小型的非正式场合,刘的观点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1959年11月间,刘曾与一些干部讨论苏联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
其多次发言中,除了开始强调按比例发展、两条腿走路外,更多的还是重复政治
挂帅、觉悟第一的思想。如他所说:"干劲从何而来?教科书中认为是物质刺激。
干劲不仅可以从物质刺激来,也可以从政治觉悟来。""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
的残余。问题是如何去掉这种残余。是靠物质刺激呢,还是靠思想教育?人民公
社实行伙食供给制,懒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先给他,然后教育他,这
样更有效。……物质刺激的办法我们不提倡。"

  从这些似曾相识的发言中,我们丝毫看不出对大跃进错误的反省。

  四、余论

  他同时坚持以政治标准来规范和要求经济工作,譬如他认为"走后门"就是两
条路线的斗争,"走后门"的人是"同资产阶
级站在一起,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七千人大会
"上,刘一方面承认当时"出现了一个大马鞍形",另一方面又认为错误的另外一个
原因是"党内不纯,地富反坏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利用我们的错误,添油加醋,兴
风作浪,又进一步加重了错误的恶果。"而在此后的几次场合中,又数次说过
:"有多种经济成份,有个体农民,就产生资本主义。"并提出要防止党内有
人搞修正主义,说过"高级干部中有,青年干部中也有。"这些提法在实质上
与此后的"四清"乃至"文革"都有着某种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不能认识
其反省的这种局限性,便无法理解他后来在"四清"运动中的诸种表现。

  综上所述,对于刘少奇与"大跃进"的关系,我们应当作如实客观的评价。19
80年,邓小平在谈到"大跃进"的责任问题时,曾经说过:"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
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
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
不符合事实。"]事实上,从上面的论述看,刘非但没有反对,在一定时期还曾
积极参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