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动力浅析周毛关系之五】

(2005-01-13 00:24:01) 下一个

(八)周恩来能幸存的原因
  
    1967年在毛泽东的帝王生涯中,在中共党内斗争中都是重要的一年
  。它是文化大革命的转折点。从此毛开始走下坡路,最后一败涂地。
  
    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的转折这以前毛泽东打倒刘邓及彭罗陆杨,一
  路凯歌高奏,随心所欲从。1967年开始毛一再遭到挫败,众叛亲离,日
  末途穷。死后保守派全面复辟否定了文革。1967年的斗争决定了以后9
  年中国的政治形势,稳定了周恩来的地位,稳定了毛与周的关系。为文革后
  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文谦在《晚年周恩来》中谈毛在打垮刘邓陶以后之
  所以要继续革命将运动深入和扩大,是要彻底扫除刘邓的权力基础,防止这
  些人复辟。但在全面夺权以后毛并未郾旗息鼓。而是乘胜追击,将火烧向国
  务院,烧向军队,烧向在中央坐阵的周恩来。周恩来和军队从来都不是刘少
  奇,彭真的权力基础。只能说打击周和军队是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因为周
  与中共军队是紧密相联的,所以毛的计划中,倒周和整肃军队是为了一个目
  的。
  
    毛让中央文革操纵造反派“砸烂国务院”,夺余秋里的权,夺李先念的
  权,夺外交部陈毅的权,拆周的阵脚;与此同时,5月间放出“5.16”
  兵团,成为专门攻击周恩来的尖兵;毛的杀手锏是掀开“伍豪事件”,给周
  恩来套上绞索,要终结他的政治生命。中共官方和(晚年周恩来)都说这是
  国民党的阴谋,被“四人帮”利用来污蔑周。因为周在“顾顺章叛变”后根
  本就没被捕过,谈不上“脱党”。这些都是中共官方故意混淆和掩盖。我想
  这件事本身不是很简单。问题的真结在於时间。周在1931年没有被捕,
  但在1927年“4.12”以后被国民党抓住过,后来放出来。是否变节
  ,不得而知,当时顾顺章在他身边。张冲等人炮制“伍豪启事”恐怕并非是
  指1931年,而是旧事重提,指1927年他被北伐军抓捕的事。常理判
  断,“中统”不会舍弃现成的才料(27年)不用,而去编造他在31年被
  捕脱党。这是周的“硬伤”,回避不了。吴洪森在他的《揭开周恩来之迷》
  里说周自称是白崇禧的弟弟闻讯赶来,放了他这个老师。吴基民《周恩来与
  上海灭门血案》说是北伐军师长斯烈是他黄埔学生,其弟斯励也是共产党,
  所以放了他。艾蓓的《叫父亲太沉重》里也说“伍豪事件”是他们借27年
  周的被捕来作文章。“倒周”是非同小可的事,毛会极慎重,用过硬的证据
  。不会任他们无中生有地编造周的“叛徒故事”,这样也打不倒他。所以周
  对这件事极为重视:反复核对,再三声明,签字画押,临进手术室以前还大
  喊“我不是叛徒”(44)。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是这件事情本身的
  杀伤力。二是他被毛抓住了把柄。
  
    我再回到1967年的主题,一月夺权及军管以后。全中国都控制在军
  队的手里。军内外造反派开始冲击各地军队,要打倒不听毛的号令的军头。
  军队毫不客气在中央军委(徐向前,叶剑英等人,恐怕有林彪的支持)怂恿
  之下,假借圣旨在全国大势镇压造反派,抓人杀人,显示武力(45)。毛
  急忙赶来把老帅们打成“二月逆流”。并且紧告军人,号召军队支持“左派
  ”。军队却混淆敌我,扶持保皇势力,打击造反派,与毛抗衡。入夏以后,
  毛离开北京,云游四方。他要亲自出马,压制各地的军头,也遥控北京,让
  他们放手打周。造反派扑天盖地昼夜包围中南海,包围大会堂,要批判刘少
  奇,批判陈毅,向周施加压力(46)。“5.16”兵团四处散风点火,
  揭露周的是“二月逆流”的总后台以及反毛的历史(47)。中央文革甚至
  传话说这是“十一次路线斗争”“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要抓党内的柯西京
  ”(48),矛头直指周恩来。“伍豪事件”也在党内酝酿发酵。周面临其
  政治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一旦时机成熟,毛及文革派就会点他名,将他抛
  出来,打翻在地,万劫不复。他不能不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与之周旋。
  斯诺的谈话说周告诉他军队进城杀造反派的事。不知是几月发生的?这是重
  要信号:军队要保卫他这个总理。7月20日武汉陈再道发动武装游行,向
  毛示威。南京许世友也跑进大别山作“割据”姿态。毛见势不妙,仓惶逃往
  上海。这是对毛一次大的打击。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周就是武汉“7,20”
  和军人反弹的幕后操纵者。但是这些实力军人和周是唇亡齿寒的。毛看到军
  队对周的支持。决心挺而走险,清洗军队里周的势力。8月7日《红旗》杂
  志发表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地掌握住枪杆子》,号召揪“军内一小撮”
  “抓带枪的刘邓路线”“武装左派”。在全国向保守派军头发起了挑战。周
  恩来身后的军队与忠於毛林的军队开始赤膊上阵,兵戎相见。全面内战一触
  即发。8月23日,造反派继外交部夺权后又火烧英国代办处,砸了苏联大
  使馆,引起外交纠纷。周眼见时机成熟,遂向毛“摊牌”。8月25日凌晨
  ,他派杨成武带信给躲在上海的毛,现在已知的内容有“我最担心的是连锁
  反应,中央的领导不能动摇,解放军的威信不能动摇”之类的话。周手段极
  圆滑,他不逼迫毛,让形势教育毛,让形势逼他。他仍以忠臣姿态“出面”
  为主分忧,实际也是给毛的台阶下。他真正的角色是代表军队,代表反抗的
  军队同毛讲话,有摊牌的意思。也可以说他充当毛泽东与军队之间的调解人
  。毛不在乎那点儿“外交纠纷”,军队的态度是这背后的关键。毛面临严峻
  挑战。他清洗军队进而倒周的战略布署实行不了。那帮老帅及下面的军头都
  聚在周恩来的身后支持他。周也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抱成一团,人多势众
  ,很难撼动。如一味蛮干,会导致分裂,全面内战。两军对垒,他没有取胜
  的把握。即使有林彪为他冲锋陷阵,对方也是多个山头和集团,力量占优势
  。他也不敢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何况林彪在1967年的态度还是个迷。
  我想他不会喜欢毛搞乱军队,打倒周恩来。他恐怕也干不了红军打红军的事
  儿。如果中央分裂,内战爆发。就是自乱阵脚,遗笑天下。毛毕生功业要毁
  于一旦。如果天下大乱,美苏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介入任何一方,形势就
  复杂和棘手了。毛恐怕没料到,也绝对承担不起。他面临艰难的选择,实际
  上没有选择。只能知难而退,改弦更张。毛泽东在上海想了两天(8月24
  日午夜周同杨成武谈话,杨去见毛)(49),8月26日毛作决定,发出
  指示。他抛出王力,关锋,林杰;关闭《红旗》杂志;说他们都是“毒草”
  “坏人”“还我长城!”(50)。
  
    毛泽东向周及身后的军人妥协。毛在党内横行霸道,走极端,耍流氓屡
  试不爽。这次却在他的那些土匪军头面前碰了大钉子,载了大跟头。周和毛
  争夺的就是军队。周的根是扎在军队里的,而且很深。他的政府,国务院,
  外交,情报,政协和统战都可牺牲。因为这些都救不了他。文革后期他赖以
  生存的力量就是他在军队的实力。他紧紧抓住就是军队。毛千方百计打击的
  也是他的军队。67年是文革中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是毛(林)与周实
  力的碰撞,以毛失败而告终。直到死毛也没能扭转劣势。象吴洪森(揭开周
  恩来之谜)所说文革后期毛大牌出尽,只有文斗了。周及其党羽抓住军队。
  结果我们都看见的。毛决不象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可以为所欲为。他在党内
  受到制约。这个党是他的奴仆,也是他的敌人。他无法实现他的宏伟蓝图。
  毛所吟诵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是慨叹他自己时运不济,
  壮志难畴。这是我理解的1967年文革,以及周在文革中幸存的原因。这
  以后的“抓5,16分子”“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都是毛向周和军
  队让步。让军队镇压造反派,屠杀人民,重树中共的恐怖统治(51)。也
  是毛周联手打压文革中人民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和对共产党强烈的仇恨(
  52)(53)。“杨,傅,余事件”我不了解,应该还是毛林的反击。杨
  成武,傅崇碧跟周太紧。聂荣臻是周恩来的死党。“九大”也是妥协的产物
  。是力量的重新分配。不是文革的胜利。
  
  
  索引 function forumSelected() { var forumId = $("#forumId").val(); if(forumId == null || '' == forumId) { alert('请选择论坛.'); } else { }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